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月,我们进行了公开课选拔和优质课评比,正好看了《一节优质课的课堂评价标准细则解读》一文,联想自己的教学经历,深有感触。

刚进入教育行业,走上讲台,颇有初生牛犊的劲头。虽然参加过优质课比赛,但并没有仔细研究过评价标准。即便看了,也甚是不以为然。什么“评价标准”“细则解读”,毫不在意,固执己见的认为“我的教学方法自有我的特点,它不一定完美,却是适合我的。”就这样懵懵懂懂的起步了。

几年的实践,经验也好,教训也罢,再来看这篇文章,课堂评价标准是不变的,改变的是自己的思想。“教法适合我”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适合学生,适应时代发展。评价标准可以统一,但老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评价标准可以固定,但老师的思维不能一成不变。判断一节课是否优质脱离不了课堂评价标准的框架,这是一名老师最基本的素养,无论你如何发扬个性、追求独特,都必须具备这样的素养。

这次优质课评比看到各个参赛的老师认真设计、反复修改,我深刻的认识到一节优质课需要精心的准备,需要反复的磨课:组织结构、筛选内容、设置问题等等,甚至逐字逐句的推敲,收获是我意料不到的,我看到了自己距离优质课课堂评价标准还相距甚远,在心里默默为自己加油打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职业生涯的路还很长,探索的脚步不停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