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开容,女,汉族,生于1982年4月,2007年从学校毕业后报名参加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干部”计划,成为了竹海镇高坝村村主任助理。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她深入基层、勤于实践、刻苦钻研,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为高坝村的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自2008年初党员远程教育工程在我县实施以来,贾开容同志主动请缨,成为了高坝村信息服务站信息员。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她联系本村实际,依靠农村远程教育信息平台,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专业技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为目标,紧紧围绕“因地施教、因人施教、因需施教、因时施教、因材施教”的培训原则,有效的发挥了信息站工作职能,用丰富的知识和一颗服务“三农”的赤诚之心,使科学文明新风拂过美丽的竹乡,让绿色的田野收获着不尽的希望和硕果,为农民群众走向致富奔康之路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科技新风吹出竹乡大地新面貌

冬日清晨的竹海,笼罩在一团浓重如墨的雾气中,山水如画,宁静而安详。此时,与外面的安静截然相反,高坝村信息服务站中却是人头攒动,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原来今天是高坝村每月固定的科普教育放映日,高坝村的乡亲们自发的来到村公所,甚至附近乡镇的群众也闻讯而来,大家把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认真的观看着播放的新农业技术和知识电教片,乡亲们不时作作笔记,或是和旁边的人讨论几句。放映结束后,大家还围着信息员和村里的致富能手咨询各种农业信息和技术,久久不肯离去。

这只是高坝村无数个科普放映日的一个缩影。现在的高坝村农业信息服务站被农民群众亲切的称为“致富路上的加油站”,俨然是大家手中的香饽饽。大家回忆起这两年农业信息服务站从无到有,高坝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因为新技术新思路而日益鼓起来的腰包,都对作为信息员的贾开容这个“农民群众的贴心人”竖起大拇指。

二、迎难而上,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站

党员远程教育刚刚在竹海镇推广时,作为新兴事物,干部和群众都对它很陌生,远程教育设备的操作、队伍的培养、学习资料的欠缺、学习培训的组织等等,都没有套路可循。贾开容作为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等各方面的优势,她坚持向领导学习、向书本学习、向村民学习,围绕本村本镇的发展中心工作,结合竹海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本村实际,跑站点、修设备、定制度、搞培训、促致富,进行了很多大胆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按照上级的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在镇村党政领导的帮助下,贾开容严格执行了《长宁县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管理制度》、《远程教育“四薄一册”登记制度》,并探索制订了《设备管理制度》、《农业信息登记制度》等管理制度,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尘、防潮、防火、防盗、防雷击等措施,有效的保证了设备正常运转,保护了数据信息的安全,还做到每项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参与人;活动有组织、有记录、有负责人;使用有记载,设备有登记,资源有记录。开始时由于远程教育系统出了问题无人会维修,严重影响了信息站的日常工作。贾开容看在眼中,急在心里,她抽出业余时间苦学维修技术,通过努力,2009年一年她便维修排除本村电脑系统软硬件问题19起,基本做到了简单故障不出村、软件维修不出镇,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效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针对设备利用率较低而群众对新技术新知识十分渴求,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等问题,她制订实施了《定期放映制度》,多方筹集片源,每月两次定期为群众放映农业科普片和贴近农村生活的电影、文艺片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普及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乡亲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审时度势,引导农民群众走上致富路

高坝村位于竹海镇腹心地带,辖区面积4.6平方公里,辖10个生产小组,竹类资源十分丰富,村内河流、渠库等星罗棋布。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贾开容同志依托本村优势,结合当前工作重点,紧扣“窗口新村,产业高坝”的学习主题,坚持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引导群众走上致富路的最大契机。

