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杂交水稻”创高产示范基地,专家们通过现场实打实测,亩产达到1326.77公斤。这一记录是历史性的,标志着我国再创水稻大面积种植单产世界最高纪录!

在看到这一记录和相关报道的同时,我们特别缅怀今年去世的袁隆平先生。为什么呢?因为这一世界记录的突破,灌注着他的心血,也倾注着他的遗愿。

201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的袁隆平院士对宋福如院长发明的多功能有机硅肥非常感兴趣,围绕“种肥配套”进行深入探讨。当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宋福如创办的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就是因为袁老先生的支持。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支持,所以梦想才能落地。

实际上,这种支持不只是在一开始,而是从头到尾,并且是相当给力。2014年,硅谷农科院被列为全国第六期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示范点之一,专门流转102亩地开展高产试验,严格按照“良田、良种、良法、良态”开展高产攻关。

念念不忘,终有回响。早在这次创下世界记录之前,就已经多次突破了世界记录。2016年平均亩产达到1082公斤,创造了高纬度地区水稻单产世界纪录。2017年、2018年平均亩产分别达到1149.02公斤、1203.36公斤,连续两年刷新世界纪录。2018年9月7日,在第十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颁奖大会”上,宋福如获“第十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

值得注意的是,在先生逝世前的数月,依旧在部署这一事宜。2020年12月20日,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基地,袁隆平主持召开“2021年水稻超高产工作会议”,提出亩产1300公斤的攻关目标,并委派学生带着最新培育的“三优一号”新品种组合到硅谷试验基地进行指导,2021年3月28日小拱棚育秧,5月18日壮苗带孽插秧。试验田刚刚插完秧,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走之前,已经在研究第四代杂交水稻,计划把光合效率提高30%。10月23日,亩产达1326.77公斤。要是没有这种高位统筹,没有九十多岁高龄时的孜孜以求,这种突破是不可能来的这么快的。

袁先生的影响,何止是一处呢?10月17日,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继去年突破1500公斤大关后,再次刷新纪录。同一生态区连续2年双季亩产超过1500公斤,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袁隆平院士生前提出的攻关目标实现了。

在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典礼上,88岁高龄的袁隆平在台上颤巍巍地说,他还有两个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还有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大,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

我们深信,只要我们的科学家们保持着追梦人的精进和乐观,未来,我们一定可以看到这样的梦想实现。届时,将不再是袁老先生在水稻下乘凉,而是全世界的人们,都有机会在中国神农的梦想之下乘凉,从此世界上再无饥荒饿殍。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袁先生薪尽火传,光耀千古,他正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脊梁,必将永载民族和世界史册,永垂不朽!

To�!��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