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第二年了,本学期开了几次比较大的公开课,相对来说还是非常幸运的,不管以后如何,先把美好的体验和经验记录下来。

一、10月10日市级精品课 : 跨学科未来智能应用场景设想与实践——智慧果园场景问题解决(演的比较多,但是效果比较好,个性化并且是解决了完整问题)

二、10月28日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比赛 :Word版面编辑(练习太少,没有准备好)

三、10月18日舞社社团课 :基于人体姿态识别的街舞基本功(没有设计好活动环节,很少有体育课能把学生上睡着的,但是这个效果还是可以的,姿态的展示还是比较明显的)

四、11月12日AI4Y 上外附中AI嘉年华:人列计算机——二进制、逻辑门和加法器(互动成分多,内容相对比较熟悉,连上了4节课所以最后的效果是能够应对各种学生状态的)

五、11月22日六十周年校庆:神舟逐梦,勇探星河——计算机视觉原理和应用(有算法理论、有活动实践、有问题解决,情景做的也特别好,两天一个中国空间站的打印,机器人、卡牌游戏贯穿全场,妈嘞直接封神)

【我的公开课,别人的抄不来的,因为他没有我设计和创造的道具,甚至有些老师是听不懂的,因为他们不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师父的名言

开设市级精品课是一个意外,虹口区初中教研组好像老教师不愿意上,新教师又都没有时间,于是我就撞了个狗屎运。

1、选题和定题的问题

精品课大概搞了大半个月推翻了好几次才算完成,关键就在于这是一节45分钟的录播课,而且是一节实验课。正常来说做项目实验要有完整的问题发现、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的过程,所以在一节课里面实现是很难的事情。V1.0 我们将整个实验划分成了学习、问题发现、方案设计、制作实施四节课的大单元,打算只呈现其中设计和实施部分,然后很快就放弃这个想法,但是场景不固定,学生可以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场景。V2.0 我们决定明确使用智能摄像头,教给学生智能摄像头的所有功能让他们自己完成,这次我做了一次试讲,但很可惜试讲的效果非常不好,这里也在开会的时候被所有老师都提了建议和修正的意见。V3.0基本确定,当然也多亏了龚老师给我修改了一个超级超级大型和丰满的教案设计,其中包含了精准农业和智慧果园的描述,一举定音!太牛了。这也告诉我们选题和定题要站在一个贴近学生兴趣,但是落点比较高位的地方,比如智慧果园、神舟对接等等,学生知道但是不够完全了解,同时可以在内容中帮助渗透。

同样教学过程的设计也一定是丰满的,既有明确的知识主线、也有情景活动主线、更要有精彩的活动形式,能充分体现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

2、材料准备

在国庆假期期间,我完成了精品课PPT,也录制了两次,发到群里给各位知道老师去看,她们都给我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包括是否用数字人、是否要用拍摄视角等等。同时我也为学生的剧本做了比较详细的方案,所以整体效果是有的。为了这次录播课好看,还是需要很大程度表演的成分的。第二次试讲是龚老师和曹老师在场,用了3班和5班的几位同学,他们再次对录制的过程,教师场景的布置提出了建议,比如我是购买了虫子、水果道具等事物。

神舟飞船对接中国空间站——这次的道具准备真的是寄了。所有模型道具都是3D打印包括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5个、飞船、陨石还有实验舱和飞船。

3、试讲

第一次试讲失败了,主要原因是讲的成分太多太多了,没有给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在这次试讲之后我也认识到了一点,公开课全称就是公开展示课,要让听课的老师和专家感觉到学生会了。所以学生要能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比如老师手中的镜头应该充分给到学生,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思路、讲解分享自己的做法、并且展示学习成果,或者让学生进行总结。

试讲和试课的小技巧,在和朱老师一起准备神舟逐梦勇探星河的时候,我们需要确定学生掌握的情况,课堂的内容是假定学生已经对于LBP算法、二进制转换以及硬件操作都可以。第一步,用国际部同步班的孩子试了一次,他们基础比较差,发现大部分人虽然学得会但是会花很长的时间;第二步在正式上课的班级用了两次课的时间,教物体追踪、复习巩固加速度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以及LBP算法的Excel做法还有二进制(在这个过程中对班级同学进行分组);第三步,用这个班级层次较弱的一半开一次试讲课,面向区里其他研修老师和教研员,由她们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第四步,用这个班级层次较好的一半的一半加上上次层次较弱的一半的一半再开一次试讲课(仍然面向教研员,确认修改后的效果);第五步,正式上课前确保几个大的展示活动有人做不会冷场,但不让他们全做。最后上课的真实情况是——这个班级最后一半的一半是第一次听讲,这样既保证所有学生能学到,又保证了公开课从未知到学到的效果。

