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

勤劳是敲开幸福大门的法宝,奋斗是贫困户脱贫奔康的钥匙。在距离理县通化乡西山村浮云牧场不远处,有一家名为“黄幺妹客栈”的农家乐,老板黄秀英以前是西山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黄秀英依托网红民宿浮云牧场的带动,不等不靠不要,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顺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笔者来到位于海拔2600米的“黄幺妹客栈”,客栈干净整洁,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温馨。“明天要从成都来10多个游客,他们都是回头客,一会儿我还要上山去摘野菜准备食材。”黄秀英边在微信上和游客聊天,边欢快地对笔者说。

黄秀英在家排行最末,因此大家亲切地叫她黄幺妹,“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村民们都搬到了山下,只有黄秀英和另一户村民没有搬走。2014年,黄秀英家因家庭经济困难,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理县探索打造出以“浮云”为品牌的高半山旅游发展模式,“浮云牧场”成了名声大噪的网红打卡地。全国各地游客纷纷幕名而来,给西山村村民打了一剂脱贫“强心剂”,黄秀英抓住有利时机做起了旅游接待,成了该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2016年,我享受了5万元无息贷款,并向哥哥家借了6万元,修建了这家客栈,做起了乡村旅游。今年五一,仅3天就收入了1万多元。”说起致富经,黄秀英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家里条件差,连衣柜和电视机都是弟兄们给的,现在盖起了两层楼房,开起了客栈,共有10间房25个床位。

“玉米馍馍、腊猪蹄、酸菜炒腊肉、灰灰菜、刺笼包……”在黄秀英家,以羌餐和山野菜为主的特色餐成了游客们的首选。

原本开客栈是想赚观云游客的住宿钱,没想到在餐饮消费中,地里的菜、树上的果、山上的羊深受游客喜爱,黄秀英从中悟出了产业的带动效应,于是她们一家起早贪黑更加努力了。

为了让游客们吃上可口鲜嫩的食材,黄秀英凌晨3点就开始做准备;为了管理好家里的十几亩地,她带着头灯,凌晨4点就去地里栽种土豆;为了挖草药,她和爱人凌晨5点就起床,往返奔波在山路上……

黄秀英的产业经很质朴:只要吸引更多人来,就有更多赚钱机会;游客来就带来了赚钱的机会,要让游客安安心心玩,来了还想来。

在西山村,随处可见的土豆成了游客眼中的“奢侈品”,“土豆泥、土豆糍粑”是游客们的最爱。“游客们爱吃土豆,走的时候我都会送一些给他们,每年大概送出2000多斤。”黄秀英的慷概大方让她和不少游客成了朋友。

2017年,游客赖女士到黄秀英家吃羌餐,通过一天的接触,黄秀英的纯朴善良深深触动了赖女士一家,得知黄秀英的儿子余进没工作,赖女士主动将其介绍到自己的皮革厂工作;

在黄秀英家的厨房,摆放着一个崭新的微波炉,这是成都的游客燕女士送给黄秀英的。因为黄秀英的热情好客,燕女士介绍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游玩;

……

住农家屋、摘农家菜、品农家餐的体验式游玩让黄秀英家的生意越来越火、腰包越来越鼓,她家的年收入从2015年的8000元/年上升到2019年的15万元/年,2017年,黄秀英家顺利脱贫。

虽然黄秀英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她的初心从来未改变。“其实生活再困难,只要你勤快点,咬咬牙,挺一挺就会好起来。”黄秀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游客量明显比往年减少,但黄秀英一家从未闲着,翻地、挖草药,打理青脆李、花椒、土豆等农作物。同时,黄秀英还喂养了30只鸡、30多只兔子和80多只羊。

“我们享受了国家这么好政策,没有理由不努力,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黄秀英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最美理县人”“阿坝州脱贫攻坚奋进奖”……在脱贫攻坚的路上,黄秀英获得了一项又一项的殊荣,这是她不等不靠不要的结果,更是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回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