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理职业

今天浅谈一下对护理的感受,首先我是男生,本科是普通二本,工作过两年,护师已过,现在在东部某校读研。刚开始我和大家的想法一样,护理不就是打针挂水吗?其他还有什么?内心感觉这个职业没有前途,(中途我就想通过考研,然后研究生毕业去学校当老师或者辅导员)这种想法一直持续到我工作第二年,也就是疫情爆发的那年。本人也参与了一些抗疫工作,在抗疫整个过程中是让我思想转变最大的时刻。

我思考过几个问题,为什么护理地位低下?为什么总觉得我们的工作没有意义?护理能做什么?

咱们国家的护理事业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始萌芽,但真正得以发展,形成属于护理自己的学科是在2011年(护理脱离临床附属成为一级学科),相对比之下国外从19世纪到20世纪70年代护理发展经历了三次变革,从以疾病为中心到患者为中心到人的健康为中心。在我们赞许国外医疗事业取得如何的成绩时,是不是也应该想到他们也同样经历诸多年的变革才有这样的成绩。所以我个人感觉,我们的护理行业处于刚起步的阶段,需要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而后形成适合本土化的护理方法,要考虑文化、地域、宗教信仰、工作时长、工作器具等差异。也就因此,护理的可发展性很强。

其次是地位问题,我们总觉得护士地位较低,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我想了一些原因(个人想法,不喜勿怪),其中很重要的是历史因素造成的,我国护理事业在20世纪70-90年代时招收的很多生源是卫校或者中专毕业或者3+2,这会影响很多人的思想,护理不重要,卫校、中专就能做,这种思想的延续不会很快消退。我们说思想的改变是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才能有显出改变的,一代人的成长可能需要10-20年。但是随着我国文化素质的提升,大家对护理的看法也在慢慢改变,尤其是新生一代(80-00后),这次疫情给我带来直观的感受就是医护患三者的氛围较前和谐了很多,大家面对未知的病毒能一致对外,慢慢改变。

最后是护理工作的意义性,护理不仅仅是打针挂水,护理需要做的很多,术前准备,术后观察,提前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做好院感。开学后学校请了一位曾经获得国家南丁格尔奖的老师来给我们讲座,她说她在疫情期间帮助医院建立初步的院感和防疫标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还有就是慢慢突出的养老,社区,居家问题,这些都是当下护理的热点。我是90后的一代,10-20年后养老问题就会显现的很明显,如何建立一个适合我们的居家或者社区养老策略是可以考虑的,还有医院现在实行快速康复方法,患者术后5-7天即可出院回家,出院后的饮食、排痰、会护等又该如何完成?这些都是护理可以去做去解决的问题。

护理因为多而杂是让我们诟病的地方,流调?公卫可以做,实验?临床可以做,焦虑抑郁?心理可以做,但事物都有两面性,优势也就是在于护理学的多,在学科交叉的现在,多学科合作能更深入了解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如流调,将我们的临床经验结合公卫的统计学方法,这样调查出的数据更有可信性和临床实用性。

让我欣慰的是医院渐渐开设了一些护理门诊,如伤口造口门诊,糖尿病足门诊,疼痛门诊,腹透护理门诊等。国家也多次讨论了护理人员的部分处方权问题,虽然现阶段还没有实现,不过给我的直观感受是,护理行业在快速发展,未来也会越来也好。

不过今后护理还是要找到自己学科的重点,而后结合别的学科,这样才能长久发展,也让护理更有特色。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