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动物应激反应是在其受到体内外环境改变的刺激后,机体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动态平衡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生理反应,是水生动物适应、保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其在环境变化中维持机体稳态,增强适应能力。但是,当应激源超过了机体的承受能力,将导致养殖动物生长缓慢、繁殖力下降、免疫力低下及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等问题,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应激本身不是一种疾病,但它可能成为一种或多种疾病的诱因,水产养殖过程中发生的诸多疾病往往是养殖动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结果,因此,本文主要讨论了水产养殖过程中应激的危害及应对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养殖水产技术上市公司_水产上的养殖技术_水产养殖技术要点

图1 养殖鱼类应激“惊跳”

造成应激的主要因素

1、环境因素

水环境是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因此,水环境的改变往往会引起水生动物的应激反应,如季节和温度的变化导致的水体温度波动、多雨天气和季节性变化造成的光照强度变化,以及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质恶化、水质指标(如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短时间内的剧烈变化等都会引起水生动物出现一系列不良应激反应。此外,汞、砷、镉和铜等有毒重金属物质的超标,水环境中有机物含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和渔药残留等化学因素也会对水生动物造成应激。

2、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养殖水体中的水生动植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一方面,在养殖过程中水产动物难免会受到各种病原生物的侵袭或感染,引起应激反应,甚至发生疾病。另一方面,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导致养殖池塘出现倒藻、转藻、缺氧等水质突变现象,进而致使养殖动物产生各种应激反应。此外,水体中敌害生物对养殖动物的影响,例如水生昆虫、凶猛鱼类、水鸟等的捕食,甚至是养殖动物之间的拥挤、残食等,也是造成应激的原因。

3、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存在于养殖过程的放养、捕捞、运输等几个环节中,如随意改变饲料的品种、投喂方法;养殖模式、放养密度不当、混养品种或混养比例不合理;不合理使用渔药、肥料以及拉网、过塘、运输过程中的机械损伤等因素都会造成养殖动物应激。

水产养殖技术要点_水产上的养殖技术_养殖水产技术上市公司

图2 加州鲈养殖过程中“刮鱼”

应对措施

1、改善养殖环境,加强水质管理

良好的水质是保证养殖动物健康生长的基本条件,因此建议大家在日常养殖工作中做好调水稳水工作,确保水体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各项理化指标量符合养殖动物的要求,维系水环境的动态平衡及稳定。此外,在高温、持续性的阴雨、降温等不良天气时,预防性地使用调水改底产品,也是一项重要措施,避免进入消毒、调水和解毒的恶性循环。

2、合理使用渔药

在养殖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一旦出现病害,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用药。选用渔药时要关注其成分、含量、质量、使用剂量和方法及相关的生产厂家等。渔药的使用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灵活使用,不可随意增大和减少用量,否则不但会使用无效,还会增大水产动物的应激反应。

3、科学管理与规范化操作

养殖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会给养殖动物带来不良刺激,科学管理与规范化操作是缓解应激反应的重要内容。生产上,加强过程管理可直接快速地减少环境因子突变带来的刺激:

(1)放苗时,条件允许的话,尽可能做到充分缓苗、试水,尽可能减少养殖动物应激,尤其对于一些易应激的养殖对象。

(2)进水或换水时,确保水源水质良好,每次的进/换水量不宜太大,避免水质变化过大大,并提前使用“激活Ⅱ”抗应激,进水完毕后可使用解毒产品(“碧水安”等),及时解毒,稳定水体。

(3)过塘或捕捞时,一方面要规范围网、拉网流程,另一方面要提前使用“底加氧”改善底质,提高底部溶氧,减少拉网时缺氧的情况,并全塘泼洒“激活”增强鱼体抗应激能力。此外,操作结束后及时消毒,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

水产养殖技术要点_养殖水产技术上市公司_水产上的养殖技术

图3 “激活Ⅱ”

往期回顾

养殖水产技术上市公司_水产上的养殖技术_水产养殖技术要点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