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作为宋元时期中国的重要港口城市,泉州的繁荣发展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洛阳桥就是泉州第一座跨海大桥,它也是我国有记载的最早修建的跨海梁式大石桥,建成至今已经962年。如今的洛阳桥依然屹立在洛阳江上,靠的不仅是独特的建桥技术,还有一种沿用了近千年的护桥方法,究竟是什么呢?一起了解一下。

木锤、钢凿,住在洛阳桥畔的刘阿伯每天出海都要带上这两样工具。

海上养殖什么最有前景_海上养鱼视频_海上养殖的技术视频大全

你可别误会,刘阿伯可不是兼职的泥水工,他带的工具也不是给千年洛阳桥修葺而用的,木锤、钢凿其实是用来养海鲜的。

泉州市桥南社区居民 刘新民:因为我祖孙三代都是在洛阳江上打渔的,种(养)牡蛎的,环境好,生态好,对我们这些都有好处。

洛阳桥两侧这片密密麻麻、造型像酒坛一样的东西就是牡蛎们的“家”。涨潮时它们藏在水下,等退潮后,牡蛎们就可以美美地享受“日光浴”啦。而刘阿伯的木锤、钢凿,一方面给牡蛎们修葺家园,另外收牡蛎也要靠它们。您可能会问,为什么洛阳江两岸的渔民们不在别的地方种养,偏偏要在洛阳桥下给牡蛎们“安家”呢?答案就是——保护桥基。

海上养殖什么最有前景_海上养鱼视频_海上养殖的技术视频大全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 吕秀家:您可以看到我们的桥墩是船尖型的,就容易减缓水流,那它在下面种海蛎也发挥了这一个作用,它可以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所以能够更好地保护桥。

海上养殖的技术视频大全_海上养鱼视频_海上养殖什么最有前景

今年71岁的刘阿伯说,养蛎固基的方法已经传承了近千年,牡蛎独特的黏性可以稳固石材,在没有钢筋水泥的环境下发挥了重要的护桥作用。不过以前人们只是在桥墩上养殖,并没有什么收成,随着近年来当地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大家就在桥下大面积养殖,不仅缓冲了潮水,也增加了一份收入,实现了人与桥共生共荣的奇观。

泉州市桥南社区居民 刘新民:带壳的(牡蛎)一百斤卖得三百块,(一年收入)十几万起码有。

面朝大海,不仅要依靠大海,更要保护大海,这是洛阳江畔土生土长的刘阿伯一直坚持的信念。除了沿用千年的牡蛎护桥方法,这几年,洛阳桥畔人工种植的红树林成为了新版的“护桥方案”,而当地第一个参与种植红树林的就是刘阿伯,他捐出自家30亩滩地作为试验田,并精心守护这片家园。在他的带动下,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如今,3000亩的红树林和千年洛阳桥交相呼应,成为泉州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海上养殖什么最有前景_海上养殖的技术视频大全_海上养鱼视频

泉州市桥南社区居民 刘新民:政府提出保护生态,保护文物,对我们大家都有好处。洛阳江上全部都是栽种红树林,红树林的作用就是治理水质污染、海洋污染,这个生态保护好,也给我们子孙后代照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