4、练习和硬件准备

在每次练习的时候每次保证整场都走一遍,需要有个同事帮忙记录每个环节的时间以及出现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碍于情面自己练习,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或者忘记,或者需要很多次才能发现问题或者解决问题,浪费大量时间。

同时练习也可以是随时随地发生的,比如休息的时候脑子过一下这节课,知道这节课有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哪几页PPT,然后部分和部分之间的问题连接是怎样的。甚至可以随时跳到某一页实现随时中途开始的熟练效果。

硬件准备——PPT的提词器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公开课就是要求用语准确,所以一定要写好词,并不是说每次都照读,我觉得更多的是提高熟练度,时间长了,就形成了词和课件本身的连贯性。另外如果有智慧学习的平台,最好使用教室最后的那一个屏幕来表现学生学习的进度面板。信息科技课主要是有很多的操作与代码展示,因此需要老师不断切换屏幕,alt+tab 可以切换软件,CTRL+tab可以切换同软件的内容。本次还发现有个好用的东西希沃投屏,移动端可以和大屏幕联动,把当时的场景投放到屏幕上,所以课件中可以预留一块空地放置这个屏幕,可以很好的实现交流。

5、教学现场

一般情况下,开场开好了后面就比较顺利了。但是中间很容易出现意外,这个时候也不要慌,如果能用语言的知识化解就化解,不行的话比如学生出错了,那么就大声说“也可以看到对应效果的”或者帮助学生化解尴尬。然后记得时间是最宝贵的,所以要随时切换回来,这个就体现出之前的那个切换练习的重要性了。

公开课的心得和SOP

1、一定是和教研员以及开课老师明确方案

有一个基础的开课教案,发给朱老师、龚老师、曹老师等帮忙审核,主要是对内容、活动环节还有形式提出意见。如果用到了卡牌或者其他游戏材料,也要做个demo出来!明确了方案之后再往下做,同时教案需要包含【活动环节、问题链、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活动环节和问题链是目前最直接帮助别人了解一节课的中心,清晰的主线也能够帮助后面做好各项准备。当然,良好的情景在这时也可以被形成了。

2、教学材料准备

首当其冲是课件,PPT可以不要目录页,但是学生至少应该在前1-2分钟迅速明白这节课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要完成什么任务!我之前有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开场时特别啰嗦,可能5-7分钟才能进入正题,在老师们一次一次的纠正下,终于实现1句话介绍情景,1句话讲明白任务,1句话进入第一个活动,其实情景创设非常简单,不在于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感受到了多少,而这些都是在随后的任务中不断渗透的。

接下来就是一次一次的活动和任务。和朱老师讨论了下何为活动,何为任务,我们初步统一活动可以是活跃气氛没有结果的,但任务一定是在学习的主线上,完成阶段成果并被分享展示的。

3、教学练习

练习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多顺几遍,在PPT的备注中直接写好逐字稿,然后每天练习1-2次。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无生练习和有生试讲是完全不同的。

同时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找到课程中心换课或者调课,给学生加餐也是很重要的。但也要保留正式课中亮点的部分,实现课堂上眼前一亮的效果。

4、课前准备

硬件布置应该是腾出一个半天准备好的,包括学生打开软件的时间是否需要帮助学生提前开好某些软件甚至登录特定账号,比如是否需要帮助学生插上硬件,节省时间等等。最重要的是,教学中的实验很可能在教师机上能够实现,但是在学生机上很难实现,所以要提前尝试一遍。学生使用的硬件也要做好测试,不要出现被破坏的系统、连接不上等问题,耽误课堂时间。

授课当天,尽可能再去无生授课全过程走一遍,确保每个环节都走到位了。同时记录下当时缺少的环节或者没有准备好的事情。

开课前一个小时,准备好上课的课件、软件开好,布置好教学台面,准备好录播设备。

5、材料和来访

如果是大型公开课还要准备打印好教案、学案等材料。同时收拾出来一个教师休息室、提前问教研员要到材料,完成签到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