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融农业园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宁德网消息 (雷美玲 郑雨桐 文/图)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70亿元;各类设施农业面积达5000亩;培育市级山地农业开发示范基地14个;优质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

一组数据,描绘了2016年蕉城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盛景。蕉城区农业资源丰富,有六都草莓、七都北山脐橙、八都仁厚蜜柚等优质农产品。近年来,蕉城区积极引进现代农业要素,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开展“六个竞赛年”活动为契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升。

农业现代化 园区产效益

近日,在蕉城区赤溪镇农民创业园二期园区内,笔者看到塑料大棚里一颗颗鲜艳欲滴的草莓挂在枝叶,蔬菜区翠绿的番茄硕果累累,等待采摘。

园区的管理员告诉笔者,“园区里一共种植了100多亩草莓,20多个品种,口感最好的是红岩草莓,又香又甜。大棚种植的草莓无公害,可直接采摘后食用。病虫害相对也较少。”

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园区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

村民黄国平过去一直在外地打工,每月赚的也仅够在城市的日常开销,两三年来一点积蓄也没有。“现在在家门口做事情,吃住都在家里,一年可以攒下2万元,很满足。”黄国平美滋滋地说道。

现在,园区已完成一、二期3000亩建设,入驻企业18家,对接合作省级以上科研院校3家,引进了31个新品种和水培、气雾化栽培等22项高新技术。

作为现代农业建设乡镇之一,赤溪镇充分发挥地理、资源等优势,注重融合发展,打好“特色牌”,积极植入“新、奇、特、效”发展元素,持续、创新发展好现代农业园区,以创新促创业。

同时,赤溪镇通过规划设计,以千亩高优农业园区为平台,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推动现代农业做优做特,促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并提高农民收入。

近年来,蕉城区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园区引领现代农业提速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77家,推动了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了新设施、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运用,吸纳了大量村民就业,解决了富余劳动力。

三产齐头进 发展再提升

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已凸显,怎么实现提升?

现代农业与环境协调,不仅促进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户收入,还可以保护环境。九都镇牢牢把握这条主线,打造九都绿友现代农业生态园。

九都绿友现代农业生态园位于宁德市蕉城区霍童溪流域中段九都镇,占地面积1300多亩土地,引进绿化苗木,设有4100多平方米的智能化温室大棚,3000亩珍稀精品苗木集散中心。

漫步园中,你可以欣赏到精心设计的美景,仿佛置身于一个花的世界。室外的休闲农场,设有竞技鱼塘、户外宿营、屋顶花园餐厅等也同样吸引着游客携家带口前来游玩。

园区的负责人告诉笔者,“园区建设围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家园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在整个绿友现代农业生态园的建设中因地制宜,依势而建,不砍树、不推山,使园区建设与生态保护相融合。”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正是石后乡小岭村40亩荷花池的盛景。石后乡小岭村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毗邻中心城区的地理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小岭村投入120万元,建成200亩桃花观赏园;投入40万元,建成40亩荷花及栈道观赏园;投入35万元,种植百亩色彩各异的映山红,吸引游客观赏。同时,以“养三花,种三桃,修三道,建三园一中心”为蓝图,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在小岭村的规划蓝图里,还有修“三道”,即5公里石壁岭古官道,300米的石牛山(文笔峰)登山步道,4公里的园区绿色观光道;建“三园”:即供游客体验农场劳动乐趣的10亩农耕文化体验园,集人工沙滩、动物养殖观赏的亲子活动园,以及供游客游泳、戏水的亲水游乐园。

脱贫有新招 农民笑开颜

坐拥高山良好的地势气候条件的虎贝镇也同样独具慧眼。当地党委、政府以高山农业发展为切入点,生态环境既谋利、又得益,留得住绿水青山,也收获了金山银山。

300亩的现代钢架大棚、1200平方米的现代育苗控温大棚、600立方米现代化气调保鲜储存库、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虎贝万融公司初步形成了“一产接二连三”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仅解决了周边200多位群众的就业,并且带动了虎贝镇高优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

虎贝东源村的贫困户黄郑成就是这其中一员。“在家门口找到事情做了,一天150元的工钱,生活越过越好了。”黄郑成说道。77岁高龄的黄郑成家中唯一的女儿身患重病并长期吃药,需要人照顾,无法外出打工。一家重担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这对于靠低保过日子的他来说可谓雪中送炭。

就地用工,也为万融的发展带来新的气息。2016年万融公司被评为“省级农民创业园区”,并扩大食用菌产业设施栽培规模,新建40亩白木耳农业基地,年产出200万筒菇筒,年产值可达600多万元。

而同样位于虎贝镇的沃丰野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流转土地110亩,新建设施大棚50亩,开展各类食用菌规模化生产,年产值300多万元,吸纳了周边8个村的50多名劳动力,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增收。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