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传染病,是由于骨髓、血浆中以及红细胞表面寄生有羊附红细胞体而导致,主要特征是生长发育缓慢,发生黄疸性贫血;羔羊出现贫血;母羊体质衰弱,出现生殖障碍,繁殖能力降低,肉、乳产量下降,并容易继发引起其他传染病等,严重时造成大量死亡,严重损害养羊业的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羊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因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u=1001615301,3852329503&fm=26&gp=0.jpg

1、流行病学

病原特征。附红细胞体主要呈卵圆形、球形、杆状或者逗点形,大小在0.3~1.3μm×0.5~2.6μm,但其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大小和形状都会有所变化。附红细胞体具有较强的抵抗低温的能力,能够在5℃条件下生成15天左右,在冰冻的凝固血液中能够生存31天左右,在含有15%甘油的血液中能够于-79℃温度下保存大约80天,但其具有很弱的抵抗干燥和化学药品的能力,普遍使用的消毒剂都能够将其杀死。附红细胞体通常在红细胞表面附着或者形成团状,主要分布在红细胞局部边缘,有时甚至会包围整个红细胞。每个红细胞上会附着不同数量的附红细胞体,通常为6~7个,感染严重时能够达到16~17个。

易感动物。绵羊、山羊、猪、禽、马、牛、驴、人、猫、犬等动物都能够感染该病,且任何种类、性别、品种、年龄都能够感染。一般来说,幼龄动物比较易感,较大时呈隐性感染。

传播途径。目前普遍认为该病可通过血液性传播、消化道传播媒介昆虫传播以及垂直传播等。绵羊、山羊可由于直接接触其他患病动物而发生感染。另外,该病的流行与气候、拥挤程度、饲养方式以及各种应激密切相关。

2、宰前症状

急性型。病羊一般会突然发生死亡,濒死时有血液从口鼻及肛门流出,全身皮肤呈红紫色。发病过程中,会突然倒地瘫痪,食欲减退,四肢抽搐,发出呻吟,通常是1~6月龄羔羊容易出现以上症状,病程能够持续1~3天。

亚急性型。病羊表现出体温升高,呈现稽留热。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初期发生便秘,后期发生腹泻,排出茶褐色或者深红色尿液。部分病羊的耳部、颈部、胸腹下部以及四肢内侧皮肤发红,用手指按压无法使其褪色,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全身出现紫斑,尤其是毛囊周围会形成铁锈色斑点。部分病羊的两后肢无法站立,咳嗽、呼吸困难。该类型一般具有2~30天的潜伏期,主要是6~12月龄羊容易发生,病程能够持续4~6天。

慢性型。病羊主要症状是持续性黄疸和贫血,且母羊和公羊具有不同的症状。母羊患病后可发生繁殖障碍,如不发情、流产、产羔数减少以及容易产出弱羔、死胎等,主要在临产前发病;公羊表现出性欲低下,精液稀薄,精子变形,存在较多的畸形精子,受胎率降低等。该类型主要是12月龄左右的成年羊发生,病程能够持续7~11天,个别甚至能够长达15~18天。

3、宰后剖检

对病死羊进行剖检,发现血液稀薄如水,皮肤及黏膜苍白,且皮肤较难剥离。胆囊发生肿大,胆汁浓稠。心脏质地松软,呈苍白色,心包囊内存在积液,少数会存在少量的腐乳状结块。肺脏发生肿胀,切面存在较多的渗出液。浆膜、黏膜发生黄染,肝脏、脾脏有所肿大,脾被膜存在结节,结构不清晰,尤其是肝脏呈脂肪样变性,呈土黄色,质地较脆,实质发生炎症、坏死。肠系膜淋巴结发生肿胀,呈较深颜色或者发红,部分淋巴结会发生索状肿胀。另外,心脏、肺脏、肾脏等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变化。

4、实验室检验

取1滴抗凝血滴加在载玻片上,添加等量的生理盐水混合均匀,放在600倍显微镜下进行镜检,能够看到红细胞呈多形性,如星芒状、月牙状等,且细胞边缘附着有闪光状、短杆状、球形、星状的小体,部分会在红细胞表面附着,部分在血浆中游离而不断摇摆游动。

取病羊耳尖血制成涂片,经过瑞氏染色使用1000倍油镜进行镜检,发现红细胞中大约有70%发生变形,呈星状、锯齿状,红细胞表面附着有大量晶亮发光的紫蓝色虫体,呈椭圆形、圆形、月牙状、短杆状等,数量通常为3~7个,有时能够达到十几个,血浆中也含有少量虫体。经过姬姆萨染色进行镜检,发现红细胞呈粉红色,并附着呈淡蓝色的附红细胞,通常呈半月状。

5、防治措施

病羊可按体重肌肉注射0.1mL/kg美达欣(主要由贝尼尔等组成),间隔l天1次,连续使用2~3次;也可按体重肌肉注射0.2mL/kg红净(主要由土霉素组成),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对于症状严重的病羊,要及时采取辅助治疗,可静脉滴注由1500~20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mL10%碳酸氢钠、100~200mL10%葡萄糖酸钙、20mL维生素Bi、20mL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上下午各1次,连续使用3天。如果病羊排出浅红色的尿液、粪便,可肌肉注射20mL止血敏1次。同时,可在饲料和饲草内添加0.05%的四环素,连续使用3天,并添加多种维生素。病羊在恢复阶段,可配合使用牲血素,能够促进康复。

u=731381070,2096588124&fm=26&gp=0.jpg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因

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是绵羊附红细胞体,现在把它归类于立克次氏体属内。这种多形性微生物呈球形、杆形、环形、三角形及哑铃形,长度为1~2nm。用姬姆萨氏溶液染色时,呈蓝色到粉红色;革兰氏染色阴性。附红细胞体栖息在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在牛为维容氏附红细胞体,猪为猪附红细胞体,但除开绵羊附红细胞体会传给山羊外,每一个种都有宿主特异性。

像属中其他种一样,绵羊附红细胞体致病力低,通常在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蠕虫病和亚急性中毒及虚弱的绵羊,以及网状内皮系统机能不全(如行脾脏摘除术)的绵羊中,用大量感染血液接种,才能引起临诊症状和寄生虫血症。在此种情况下,附红细胞体迅速增殖,侵入外周血液并破坏红细胞。在临诊痊愈后,宿主动物发展成持久性的传染后免疫,偶尔经历短时的缓解。附红细胞体、其他病原体和有害条件如肺炎的联合作用而导致绵羊死亡。本病可能通过昆虫叮咬传播,苏联有2种蜱,铅色璃眼蜱和伞状扇头蜱可传播本病。

症状及剖检

在4~21d的潜伏期后,虚弱、贫血、病羔生长不良,有的病例有轻度黄疸。时而发生缓解和体温波动。血液学检查显示贫血、红细胞数量减少到正常水平的25%,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低。剖检时脾脏肿大、血液稀薄、组织黄染。

诊断

根据贫血、生长不良、在染色的血液抹片中有许多附红细胞体存在来诊断本病。将感染血液接种于脾脏摘除的易感绵羊,则引起全身传染。鉴别诊断需考虑蠕虫病、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