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场时,蜂箱、蜂群的搬动转移要做到“五防”。即防挤压、防垮坠、防“闷蜂”、防飞散,到达新址后防飞逃。

1.防挤压在蜂箱结实完整的前提下,为了避免在移动、转运中发生巢框移位、挤伤、压死蜜蜂,搬迁之前就要将巢框定位、固定。例如,下框卡、压泡沫等。运用框卡固定者,卡子厚度可略大于通常的巢框间距。巢框与卡子相挤呈紧密结合之后,即刻用铁钉或其他能紧固的东西,将最边框固定。这样,框、卡挤紧的状态就被固定下来。转运路程较长的,还需将每框都分别固定。一般是在框耳处,先用手摇钻将上梁打穿,然后,下铁钉将其与箱壁固定。下铁钉时,要用钳子夹住,运用手力往下压入,而不宜用敲击方式敲入,以减少振动刺激。副盖也要固定。

为了避免其他物体的移动、碰撞,也为了在箱内留出足够空间,隔板、饲喂器等箱内杂物,都要撤出有蜂之箱。中蜂遭受刺激容易离脾结团。结团之后的蜜蜂较为安静,且不容易遭受挤压损伤。因此,箱内定要留有离脾结团的自由空间。

如果蜜蜂离脾时间太长,子脾必受影响。所以,箱内巢脾摆放还应是,蜂儿多的巢脾靠近蜜蜂结团的自由空间。这样,离脾后的蜜蜂有可能就会尽快上脾护子。

为了确保子脾安全,除要求转场蜂群内应以老熟封盖子或正在出房的子脾为主外,一次旅途一般以不超过3小时为好。若需更长时间运输,中途应适当停车休息一会儿,以便离脾群的工蜂有机会上巢脾照料蜂儿。

2.防巢脾垮坠西蜂脾“绵”,中蜂脾“脆”。中蜂由于不釆树胶其巢脾的韧性与强度都远不如西方蜜蜂的,其中,又尤以新脾为甚。所以,贮满蜜的新巢脾、无巢础无铁线的巢脾,应在转运之前取去贮蜜,也可集中放入无蜂的箱体内转运。新脾上有大面积蜂儿的,应在新蜂羽化出房后再启运。要选用运行平稳的运输工具,不使用拖拉机拖斗车运蜂。搬动蜂箱上下车时,要始终保持巢脾与大地基本相垂直的状态在车厢内排列蜂箱时,应使巢框与车体运行方向平行。这些都能避免巢脾,因重力因素和急刹车而折断。要选择路况好的线路。若路况差,车胎气压就不要太足,且行车速度宜慢。

3.防“闷蜂”运蜂时方法欠妥,导致成年蜂非机械性损伤,并大量死亡,死亡的蜜蜂如同水浸过模样,浑身湿透,箱内四处有蜜的现象,称之为闷蜂。这是因为蜜蜂先受到强刺激,吸足蜜离脾,随后又在高温、湿闷条件下吐蜜所致。产生闷蜂的原因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蜂巢内贮有大量未封盖蜜、蜂箱通风透气不良、箱内自由空间少或缺乏。

由此拟定对策如下:

处于大量进蜜期间的蜂群,一般不转运。必须移换场地时,要取去大部分未封盖蜜,仅留部分封盖蜜;运输时间应选择在蜂群较为安静之时,例如傍晚晚上、雨日、流蜜末期;要保证蜂箱内有不少于1/3的自由空间,多余巢脾在固定前就应调出;强群需留更多的自由空间。关巢门的同时,便打开通气窗。上通气窗开在大盖上者,副盖要换成纱副盖,且置于自由空间上方。到新址后,未开巢门前,不得关闭通气窗。

4.防飞散指搬运中不让蜜蜂逃逸出蜂箱。这就要求:蜂箱通气窗上的纱网阻隔物完好无损,蜂箱其他部分密封性好。蜂箱密封性较差的,除应在晚上运蜂外,到新址后必须在天亮前将蜂群摆放到位。意蜂转场,有开巢门运输的提法和做法。我们认为,中蜂不宜开巢门运。

5.防飞逃迁至新场地便出现飞逃的蜂群,一般是未按前述要求处置就进行转场。转到新址即发生“集体飞逃”现象的,一般属于转场之前多群蜜蜂生活异常已有飞逃情绪酝酿,只不过借转场之机引发飞逃行为而以。加强恋巢性,是防止迁到新址即发生飞逃的基本原理。

这就要求转运前的蜂群应该健康无病,生活正常,有老熟封盖子脾,不缺蜜。转移过程之中,基本不伤蜂不损脾。如果交通不畅,到新场址时已近中午的,应将蜂群暂存阴凉处,注意通风透气。于傍晚排列摆放完毕后,再以方向交叉、时间交叉方式等方式,分别开启巢门。也可以于晚间摆放,次日清晨开启巢门。

往期内容推荐: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