1、贾开容同志通过调研,发现高坝村发展竹菌种植产业的潜力巨大,但乡亲们传统的种植方式和思路不仅产量低、质量差,而且销路也不畅。为了帮助村民科学种植竹菌,实现增产增收,她制定了培训计划,并积极争取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不断组织村民参加竹菌种植技术培训,以提高广大群众的种植技术水平。贾开容同志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请来有经验的专家、种植户,对竹荪的种植、管理、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及加工技术进行讲解,并传授经验。针对接受能力不高,文化水平低,不能保证上课时间的农民,贾开容同志采取个别培训的方式,合理安排服务时间,利用雨天和逢场天组织农民收看远程教育节目,并组织讨论。正值有企业有意投资成立竹菌种植合作社,贾开容同志积极宣传,配合相关同志,首先集中说服和培训村干部加入种植合作社,村干部们从新模式中得到实惠后,吸引了更多的农民参加合作社,投身到了竹菌种植业上。截止目前,信息站共培训四期180人,其中,村组干部一期,妇女一期,党员、预备党员一期,个别培训18人。

在信息服务站的指导下,高坝村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利用土地流转,向公司出租57亩土地,作为竹荪种植基地。同时,公司为农民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提供了岗位,解决剩余劳动力50余人。

2、为充分发挥水库资源优势,贾开容同志瞄准生态稻香鱼这个火热的项目,积极建议高坝村引进和推广水库养鱼新技术、新品种、新渔具,鼓励群众承包水库养鱼,开发网拦库湾养鱼及稻田养鱼。信息服务站成为了农户解决养殖业问题的贴心渠道,专业的养殖技术、丰富的养殖知识和实用的小窍门,让高坝村的生态稻香鱼声名远播,供不应求。自2007年开始,高坝村实现水库养鱼55亩,稻田养鱼200亩,年产值10余万。大家认识到水库养鱼虽然成本大,但是效益好,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发展潜力大。在未来几年内,还计划增加投资,加大该水库渔业综合开发力度,实现水库养殖规模化、集体化。

3、贾开容同志还为农民提供了实用综合信息服务,积极了解市场需求动态,及时有效收集和传递信息,发布信息量平均每月52条,平均每周服务时间高达22.4小时。通过努力,本村农民群众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在服务站成立2年时间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943元。

四、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群众知识文化水平

看着乡亲们一天天富起来,生活一天天好起来,贾开容却不满足。她认为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农业信息变幻迅速的今天,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自身素质,做到更深入的了解新农业技术,“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并能自己利用电脑网络等新媒介、新渠道寻找新的商机,才能使高坝村新农村建设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为此,她在镇村领导的支持下,制定了一个群众们形象的称为“爬-走-跑”的三步培训方案:第一轮培训重点教会农民群众怎样使用电脑、卫星接收器的各项设备,怎样从党政网,互联网和资源库中寻找或下载农业信息资源,此阶段称为“爬”;第二轮培训,主要教会农民群众如何分类,鉴别和利用找到的资源,这一轮培训称为“走”。第三轮培训主要是教会他们如何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农业信息,如何将良好的点子和信息变成真正的产业,全面的提升农民群众利用新技术新资源为自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这一轮培训称为“跑”。贾开容不仅亲自热情的为乡亲们讲解,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一带十、十带百、集中学、分头练”的十八字措施,灵活的拓宽学习的渠道,丰富学习的方式,2009年组织培训50余场,外出调研考察10余次,使“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在乡亲们中传播开来。在她的带动下,竹海镇掀起了学远教、用远教的热潮,给全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到农村来,不要怕脏怕累,怕脏怕累的话,就做不成事。也不要嫌老百姓烦,烦的话,就接近不了老百姓”,村主任的话深深地铭记在贾开容的心中,让她时刻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竹海镇工作的两年时间中,贾开容积极开展远程教育和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把远程教育工作引入了正轨,建立了长效机制。同时积极参加乡政府的其他工作,积极配合办公室、综治、计生等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和先进个人。回顾到村任职以来所做的工作,她的感受很多,她说:将飞扬的青春播撒在美丽的竹乡是她的梦想,乡亲们质朴憨厚的笑容是对她最大的褒奖,她将继续努力,使科普列车在竹乡大地汽笛常鸣,让科学文明之花开遍竹乡的山山水水,为构建生态、和谐、繁荣的大竹海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