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虱鱼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说起观赏鱼“塘鲺”,可能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四根长长的胡须,塘鲺正是靠这些“须”来辨别味道的。其实,塘鲺也因其“凶猛”而著称于水族界,很多人对塘鲺种类的疑问比较多。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为你介绍观赏鱼塘鲺种类及塘鲺的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
塘虱鱼的基本介绍
塘鲺,俗称塘虱,又称作胡子鲢、黏鱼、塘虱鱼,生仔鱼。分布广泛,多数生活在池塘或者河川的淡水中,也有少量分布在海洋中。塘鲺鱼体表面没有鳞,多黏液,头和口扁平,上下颌有四根触须,以此来分辨味道。
前面我们也已经讲过,塘鲺生来凶勐,属夜行性动物,怕光,眼小,视力弱,昼伏夜出,全凭嗅觉和两对触须猎食,食量大,贪食。适宜生活在水温20~25℃水域,产卵期长江一带为4~6月,越往南越早。
塘虱鱼的种类
目前全世界约有两万三千种鱼类,光塘鲺家族就超过两千四百种,也就是说全球的鱼类里面有一成以上是塘鲺类。
分布在非洲的塘鲺家族中,最广为人知的有:白金豹皮、电猫等。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以倒吊鼠为首的倒吊鼠族群。
流域面积居全球之冠的亚马逊河流域,所出产的大型塘鲺种类也同样拿第一。在亚马逊河里可以见到足以和欧洲巨鲶相抗衡的大型鲇有:月光鸭嘴、虎皮鸭嘴、亚马逊鸭嘴、铁甲武士、撒旦鸭嘴、银豹鸭嘴、红尾鸭嘴等,除了这些以外还有许多鱼种经常出现“破表”体长,鲇鱼家族中能够配得上“巨鲇”称号的种类实在太多了。
下面就来跟大家介绍几种国内市场上常见的观赏鱼塘鲺种类:
1、土塘鲺
土塘鲺,俗称土鲶,鲶巴郎。体态前部粗圆,尾部侧扁,头部宽平。吻短而宽圆。两对鼻孔,口裂大,下颌稍突出。幼鱼时有须3对,成鱼时退化为2对,上颌须比头稍长,下颌须为上颌须长的1/3~1/5,平时大家只注意到1对长须,常常误认为土塘鲺只有两根须。塘鲺通体裸露无鳞,皮肤光滑,黏液发达。背鳍短小,仅具5软条;臀鳍长,后方与尾鳍相连,具70-85软条;胸鳍具有一锯齿状之硬棘,12-14软条。体呈暗灰色或灰黄色,体背侧灰黑色,腹部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白斑或不明显的斑纹。它是初级淡水鱼,通常个体很小,难得超过1公斤以上,主要栖息于水生植物丛生的静水域或缓水流处,属肉食性鱼类,性凶猛而贪食,以虾、小鱼及其它无脊椎动物为食。土塘鲺数量较少且不易钓获,味道极其鲜美,属珍贵鱼种。
2、胡子鲶
胡子鲶是一种市场上常见的塘鲺,它也是光滑无鳞头扁有须,最典型的区别就是背鳍,它的背鳍基部长,有软条55-63根;臀鳍与背鳍同形,其软条39-46,不与尾鳍相连。另外它有四对须,即我们常说的有8根须,其鼻须与颏须各一对,较短;上下颌须各一对,较长。体色通常呈黑色,栖息于河流、沟渠、湖沼与稻田等泥质水体之中。食性广,不仅捕食小鱼、虾,也摄食腐败的动植物碎屑。胡子鲶与土塘鲺差别很大,土腥味较重,很多人弃之不食,价格比较低廉。
3、大口鲶
又称南方鲶,是我们常见的很好吃的那种塘鲺,小队长常钓的塘鲺应该就是这种塘鲺。大口鲶成鱼有须2对,幼鱼阶段有须3对;大口鲶与其他塘鲺最明显的区别是胸鳍剌内侧光滑,而后者有锯齿,手摸很容易区分。此外它的常见个体重约2~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30公斤以上,大口鲶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其摄食对象多是鱼类,也吃水生昆虫和鼠类等。塘鲺餐厅所用的塘鲺绝大多数是大口鲶,它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属产地群众极为推崇的高级鱼种之一。
4、乌江鱼
乌江鱼其实是指在乌江里生长的各种野生鱼类,并不是某种特有的鱼类。譬如小餐厅的菜谱上标的乌江鱼,具体品种其实就是鲤鱼和草鱼两种。而在西南地区广大食客大力追捧的是乌江鱼,其实是乌江野生大口鲶,只不过大多餐馆用的都是人工饲养大口鲶,还有些餐馆用其他鱼充数,号称江团,更有用胡子鲶来充数的。
5、江团
