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奶牛业的发展,提高奶牛繁殖率,缩短产犊间隔,对于提高奶牛产奶量和奶牛生产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合理应用现代繁殖技术来提高繁殖率,可达到提高产奶量的目的。奶牛一般的产犊间隔时间为365天,其中280天为妊娠期,85天为配种期,泌乳期为305天,干奶期为60天,奶牛理想的生产状态是一年产一犊。奶牛养殖只有达到以上指标才符合繁殖标准,从而可以保障良好的经济效益。以下就缩短奶牛产犊间隔的方法和措施介绍如下。
1、影响产犊间隔的因素
在奶牛的养殖生产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奶牛的产犊间隔时间,主要是由于对奶牛的饲养管理不到位、养殖环境不适宜、产后的护理不佳等。奶牛怕热不怕冷,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奶牛易发生热应激,当奶牛发生热应激后繁殖机能受损,机体代谢功能、内分泌功能等发生紊乱,使排卵、发情异常,导致配种受胎率降低。奶牛发生热应激还不利于受精卵着床与发育,会增加流产的几率,使产犊间隔延长。营养缺乏或者不足时会导致奶牛出现生殖障碍,对奶牛的饲养管理不到位会导致奶牛的体质较差,抵抗力下降,易患疾病,而影响到奶牛的正常发情,从而使奶牛无法在正常的时间配种,影响了产犊间隔时间。另外,奶牛在产犊后,如果护理不到位,会导致奶牛体质不能得到很好的恢复,繁殖机能受阻,还易患多种繁殖疾病,从而使发情延迟或不发情,继而延长产犊间隔时间。
2、缩短产犊间隔的方法
提供适宜的营养。营养水平是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重要因素,要给奶牛提供适宜的营养水平,确保奶牛摄入充足且配比合理的营养物质。奶牛在各生长阶段、生理状态、不同的泌乳阶段对营养的需求量不同.所以提供的营养也不同,养殖户需要根据奶牛的生长特征,采用科学的饲养方式,提供合理的营养。除了要满足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外,还要满足微量元素、粗纤维等营养的供给。当奶牛蛋白质不足时会引发子宫炎,维生素不足时会导致奶牛长期不发情,粗纤维不足时刚会导致胎衣不下等。尤其是在奶牛产后体质和繁殖机能的恢复期,更应注重营养的供给,在奶牛的泌乳期要防止奶牛失重严重。奶牛在泌乳初期食欲还未恢复,但是因产奶对营养的需求量增加,此时会出现营养负平衡,为了保证奶牛获取充足的营养,可适当提高日粮的营养浓度,以确保摄取充足的营养,保证奶牛可以正常的排卵、发情、配种。
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适宜的养殖环境可提高奶牛的舒适度,还会避免因环境不适宜而受到不良因素的侵害。奶牛舍要求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止不良温度对奶牛的影响,在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避免奶牛出现热应激。控制好奶牛的饲养密度,注重对奶牛舍日常的卫生清理和定期的消毒工作,尤其是在奶牛分娩前后和挤奶期间,要做好后躯的清洗和消毒工作,避免奶牛受到细菌和病菌的侵害而感染生殖系统疾病,从而影响发情配种。
加强奶牛的健康管理工作。奶牛自身的健康水平是影响奶牛产犊间隔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因此养殖户以及养殖场要做好奶牛的卫生防御工作,除了要加强日常的环境管理,做好卫生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外,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提高奶牛的健康度和抗病能力,避免奶牛受到病原微生物侵袭,而引发乳房炎和子宫炎等生殖系统疾病。
做好奶牛分娩和产后的护理工作。奶牛在分娩前要做好准备。加强消毒,包括奶牛的后躯和外阴、接产人员的双手和手臂以及接产用的一些器具等都要彻底的消毒,防止发生病菌感染。对于发生难产的奶牛要科学助产,减少因难产造成的生殖道损伤。奶牛在产后要加强管理,做好护理工作。产后不可马上喂料,要喂一些温水和麸皮水。对于因分娩造成的产道损伤要及时的处理,以免发生感染。做好奶牛产后疾病的全面监控工作,同时进行记录,包括分娩情况、恶露的排出情况以及首次发情的时间等。要让产后的奶牛运动,以促进恶露排出和体质的恢复。在奶牛产后半个月对奶牛进行直肠检查,以观测奶牛子宫和卵巢的恢复情况。如果奶牛此时发生生殖系统疾病要有针对性的及时处理,使奶牛的生殖机能得以快速的恢复,防止影响奶牛正常的发情、排卵、配种、受孕。
做好奶牛的繁育管理工作。种公牛精液的品质对奶牛的产犊间隔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做好有奶公牛的选育工作。加强奶公牛的饲养管理,提高精液的品质。掌握母牛的发情规律与发情症状,做到适时的配种。加强人工授精技术,正确操作输精方法,在配种前要检测好精液的品质,将精液输送到适宜的位置,以提高配种受胎率。做好母牛的早期妊娠诊断,及时对妊娠失败的母牛进行补配。做好妊娠奶牛保胎工作,保证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对于产后发情异常的奶牛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发情,可通过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等进行催情。对于经处理后仍不发情的母牛要及时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