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种植致富项目_益阳市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_湖南益阳适合种植什么药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是科学的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湖南益阳适合种植什么药材_益阳种植致富项目_益阳市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

自林长制全面推行以来,益阳市赫山区以打造“生态多彩赫山”为目标,以城乡增绿和生态修复为核心,以林业工程为依托,在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惠民中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全区共完成人工造林21100亩,油茶低产林改造16000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9000亩,森林抚育10000亩。全区林业用地面积达5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3%。

赫山,一个生态环境“含绿量”日益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含金量”越来越高的生态文明新城,逐“绿”路上笃定前行。

增 绿

走进赫山区八字哨镇高粱坪村,公路两旁、渠道两侧,桂花树、红叶石楠、杜鹃等20多种观赏花木争芳斗艳;农家小院,户户房前屋后设计了精致的小果园、小花园;石桥庙片区文化广场,海南观世音、日本晚樱、红继古樟等10多种上千株名贵树木,疏密有致,四季常绿……这也难怪,这个绿化覆盖率达52%的村庄,2020年获评“国家森林乡村”。

增绿,赫山区将目光投向了乡村的“边边角角”。

区林业部门组织将村庄内的空闲隙地、废弃宅基地等适宜绿化的地块全部绿化。在村庄周围,把30米范围内的所有宜林地全部栽植林果花木,实现环村林带90%闭合,并形成50亩以上的片林;在连村道路两侧,实施“绿色廊道”工程,围绕“一路两沟四行树”目标,每侧栽植两行以上风景林;大力开展“美丽屋场”创建活动,鼓励支持农民开展庭院绿化,以种植果树、花木为主,让村庄庭院掩映在田园林海之中;在村庄街口,打造生态公园。如此一来,全区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四旁”绿化水平不断提升,已获国家、省级认定的绿化美化村庄有59个,其中高粱坪村、大桥村、自搭桥村、锣鼓村还获评“国家森林乡村”。

增绿,赫山区还把力气花在区内主要通道两侧。

该区依托防护林工程、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支持,结合生态廊道建设的要求,对区内主要通道两侧的林地进行了增绿扩量和提质改造,打造了益宁城际干道(赫山段)和环城公路等省级生态廊道绿化建设的标杆。会龙山街道境内的益阳大道西沿线两侧的的林地通过历年的改造建设,成了改变生态环境的造林样板点。岳家桥镇、衡龙桥镇、沧水铺镇和鱼形山国有林场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以来,完成了近万亩的森林提质改造。至目前,全区完成区、乡主要通道生态绿化建设600余公里,区域绿化1.6万亩。

增绿,赫山区注重凝聚发动群众力量。

每年,全区全民义务植树参与人数约30余万人,尽责率80%以上。近两年,共有2000多名干部职工、300多个私营业主主动参与绿化造林,社会投资达1.5亿元,打造的“同心林”“纪念林”“致富林”等遍布各乡镇。

护 绿

不仅要种好树、多造林,还要管好林、护好林,赫山区林业部门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在造林之初,该区坚持造管并举、建管同步,大力推行造林工程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中标企业不仅负责林木栽植,还要确保林木成活率,保证了造林质量。部分企业把油茶林以返租的形式,承包给当地农户抚育管护,不仅解决了基地的用工管护难题,也让油茶成为了当地群众的“摇钱树”。

森林培育上,则坚持数量质量并重、质量优先。该区因地制宜,“造、封、改、补、抚”相结合,大力推进多树种、多层次、多混交的造林模式,培育生态质量高的“近自然”林分;坚持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协调发展,提升成片林抗风险能力和整体生态效益;结合实施国家储备林战略,大力推广优势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造林。这样一来,所造林地基本实现“山顶戴帽、山腰系裙、山脚穿鞋”的生态造林模式。

砍伐,也是科学育林的一种方式。赫山区林业部门根据林木生长规律和森林培育目标,依托中央财政森林抚育等项目,强化经营措施,优化林分结构,改善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同时对全区万亩退化防护林、万亩低质低效林,通过采取补植改造、树种替换、封山育林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为高质高效林,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

活 绿

赫山积极探索,创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模式——因地制宜、创新“活绿”。

赫山区是全国油茶重点县,泥江口、新市渡等山区乡镇是传统油茶种植地。该区在泥江口镇太阳庵村、蛇山村,新市渡镇跳石村、建新村,岳家桥镇枫树山村、大塘村、南桥宫村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油茶种植示范基地。在沧水铺镇金山村,新市渡镇跳石村打造了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样板点。近两年,全区新造油茶1.4万余亩,改造低产油茶林1.6万亩。2021年,全省油茶产业现场会在赫山区召开。全区油茶产业总产值达4.6亿元,人均增收1580元。

而在竹资源丰富的泥江口镇、新市渡镇、龙光桥街道,则通过当地乡镇的规划支持、社会资金投入、当地村户合作的模式建设南竹丰产林暨笋竹两用林6000亩。经过低改培育,能够实现每亩笋竹效益3000元以上,2021年竹业总产值达16.8亿元。

自然资源优势并不明显的乡镇,便通过大户带动,发展林农合作的经济林建设。仅泉交河镇南湖果蔬基地、泉交河镇菱角岔村的红遥果业果园基地、龙光桥街道锣鼓村优享合作社桃林、会龙山街道仙蜂岭村苗木产培基地,发展经济林6450亩。2021年林下经济总产值6735万元,从业人数0.48万人,年人均收入1.58万元。

此外,区林业部门积极引导农户发展林下经济,至目前,涌现了岳家桥镇枫树山村的谷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新市渡镇自搭桥村的银河博发生态林业有限公司、泥江口镇太阳庵村的兴华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依靠流转林地、水面,积极探索林鱼、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经济模式的专业合作社(公司),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领当地林农共同致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