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0岁的赵兴武是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的柑橘种植大户。他从26岁就开始种柑橘,至今已有35年,现在是村里的万元户。

2006年,在政府的引导下,赵兴武加入了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柑橘专业合作社。随后,合作社与土老憨合作,聘请了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赵兴武和种植户们进行技术培训。赵兴武以合作社的名义,每年在土老憨销售近300万斤柑橘。

随后,土老憨建立了果蔬公司,专门对口农民柑橘销售,并以该公司名义与合作社签订《柑橘销售保底协议》,这样一来,种植户柑橘销售有了保障。

柑橘种植的路并没有一帆风顺。2008年,红花套镇的柑橘种植户们种植出来的橘子大多都是“带蛆柑橘”。“大多橘子都烂掉了,很多农民就让橘子烂在地里,就算是好橘子也只能卖到8分钱一斤。”橘子的价格从3毛钱左右降到了8分钱一斤。然而,由于签订《柑橘销售保底协议》,土老憨以每斤2毛钱的价格,对农民进行了无偿补贴。仅赵兴武就获得了近8000斤柑橘的补偿费用。

赵兴武表示,随着时代变迁,柑橘种植不能只拼产量,应更加注重质量和再生价值。“土老憨将传统农业生产的水果,进行深加工,体现出了‘新’、‘奇’、‘特’。如今创建国家农业柑橘公园和进行‘三产融合’,在当时那个时代,是想都不敢想的。”

2015年,赵兴武所在的合作社联合宜都市共计18家成员社成立了宜都蜜柑专业合作社联社,这样一来,其他的合作社能接受柑橘销售和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同时,还将柑橘包装统一成“橘子公社”包装,将优质的客户都引进了过来,销售平台更具公信力。赵兴武说,“18家成员社与国家农业柑橘公园相对称,以后还要做旅游联社、金融联社。”

除此之外,该公司还做起了“边贸生意”,从霍尔古斯口岸出口销往中亚部分地区,如哈萨克斯坦。种植柑橘让赵兴武的日子越来越红火,现在年收入可达15至20万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