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村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组长:王玉瑶
组员:任宇泉 王宇冬 郭悦鑫
一.调研背景
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分为五个部分,乡村振兴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这五个方面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乡村产业振兴的经济基础好,才能建设好乡村环境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并最终实现生活富裕的民生目标。通过切身实际的调研活动,我们真正的走进农户,了解村民的现状。我们小组负责调研辽宁省北镇市常兴店镇河北村,进行了实际的调研和走访,通过不断地深入了解得到了如下的报告。
二、数据来源
调研人员从1月25号到1月29号历时五天入户走访,与村民面对面进行访谈,将所获知的数据填写电子问卷并上传,收集真实有效数据。为弥补数据的不足,还同村支书、妇联主任和三户村民进行了访谈。本次调研一共收到“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普查”专项调研问卷117份,“乡村振兴情况认知”调查问卷5份(富裕程度好、中、差农户各一份和两名村干部)。
三、村庄的基本情况
河北村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常兴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河北村附近有青岩寺风景区、医巫闾山、大芦花风景区、大观音阁景区、北镇大朝阳温泉山城旅游区等旅游景点,有北镇葡萄、中安蔬菜、北镇猪蹄、北镇鸭梨、沟帮子熏鸡等特产。
(一)村内人力资源方面
河北村总共有六百五十户,总人数达到了两千人,根据镇区和村庄的规模按人口数量划分,河北村为小型村落。本村的适龄劳动力(即16岁~60岁)约为一千两百人左右。其中常年外出劳务的人员大约是四百五十人。建立档案的贫困户人数为22人,约占全村人口比例1.1%。
(二)村内土地种植方面
村里的人均耕地面积约为每人1.5亩,总耕地面积为3000亩左右。此外,村内耕地均为旱田。
村内耕地主要用来种植葡萄,当地葡萄产业规模较大。大田作物方面,主要种植玉米和花生,其中玉米占比较大。水果种植方面,北镇“巨丰”葡萄名声远扬,且村内大部分农户均有种植葡萄的经验。村民对于巨丰葡萄的种植技术也在逐年提高,未来有望实现产业化基地。
(三)村民的收入与支出
本村村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种植业,一部分人依靠外出打工,个别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收入主要依靠出租土地。村民家庭年收入平均在4-5万元左右。
村民种植大田作物每亩地的收入在800元以上的居多,平均收入在700元左右。
村民的支出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其次就是盖房、供子女上学、看病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等方面。
(四)新型经营主体
本村内的种殖或养殖大户数量较少,大多数均为散户种养殖。村内并没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未来的新型经营主体上还有待开发。
(五)基础设施及其公共建设
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近年来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村内土地道路硬化做的非常好,村里基本的主要干道均为水泥板路,并且主干道上安装了路灯,使村内的交通更为便利。在村内建设有广场,一方面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加强了邻里之间的交流。同时广场内有运动器械的安装,旨在提高村民的身体素质。
在村内的医疗卫生方面,村内设有医院,在看病诊疗方面给村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快递的兴起,村内的快递点建设逐渐完善, 几乎每个快递都有专门的快递点 ,村民邮寄快递或是取快递非常方便快捷。
(六)村内环境卫生
村内的主干道上有环卫工人进行维护,清扫。村内的禽畜粪便也处理得当,无污染土地的情况。村庄附近无矿场,砂石厂等,空气质量良好。
四.存在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常兴店镇近些年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从总体水平上看,受多种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还有许多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导产业优势产品没有培大扶强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河北村内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产业优势效益并未充分显现,对乡村产业发展带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
一是种养模式相对简单、如河北村村内共有650户,共2000人,村里人均耕地面积约为1.5亩地,总耕地面积为3000亩地,全镇现有恒温保鲜库1200多座,年储藏葡萄4000万公斤,如此巨大的产量下,尽管葡萄种植整地环节和打药已经实现机械化,可其他方面依然依靠人工,精力投入大,价格普遍较低。加上近几年极端天气及病虫害影响、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土地流转费用相对较高,导致种养大户种植利润持续下滑。
二是关键技术无法突破、1997年以来为了发展壮大葡萄产业,从市内还引进了用巨丰葡萄造酒的先进技术,建立生产原汁干红系列葡萄酒厂,然而仍然存在冷鲜贮存和运输售卖等方面的问题;
