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由甘孜州数家农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组成的团队,专程赶到成都,打算向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寻求新的技术指导。因为,今年初,由院州合作开展的“甘孜州羊肚菌产业推进项目”,创下了全国羊肚菌单产的最高纪录。

实现野生羊肚菌的人工驯化栽种,在全球业界看来都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这件“了不起的事”就在四川金地菌类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验室完成。作为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发起成立的企业,该公司在这一领域有着毋庸置疑的技术优势。今年,由该研究所研发的羊肚菌新品种,种植规模将达到5000亩,产值可达1.5亿元。

驯化有“贵族血统”的羊肚菌

“160克,418元。”在金地公司实验室大楼门前,销售门市部正摆放着少量仅存的羊肚菌干品。尽管价格昂贵,却依然供不应求。

“对羊肚菌的研究和人工栽培试验,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此前技术难关一直没有打破。”公司董事长甘炳成介绍说,羊肚菌是法国高档餐厅不可或缺的重要食材,以野生为主。由于产量稀少、采摘困难,野生羊肚菌在法国超市甚至一度卖到每公斤80-100欧元的“天价”,干品达到700欧元/公斤。

而在我国,野生新鲜羊肚菌也卖到了140-200元/公斤,干品1500-2000元/公斤,被誉为“菌中之王”。即便已成天价,我国每年野生羊肚菌收购总量仍不足300吨,出口量高达80%仍供不应求,“随着野生羊肚菌资源的逐渐枯竭,羊肚菌市场缺口会进一步扩大。”甘炳成说。

2008年,难关终于攻克,羊肚菌人工栽培试验获得成功;2013年,顺利实现较大面积商品栽培;2014年,平均亩产量从几十公斤提升至300公斤;2014年,与甘孜州合作的“甘孜州羊肚菌产业推进项目”创下508公斤的单产记录……

随着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不断突破,金地迎来了全球业界的关注,包括国际蘑菇协会等在内的国内外专家团队纷至沓来。

90%食用菌品种走向市场

目前,企业实验室已经成功开发出50多种食用菌产品。在我省市场上销售的各种菌类产品,90%的品种研发都与金地公司关系密切。“我们平时所食用的各种菌类,都是从野生到人工驯化后栽种的品种。”企业实验室副主任唐杰博士说,在这个实验室里,包括标准室、菌种保藏室、遗传工程实验室等12个实验室,承担了100余项食(药)用菌领域科研项目。

在唐杰看来,不同于工业类的科研技术,涉农创新技术更在于考虑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如何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或许这样的创新,并没有太多夺人眼球的场景,但很实在。”

据悉,在省农科院的支撑下,金地公司组建起一个强大的研发团队,直接从事食用菌研究开发的人员包括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研究员、博士等达56人。

在甘炳成看来,随着金地公司的快速发展,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热情。

【实验室名片】

四川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微生物研究室

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成立于1973年,2011年和2014年,先后被国家和省发展改革委授予“农业副产物循环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四川省食药用菌工程实验室”。

微生物研究室作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下属的研究机构之一,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食(药)用菌遗传育种、栽培及产业化研究开发中心,在全国食(药)用菌的育种、栽培、精深加工及产业化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先后已承担食(药)用菌领域各类科研项目百余个。 (记者 陈碧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