俗称肥沱,肥王鱼。体长,吻锥形,向前显著地突出。须4对,细小。无鳞,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鳍深分叉。体色粉红,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长吻鮠也是肉食性鱼类,主要食物为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生长速度较快,为同类鱼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常见者多为2-4公斤。其肉嫩味鲜美,富含脂肪,又无细刺,蛋白质含量为13.7%,脂肪为4.7%,被誉为淡水食用鱼中的上品。此鱼最美之处在带软边的腹部。而且其鳔特别肥厚,干制后为名贵的鱼肚。鮠鱼的背鳍刺和胸鳍刺有毒腺,为淡水刺毒鱼中毒性较强者,这一点大家要注意了。从以上可以看出,江团跟塘鲺的外型有显著不同,只要记住其典型特征,是很容易区分的。
塘鲺的养殖方法
(1)水质和水温:由于多数的鲶科鱼类生活于水流湍急的水域之中,所以对于水中的溶氧量相当敏感,且鲶科属底栖性鱼种,故一定要多留心水槽底部的溶氧量是否充足。再者,其多属肉食性鱼种,过度的投喂与残饵,往往会成为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故强而有力的过滤器与勤换水都是维持水质干净的方法。先前提及鲇科多栖息于急流中,故富有水流的缸子,能让他们充分展现其体色及最佳状况。
(2)水槽:饲养大型鲇鱼需准备大型水槽,在造景时由于其属底栖性鱼种,因此要尽量维持缸底水层的空间。避免缸中尖锐物品造成鱼受外伤。造景时也可以利用沉木及水草等素材来营造可供其躲藏的空间,使其不至于太受外界干扰。
(3)饵料:绝大多数大型鲇科属肉食性鱼种,但其对人工饲料的接受度也颇高。活饵方面不妨选择朱文锦、溪虾等投喂。另外,冷冻生鲜饵料,如丰年虾、赤虫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塘鲺的营养价值
其实,塘鲺不仅有如此高的观赏价值,它的营养价值也是令许多家庭争先养殖的原因。据了解,每100克塘鲺肉中含水分64.1克、蛋白质14.4克,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塘鲺的营养价值可以与野生甲鱼相媲美。
塘鲺的食用忌宜:
宜食:适宜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乳汁不足,小便不利,水气浮肿者食用。
忌食:根据前人经验,鲇鱼忌与鹿肉、牛肝、野猪肉、荆芥一同食用。
塘鲺养殖注意事项
1、两级放苗
刚运来的鱼苗,抵抗力弱,且规格不一;若直接放入池塘饲养,则因鱼苗活动范围大,体力消耗多,而且所投入的饵料一时很难吃到,造成白白浪费,还会污染水质。但如实行两级放苗,即先集中在小塘内精养,然后放入大塘饲养。这样既便于管理,又可使鱼苗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并在小塘内容易得到充足的食物,促使其快速生长。当小塘内培育的鱼苗达到10~15厘米左右,便可从塘内筛选个头大的鱼种放入大塘饲养,个头小的鱼种仍留在小塘内进行强化培育,使鱼种生长平衡,规格一致。这就避免在养殖过程中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单位产量。
2、合理投喂饵料
塘鲺属杂食性鱼类,性贪食,因此要正确掌握投饲量,做到塘内有多少鱼投多少料,防止盲目投饵。同时,要实行分点投喂,撒饵均匀,少量多餐,投足喂饱,防止饥饱不均,而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同时,在鱼苗培育初期,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进行强化培育,随着鱼体生长,逐步转投一些植物性饲料,做到动植物饲料相结合。日投饵量应控制在鱼体总重量的5~8%左右,每隔1周或半个月须调整1次投喂量,使投饵量更趋合理。
3、实行轮捕分养
因塘鲺凶猛贪食,在投饵时往往大鱼先抢食,而小鱼吃不到食物,造成鱼体大小差距越来越大,为此在捕捞塘鲺前应进行一次轮捕分养,将大小鱼分塘饲养,使生长达到平衡。这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4、提倡塘鲺越冬
秋季捕鱼时,除大鱼出售外,可将部分成鱼移入深水池越冬(塘上搭尼龙大棚),卖早春鱼;这样既可解决旺季塘鲺销售难的问题,又可延长鲜鱼供应时间,且鱼价可成倍提高,一举两得。
猜你感兴趣:
1.塘鲺饲养的方法
2.塘角鱼饲养方法
3.广东饲养塘鲺鱼
4.鲶鱼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