三是地域品牌少、目前常兴店镇由政府扶持,可真正代表村内特色,拿得出、叫得响的地域化品牌较少,如‘“巨丰”葡萄粒大穗满,清甜爽口、“秋锦”苹果早已成为国宴上品’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产品,因缺乏系统的生产、宣传、销售商业程序,没有形成统一的地域商标,营销方式也是以分散型市场销售为主,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经济效益带动不明显。四是产业链条较短、如常兴店镇素有水果之乡美誉,是全国葡萄栽培的最佳园区,然而果树种植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多以供应原料为主,从产地到餐桌的链条不健全,鲜果精深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且上下游产品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发展滞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五是产业融合度不高,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不充分。如果蔬采摘,农家乐等项目开发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农业发展与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度不高。此外,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采摘农业等的办法不多,普遍存在低水平模仿、模式单调等问题。
(二)当地缺少种养殖服务组织
调研过程中村民普遍反映 ,当地没有土地托管组织和服务社。政府公益性生产服务体系不健全,很难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加之农民主动接受服务的积极性不高,村户大部分都是四五十岁老龄化劳动力,大多依赖传统经验和习惯,缺少体力也缺少接收新事物的能力。村民选择种植品种时,基本是随大流,没有好的选择方法,导致对种植品种的满意度不高,产量低。
(三)农业人才资源匮乏、
科技支撑相对落后。
1.人才资源匮乏。本村农民年龄偏高且文化程度不高;由于工作地点偏远,待遇不高,使得聘请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难点。
2.机械化程度低。购买和打理机械的成本高;有部分耕地较为分散不便使用大型机械耕作,所以本地农业种植方式比较原始,主要依靠人工。
(四)村民对补贴政策的认知,不足参加保险险种较少,抗风险能力弱。
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地百姓能拿到的农业补贴只有粮补和直补。但是在与村支书谈话过程中了解到当地还有种植玉米大豆的补贴、起垄补贴和新农合补贴,但本村百姓对此并不了解,村民对补贴政策的认知不足。村民参加保险险种较少,农业保险只有一种,为此前由当地市政府与保险公司共同推广的惠农保险,这个保险赔付条件比较严格。如玉米收成保险,按照受灾百分比进行赔付,且赔付金额不多,需要颗粒无收才可以获得完全赔付。
(五)生产资源利用不充分
1.土地分散、碎片化。从村子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农户还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村里在划分土地之时一般一个家庭会分到3块地左右。分散性、碎片化耕地仍然占主要部分,很难形成种养大户,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
2.对当地人力和地理资源的利用不充分。这里风沙灭迹,气候温和,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发展水果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是当地的水果产业仍然停留在提供原材料方面。对水果产业发展的开发不够,没有进行水果深加工。只是低价售卖原材料,这大大的降低了当地百姓的收入,也不利于当地周边产业的发展。
(六)村干部队伍现状令人堪忧
虽然调研过程中,村民对本村村干部的评价普遍很高。但是,本村村干部的平均年龄偏高,工作思路局限,工作热情不高。不能更好的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其次,由于村干部工资偏低,主要工作重心放在家里耕地上,不能更好的以本村工作为重心,为本村村民谋福利寻发展。
(七)村里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村庄空心化问题严重。
村里青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或上学,村里“空心化”问题严重。目前村里的常住人口年龄组成40岁以上居多,其中60岁以上的村民占大部分。村里缺少青年劳动力,无法从事技术型劳动。
五.建议意见
实施乡村战略,扶持产业发展为重中之重。只有当地产业发展壮大了,才能吸引本地人才的回归和高知识高科技人才的到来,壮大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对于上面提出的问题,我们的建议如下。
(一)注重品牌带动,扩大常兴店镇农产品的知名度。
北镇市是闻名全国的葡萄之乡,也是全国最大的葡萄鲜储基地,种植的葡萄有巨丰、玫瑰香、白鸡心、晚红等十多个品种。北镇葡萄具有果形好、糖分高、无污染、质量好、易储藏等特点。北镇市已被国务院农业发展中心、中国农学会、中国特产报社评为“中国葡萄之乡”。所以理应科学制定扶持地域化农产品品牌政策措施,对同类产品进行整合提炼,增强当地产品的竞争优势。对于其余有特色但数量少的农产品,鼓励农户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统一的商标注册,合作创建共有品牌,共享利益和经营,有效降低品牌竞争成本,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增加竞争优势。
(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土地托管服务组织。
服务组织要引进专业高知人才,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给农民提供技术依托,为农民保驾护航。在幼苗遭受病虫害之时,给予专业且及时的帮助。也可以在周边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根据当地的水质土壤情况,培育最适合当地种植的种子和秧苗;提供农药、肥料等农资配送,农产品收购、售卖等一系列服务。
(三)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多个产业融合发展。
一方面是促进乡村产业增效。对于花生、玉米、葡萄酒水生产等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种植加工技术的产业,政府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在资金投入、货物流通、优惠力度等方面给予方便,逐步淘汰落后产业,努力提升生产绩效。另一方面是延伸乡村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运输、储存、批发,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第三要坚持特色产业,“虾油小黄瓜”、“海豹牌原汁虾油”已连续多年被评为省、部优质产品。“什锦小菜”也被评为全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这些具有本地特色的优秀产品要继续发展下去,争取成为地标性产业。
