四川新闻网巴中5月6日讯(冉宏伟)“大家先把圈舍清扫干净,然后搅拌饲料时要均匀,还得注意混合的比例,气温越来越高,食槽里面也一定要先冲洗一遍……”5月4日一大早,在恩阳区茶坝镇三石村的筲箕湾生态养殖场里,陈启明一边指挥着将刚刚拉回来的酒糟卸车,一边给养殖场的工人安排一天的工作。

身材瘦弱,话语低沉,一幅边框眼镜,初见28岁的陈启明,谁也看不出斯斯文文的他,竟然是和牛打了4年“交道”的养殖场老板。

有人说,年轻人创业最大的阻力是没有资本、没有平台,但陈启明认为,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农村就是广阔的舞台。

2013年,刚从高校毕业的他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四处求职,而是怀揣创业梦回到家乡,与女朋友一起开起了补习班,但“不安分”的他并不满足于此。

2014年初,在得知恩阳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后,陈启明从中看到了机遇,“何不做一名新型农民,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一展拳脚呢?”

说干就干,2014年3月,陈启明说服高中同学朱勋,拿出两人全部积蓄30万元,在三石村筲箕湾建起了简易圈舍,并买回了21头牛犊,开始走上养殖的道路。

梦想与现实往往都会有差距,由于陈启明不懂牛犊的市场行情,每头买贵了1000元,再加上缺少养殖经验,导致2015年6月第一批牛出栏时重量比预计的轻了不少,一算账,亏了10余万元。

初期的当头一棒并没有让陈启明退缩,在第一批牛出栏后,陈启明将圈舍重新选址搬迁,并扩大为2000平米,同时流转周边300亩土地种植牧草。

为了解决养殖技术和经验不足的问题,他一边买回养殖方面的书籍学习,一边请教畜牧站的技术人员,同时还多次到广汉、贵州等地学习规模化养殖技术。

随着技术和经验等问题的解决,养殖场的规模也逐渐扩大,“2014年只有21头,2017年达到150多头,今年预计200多头,利润30至40万。同时,养殖场还添置了农用车、耕地拖拉机、饲料搅拌机等。”陈启明说。

在养殖场逐渐走上正轨的同时,陈启明对周边村民的带动效果也日益明显,仅2017年,养殖场给周边村民带来的劳务收入和土地流转费就达到20余万元。

据陈启明介绍,今年1月22日,他还与观音井镇万寿村的“万寿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由“万寿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资金投入,他负责养殖的技术和管理,将万寿村原有的养殖场继续做大做强。

“在照料养殖场的同时,我还抽出时间学习各级系列重要会议精神,为下一届竞选村级干部做准备。”陈启明说,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农业、农村、农民”三大对象,这更坚定了他扎根农村、一展拳脚的决心。

“未来三年时间,我要让养殖场的规模达到500头,年产值达到700万元。”陈启明信心满满地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