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的一天清晨,美国新泽西州的西奥兰治市,一个叫埃德温·巴恩斯的年轻人匆匆从一列货车上跳下。

他此行的目的地是爱迪生实验室,他想毛遂自荐成为爱迪生的合伙人。

这个年轻人面临两大难题:第一,他不认识爱迪生;第二,他没钱买返程的火车票。但他没有气馁,决心自己找到实现理想的方法。

但是,第一次会面后,巴恩斯未能成为爱迪生的事业伙伴,他的报酬只是一份薪金低微的工作。

这份工作对他十分重要,可以展现他的推销才华,让爱迪生发现他的本事。

数月后,巴恩斯仍原地踏步。但他想成为爱迪生的事业伙伴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他从不自怨自艾:“唉,这有什么用?我想我应该改变主意罢。”

除了巴恩斯本人外,每个人都认为,他只是爱迪生企业齿轮中的一颗小螺丝。但在巴恩斯心里,自他踏进这家公司开始,他心中每一秒都以爱迪生的事业伙伴自居。

他说:“在这世上,我只会做一件事,就是成为爱迪生的事业伙伴,我愿破釜沉舟,断绝所有退路,以我的余生和前途作赌注,争取我所要的。”

五年后,机会终于悄悄来临,潜匿在一部外表奇怪的机器内……

爱迪生改良了一项新发明“爱迪生听写机”。其他营业员对这部机器很不热衷,认为要花很大心力才能推销开去。

巴恩斯自告奋勇提出推销这部机器,很快就获得机会。后来,这部机器大卖,销量好到爱迪生要和他订立一份总代理合约,将产品推销到全国各地。

爱迪生后来描述第一次见到巴恩斯的情形:

“他站在我面前,看上去就像个普通的流浪汉,但是从他的脸上能够看得出他充满信心,有备而来。与他共事几年之后,我感到当一个人真正渴望某件事的时候,他宁愿拿自己的一生做赌注来得到它,这样的人一定会成功。”

这同样区分了巴恩斯和数千名在爱迪生公司打工的年轻人,决定了哪些人会成功,哪些人会失败。

这段合作关系维持超过30年,巴恩斯为自己创造了巨额财富,更重要、更深远的是,他证明了人只要目标明确,意念真的可以致富。这就是巴恩斯成功的故事。

巴恩斯正是“思考致富”最有说服力的例证。这个理论是现代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总结的“致富的十三项法则”之一。

经过对钢铁大王卡内基、发明家爱迪生等数百位名人、长达25年的分析研究之后,拿破仑·希尔归纳出这十三项法则。

思考致富,其实是“意念成就事实”的意思。当意念和明确的目标、坚持、炽热的欲望结合在一起,意念就可转化为财富,以及其他物质。

拿破仑·希尔认为,欲望是成功的起点。

所有成就,一切的财富,皆来自一个意念(idea)。因为人类的心灵强而有力,它可以建设一切,亦可以摧毁一切。

祈愿一件事,和做好准备接受它是有分别的。相信自己会达到目标,才算是准备就绪。心理上必须是“深信不疑”, 而不是单单希望、祈愿某事会发生。开放心灵是信念的必备元素。僵化的思维不会启发信心、勇气和信念。

财富并非遥不可及,

任何有决心、有预备,志在必得的人,有朝一日一定可以拥有金钱、名誉、地位及幸福。

阅读“致富的十三项法则”,你很可能受到某些启发,找到致富的秘诀,只要你了解“自己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