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大同黄花丰收活动月启动仪式现场(王中勋摄)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曹英 李晓玉
本文刊发于7月13日中国经济新闻网
“目前,全市黄花种植面积达26.5万亩,去年总产量达到14.1万吨,黄花生产经营主体175家,产品五大系列100余种,全产业链产值今年预计可突破40亿元。”大同市市长张强如是说。
花开忘忧,富民增收。在一年一度的黄花丰收之际,2022年大同黄花丰收活动月在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黄花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启幕。这是大同市黄花产业发展成果的全景展示,也是助推黄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打好产业牌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大同种植黄花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我国四大主产区之一,被称为“黄花之乡”。大同黄花因天然的气候和地质条件拥有绝佳的品相、品质,位居全国各大产区之冠,素有“观为名花、食为佳肴、用为良药”的美誉。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同市云州区考察时强调,“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为推动黄花产业提质增效,大同市以“特”“优”战略为引领,坚持走“种养加园商旅研”现代农业发展路径,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基础,持续做优做强黄花产业。
在大同黄花产业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共同为大同黄花把脉,大家围绕大同黄花产业升级、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等建言献策。“大同黄花必须打造战略性大产品,嫁接大场景,引领大消费。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品类和产品结构,形成‘黄花+’产业体系。”福来咨询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品牌农业课题组组长、农业农村部品牌专家委员会委员娄向鹏说。
忘忧农场黄花菜生物菌肥肥效试验田
念好致富经
在大同市云州区下榆涧村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遍地的黄花在风中摇曳,村民们正忙碌着采摘。“每亩可以增收五六千元。”60岁的村民田民元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今年的黄花菜长势特别好,价格也特别好,我要带领父老乡亲们把黄花菜收好,让它走向更大的市场,让消费者吃到有机、标准、健康的黄花菜。”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下榆涧村志海黄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监事杨旗说。
“预计今年总产量可达18万吨,同比增长21%。鲜黄花价格由去年平均2.5元/斤增长到今年的2.8元/斤,一产产值预计可达10亿元。随着黄花产业链条的持续延伸,二产产值预计可达27亿元,三产产值预计突破5亿元。”大同市品牌农业与科技信息发展中心主任梁全表示。
保护好黄花使命如磐,发展好黄花信心百倍。“大同应以农村电商升级助力黄花产业振兴,通过渠道、产业、服务、机制、队伍等的不断升级,立足产业特点匹配电商业态,不断提升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同时探索农旅结合的电商新业态引领‘数商兴农’。”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原主任汪向东表示。
村民在采摘黄花
走好振兴路
农业+科技、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康养、农业+文化、农业+教育、农业+互联网……在忘忧农场里,30位青年职业农民(下称“青农”)返乡创业,扎根本土一同为振兴美丽乡村助力。
新青农,兴农梦。忘忧农场成立于2017年,是大同市云州区以黄花产业为核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产业项目。30位返乡创业的青农,以“半农半X”的生产生活方式扎根农场。
忘忧农场青农滕怡介绍,“结合大同市云州区火山丰沃的土壤环境,我们种植了大同七蕊黄花和观赏性的萱草,开展精品种植养殖和订单农业经济。此外,开展黄花生物科技产业,研发以忘忧草精华为主要成分的生物科技美妆及保健类产品。同时力促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开发黄花文创产品及旅游产品,并依托资源特色开展系列主题研学实践,研学旅游、冬夏令营、周末营、亲子营等实践活动广受青睐。”
“回归乡土,振兴乡村,我们脚步更坚定。我们探索农业的生态循环自然健康发展之路,我们践行乡村振兴的产业蓬勃文化创意之道。让忘忧之美常显于面,常开于心;让黄花之资摇曳于美,蓬勃于斯。”忘忧农场研学总监张玉平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