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清清

11月1日,记者来到新坍镇小闸口居委会唐玉祥大棚养虾基地采访。沿着乡间整洁的水泥路走过去,远远就看到红色的横幅挂在路口处,十分醒目: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在道路两边,分布着一座座大棚,放眼望去,颇为壮观,占地达500多亩。

走进大棚养殖基地,热气扑面而来,记者的相机镜头上,顿时蒙上一层白雾。“对虾养殖,最怕水温突变。”唐玉祥告诉记者,“南美白对虾最适宜在30℃左右的环境下生长,而大棚养殖能控制水温,从而实现一年养两季。”

唐玉祥今年53岁,他自幼聪明好学,离开学校后一心寻找致富门路。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后,他想到养殖业,将自己的11亩责任田挖成了池塘用来养虾。2004年,虾塘就已经扩展到20亩。“2008年,我新建一个育苗场,帮助周边养殖大户解决了购苗难题,并带动了周边13户青年致富,开挖虾塘70多亩,无偿向他们传授技术,组织他们到外地参加培训学习,几年来,养虾效益不错,大家都尝到了甜头。”谈起当初的创业,唐玉祥侃侃而谈。

可是好景不长,到2010年,唐玉祥遇到了苗种退化、环境污染、水质较差等技术难题,他又动脑筋先后到海南、浙江、山东、如东等地去参观学习。“经过外出调研后,我发现大棚养虾,效益还不错,虽然投入大、风险大,但效益也大。一年可养两季,还是反季节的,能让老百姓一年四季都可吃到新鲜活虾。后来我就决心搞大棚养虾,优化苗种和水质,克服环境污染难题,达到稳产高产。”唐玉祥笑着告诉记者。于是,2012年,唐玉祥在本组流转土地100亩,投资120万元,新建66座大棚,当年纯收入就高达130多万元。

“自己致富不算富,带动大家增收才算真正成功。”唐玉祥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宣传带动下,2013年,大学生王辉放弃了外地工作,回家乡搞大棚养虾,总共流转了400亩土地,新建了300多座大棚,年增加收入400多万元。唐玉祥帮助像王辉这样的青年,有30多户,他为他们垫支资金,提供虾苗、饲料及药物,每年垫付资金就达300多万元,均无利息。在技术上,他经常为他们察看大棚,发现问题当场指导解决,并且每隔几天就组织他们一起交流技术经验。如今,小闸口居委会的大棚养虾已初具规模,在他的带动下,新坍镇的其他村居也发展了20多个养殖户。

谈起未来打算,唐玉祥脸上写满了自信:“今年8月3日,我组织大伙儿到连云港、日照、东营等地参观工厂化养殖。我也打算走工厂化养殖道路,让更多的人尝到大棚养虾的甜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