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今天(7日)上午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就“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在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提问到,中国经济面对下行压力,脱贫攻坚任务是否会受到影响时,刘主任自信地说,“现在脱贫攻坚的办法多得很”。
做细活拔穷根,脱贫攻坚的办法,这些好使!
1.科技+扶贫
应用适用的科学技术改革贫困地区封闭的小农经济模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其资源开发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案例:2018年以来,黔江区以科技引领农业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科技精准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主推一项新技术或新品种、培养一名乡土技术人才、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一块示范基地、推动一项贫困村主导产业发展”
2.教育+扶贫
联农带农机制,打造复合型“新农人”梯队。在农村普及教育,使农民有机会得到他们所要的教育,通过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和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来实现征服自然界、改造并保护自然界的目的,同时以较高的质量生存。
案例:2016年7月,四川省第一所“农民夜校”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成立,这所夜校至今已经开展培训20余期,受益人数近1200人。如今,放眼四川的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共有4000多个贫困村开办了“农民夜校”。
3.旅游+扶贫
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休闲旅游度假的各市场产品,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双脱贫致富。
案例链接:凉风村自2017年3月11日正式开放以来,凉风梦乡村已接待游客约19万余人次,农家乐餐饮住宿服务收入达到600余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100余万元。从国家级贫困村到乡村旅游新圣地实现惊人蜕变。
4.互联网+扶贫
建设本地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打造农村电商特色乡、特色村、特色园区。刘永富在发布会上表示要利用“互联网+”,要坐上时代的快车。
案例:甘肃陇南的贫困人口通过“电商+扶贫”,2018年人均增收810元。社会扶贫网现在注册人数4000多万人,贫困人口有什么需求,经过管理员发布,在网上实现对接。
5.金融+扶贫
地方财政局与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明确风险补偿金的使用及操作规程,鼓励金融机构参与扶贫。
案例: 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探索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新机制,在全国率先通过“省级统贷、省级+市县采购”融资模式,有效解决各地区操作差异化造成的融资难题。
6.非遗+扶贫”
非遗,特别是传统工艺类非遗,具有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是助力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
“组合拳”: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组织传统工艺手艺培训;组织专家团队,对传统工艺产品进行专业设计和改造提升;搭建平台,帮助销售传统工艺产品,形成扶贫就业、产业发展和文化振兴的多赢格局。
7.消费+扶贫
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
案例:某电商平台以市场为导向完善覆盖产区的产品结构,以技术为支撑打造契合新消费需求的“农货中央处理系统”,创新了“山村直连小区”的农货上行模式。
8.易地搬迁+扶贫
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刘永富表示搬迁了并不等于就脱贫了,搬了,有搬了的问题。比如进城之后,用电、用气多了,有人有恐惧感,这还得适应。搬到楼房后,厕所不冲不行,一冲一按,一毛钱、几分钱就没了,支出就比以前多。这都有一个过程。关键是要有工作。第一条,要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第二条,要培训务工。
9.健康+扶贫
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王培安:首先要解决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的问题。目前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让贫困人口报销门诊费比例达到50%至60%,报销住院费比例达到70%左右。
10. 社会保障+扶贫
从社会救助、基本养老保障、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保障兜底措施,通过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脱贫问题。
案例:“确保缴费困难群体百分百参保登记、百分百参加社会保险,百分百为其代缴全部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2018年底,江苏市全面完成72015名困难群体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扶贫工作。其中,已纳入城居保参保缴费26401人,去年代缴保费253.11万元,其余45614人已开始享受城居保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