(四)引进高质量人才,以科技创新带动乡村发展。
一是积极搭建平台,与科研基地、农业技术研究所等组织合作,共同探索新型产业模式。二是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告别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建立家庭农场,积极开展高质量的农家乐。也可以同周围的村民一同合作,形成小型工坊,一起创收,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合理利用网络进行农产品销售、增加当地客流量。吸取相关的成功经验,总结推广本地的葡萄种植、红酒酿造等产业,力争在本村培育一项特色产业,围绕特色产业建设网店,引领带动本村产业发展、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创业致富。
(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拓展产业类型。
一是发挥高标准农田辐射效应。用高标准农田作为农村创业的重要载体,形成辐射效应,通过市场拉动、政策推动、典型带动等途径,吸引农业科技专家、大学生、返乡能人等群体创业兴农。二是积极发展畜牧业。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地的畜牧业发展水平低,主要受技术和资金的制约。可以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提高养殖的技术水平,运用科学的养殖方法,降低养殖风险。同时畜牧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周边相关产业,提高当地就业率。
(六)建立新的年轻的领导班子,增加村干部收入。
年轻人有干劲,思想宽泛,可以更好的带动村子经济的发展。提高村干部的工资水平,可以让村干部的工作全心全意的放在为人民服务上。村子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希望党可以选择优秀的带头人,让村子旧貌换新颜,在经济和环境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六.调研感想
仍记得十几年前的村子还是土墙土路,而今都是红砖修建的房子院墙也贴上了漂亮的瓷砖,村里的土路也都铺上了水泥板,不用担心积水泥泞了。从前买东西只能等着三天一次的集市,能不能买到东西还需要看天气情况,现在随时都能去村上的超市购买。人们对网络的熟练运用也使得生活十分便利。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和电脑也不再是奢侈品了,而是成为了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东西。人们的收入与几年前相比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们在采访当地的一家种植养殖大户的时候,心里真的被震撼到了。他们家主要是靠卖树苗和养猪赚钱,家里也养了一些羊,年收入一百万左右。因为他们种殖的树苗和养殖的牲畜很多,所以要雇佣很多的本地人帮忙。农忙时大约要雇佣几十个人。种养殖大户的存在带动了村里的经济,让村里很多人可以就近就业,既能挣钱又可以就近照顾老人孩子,减少了村里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数量。这个采访使我们认识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我们学习的专业是动物医学,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村里从事养殖业的人很少,大多都是家里有几只鸡,刚好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所需很少有进行系统养殖的,猪羊的养殖就更少见了。但同时也了解到村民养殖家畜不多的原因主要是:投资大、没有好的养殖技术、养殖风险高,而且家里也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我们十分愿意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村里发展养殖业,让村子富起来,成为有活力的新农村。带动家乡的人才回归家乡,一起为建设家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由于平日里经常在外上学,不常待在家里的缘故,对村子里的很多人都不太熟悉。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感觉又重新的认识了一下村里人。一开始真的没有想到调研工作会这么顺利,十分感谢村民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同时也非常感谢村支书对我们调研工作的支持,不厌其烦的回答问题。实践过程中不管走到了哪,都感觉像是回到家里了一样。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感觉自己和村子之间的联系更多了,和村民之间的感情也更亲近了!
本次社会实践中收获很多,常常被有思想、有远见、有决策的农民所感动,更被他们的勤劳、朴实的品质所折服。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对中国的农村建设有了一个更全面更广阔的的认识,乡村振兴,你我同行,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如今的我们大多生活在城市,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对于我来说乡村的田园生活更为令人珍视,通过寒假的社会实践,让我深入地了解了北镇市河北村,它的文化和特色。河北村是国内乡村的一个小小缩影,它的困境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并不能做什么。但也许未来的我能通过所学,为它的更多。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这样一个繁荣发展的时代,乡村振兴,建立美丽中国不是一句空口号。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担当起乡村振兴的重任,切实为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沈农牧医
文字视频:王玉瑶 任宇泉 王宇冬 郭悦鑫
排版: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