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农”领域硬任务,集中资源,强化保障,精准施策,关岭自治县花江镇持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充分发挥关岭牛产业作为全县乡村振兴主导产业的作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持续稳定促进农户增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在花江镇前锋村的关岭牛养殖场,百余头牛儿正在吃食撒欢,到牛场务工的村民或在喂食,或在清扫;另一侧的饲草加工车间内,机器的运转声伴着成吨的草料“新鲜出炉”,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下是产业的良好发展与群众的张张笑脸。
“2016年,我们村刚成立合作社时就把关岭牛养殖作为村里的主要产业来发展。但由于养殖经验不足,后续出现了有牛无草,向外购草成本过高;草料跟不上,牛就瘦弱易生病,售价大打折扣等问题。”据前锋村村主任陈朝平介绍,在镇党委政府的政策引导下,村合作社大力发展种植饲草350余亩,既解决了牛的口粮问题,又降低了养殖场的成本投入。
2018年5月,前锋村成功引进贵州关岭牛铭品公司开展关岭牛养殖合作,以“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通了“源头”到“终端”的通道;在与该公司合作期间,共出栏1000余头,按照“721”利益联结进行分红,2019年共分红18.4万元,实现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分红660元,一般户每户分红120元的好成绩;而前锋村仅仅是花江镇大力发展关岭牛产业的一个缩影。
花江镇结合实际,依托产业规划,盘活有利资源,大力发展牧草种植,不断延伸养牛产业链,采取养殖“大户 农户”的发展模式,利用210省道两旁交通便利、好田好土的优势种植黑麦草1000余亩,带动100户农户就业;利用永睦坝区土地资源种植黑麦草400余亩,确保关岭牛冬季草料多样性。
据了解,花江镇目前已种植9000余亩饲草,平均亩产量达10吨的饲草,能够保障1.8万头牛的草料供给,不仅彻底解决的全镇牛产业的口粮,盈余的草料还能销售到县内外;除此之外,饲草产业还带动了3000余人次的务工,有效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
为切实做好加大“小规模、大群体”新型养殖小区养殖模式,花江镇有力有序推进关岭牛养殖小区的建设,用好用活财政扶贫专项发展资金,着力推进全镇牛产业持续、稳定、健康、高质量的发展。通过该镇党委政府的认真研究,精心安排部署,今年10月积极组织镇内涉及关岭牛养殖的各村村支两委、养殖户和群众代表,深入本县新铺镇江龙村参观学习养殖小区建设、农户参与、养殖成本、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让我们对建设养殖小区充满信心很干劲,工作思路更加宽阔。”花江镇镇长邓大中说,养殖小区的建设是为花江镇想养殖但又缺乏圈舍的农户提供了养殖场所,此举能够使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关岭牛的产业发展中来,通过养殖实现增收。
该镇太坪村农户郭家能在参观后就感触良多,他一直以来都养殖关岭牛,也想扩大产业规模,但苦于无钱无土地修建新的圈舍,而养殖小区能够彻底解决他的困扰。“当地党委政府出资修建关岭牛养殖小区,我们愿意发展的农户通过自主报名,确定养殖数量后就能加入,待养殖小区修好后交纳租金就可以养殖,这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也让我们对发展关岭牛充满了信心。”
花江镇按照“能建设、降成本、常运转、见效益”的总体要求,分批实施,加快关岭牛养殖小区建设步伐,其中该镇太坪村麻窝安置点作为首批养殖小区启动点,小区规划总面积1700㎡,能够同时养殖关岭牛300头;目前该养殖小区建设处于设计阶段,预计明年4月份建成使用。
该镇太坪村麻窝安置点的关岭牛养殖小区还未动工,就已有40户200人搬迁群众申请加入。搬迁户贺昌伦就是其中一员,在得知关岭牛养殖小区建在家门口后激动万分。他说:“搬迁过来后一直都想养牛发展,但是安置点不能私建圈舍,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现在了解到政府要在安置点附近修建养殖小区,我第一时间就去报了名,这让我们搬迁户在家门口实现养殖发展的愿望成了真。”
种好饲草,建好小区,花江镇多措并举走好“牛步子”,大力利用农行“农e贷”,让更多有需求、有意愿、想发展的农户参与到关岭牛养殖中,促进广大农户持续增收致富,助推全镇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夯实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基础,为乡村振兴增添产业动能。(文/图 高智 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