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国,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是世界唯一六大茶类生产体系完备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多年来,我国茶产业蓬勃发展、日益繁荣,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丨发展现状
(一)茶叶生产稳定发展。近年来,全国茶园面积保持在4400多万亩,产量260多万吨,生产规模增长已趋于稳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与效益,茶叶产值也不断增长。据我部农情调度,预计2019年全国干毛茶年产值突破2300亿元,同比增长12%左右。
(二)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我国是世界上茶叶产品品类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茶叶产品消费升级,产品结构日趋丰富多样。据我部农情调度,2019年绿茶、黑茶、红茶、乌龙茶产量占比分别为67.9%、10.7%、9.2%、10%,白茶、黄茶继续快速增长,产量增幅达40%和110%。除了传统泡饮茶外,茶叶精深加工产品也不断增加。
(三)国内消费逐年提高。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茶叶天然、健康的特点和茶文化推广的影响下,茶叶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我国茶叶内销量不断增加。基于我国特有的茶文化和茶叶消费习惯,超过85%的茶叶产量主要在我国国内消费。在我国的茶叶主要消费地区,茶叶消费量更高,如广东地区,人均茶叶消费量超过了2公斤/年。同时,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用品等衍生品不断涌现。
(四)国际贸易保持稳定。从茶叶出口贸易来看,2009年以来我国茶叶出口量基本稳定在30万吨左右。据国际农产品贸易统计年鉴统计,2018年我国茶叶出口量37.7万吨,出口金额19.1亿美元。从出口茶类结构来看,我国仍然以绿茶出口为主,其他茶类所占比例很低,与其他生产出口国形成了更加互补的贸易关系。从茶叶进口贸易来看,尽管我国是茶叶主产国,但茶叶进口规模却呈现高速发展态势,进口量从2010年的1.35万吨增加到了2018年的3.8万吨,增长1.8倍,同期进口额从0.57亿美元增长到了2亿美元,增长2.5倍。进口产品主要以红茶为主,为茶叶生产国出口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二丨我国茶产业优势区域划分
(一)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优势区域。该区域包括浙江的东部、西部和南部茶区,福建的闽东茶区,江苏的苏南茶区,安徽的皖南、皖西茶区,江西的赣北茶区,湖北的鄂东南茶区和河南豫南茶区。该区域沿海茶区经济较为发达,内陆茶区经济欠发达,人才资源较充沛,沿海茶区劳动力紧张,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茶树种植以灌木型为主,少数为小乔木型。历史上主产绿茶,特别以名茶闻名国内外,如西湖龙井、开化龙顶、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庐山云雾以及信阳毛尖等。
(二)东南沿海优质乌龙茶优势区域。该区域是我国乌龙茶传统产区,包括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和粤东乌龙茶区。该区总体经济水平较发达,茶树品种资源丰富,茶叶花色名称以茶树品种命名,劳力较紧张、生产成本高,但均价亦高。该茶区茶树种植以小乔木型为主,少数为灌木型。大红袍、水仙、铁观音、凤凰单枞均为著名乌龙茶。
(三)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优势区域。该区域包括川西绿茶区,川南优质早茶区,川东北特色茶区,黔中茶区,重庆茶区,陕南茶区,湖北的武陵山、三峡及西北部茶区,湘东北、湘西南茶区。该区域总体经济欠发达,人力资源较丰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茶树种植以灌木型为多,部份为小乔木型。历史上以生产绿茶和边茶为主,鄂西、川东北和陕南的富硒茶是该区的特色茶。该区的名茶有竹叶青、蒙顶甘露、君山银针、采花毛尖、湄江翠片等。
(四)西南红茶和特种茶优势区域。该区域主要由云南的滇西、滇南茶区以及广西的桂西南茶区组成。该区经济欠发达,茶树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尚充足。茶树种植以乔木型为主,部份为小乔木型。历史上主产红茶和特种茶,有名的茶叶有滇红、普洱。
三丨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水平较低。一是无性系良种应用比例较低。我国无性系茶树良种比例56.5%,比肯尼亚等世界主要产茶国低30多个百分点。二是生产设施条件较差。我国茶园多分布在丘陵山区,立地条件差,田间道路、排灌沟渠、电力设施等不配套,25年以上老茶园比例占20%左右。三是机械化水平较低。目前名优茶都以人工采摘为主,茶叶采摘、病虫防治等综合机械化率较低。
(二)产品质量不稳。一是用药不规范。一些地方的茶农施用农药不规范,采摘未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造成部分夏秋茶农残超标。二是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率低。受成本高及人工短缺等因素影响,杀虫灯、粘虫色板、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率较低。三是质量监管到位率较低。我国茶叶生产单元规模小而散,产地环境、投入品和产品检测等环节监管难度较大。
(三)产品结构有待优化。一是初级加工产品比重大。我国60%以上茶叶企业都是初加工企业,50%以上的出口茶产品都是原料型初级产品。二是深加工比例低。虽然近年来茶饮料、茶叶提取物等深加工产业初具规模,但规模小、数量少。据统计,用于精深加工的茶叶比例仅占6%。三是知名品牌不多。目前,我国核准注册的茶叶类商标有4万多个,品牌众多,但普遍实力不强,亟待培育类似“立顿”的国际著名茶叶品牌。
四丨促进茶产业稳定发展的思路措施
总体思路: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构建现代茶叶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目标,以布局优化、品质提升、产业融合为重点,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政策引导,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的茶叶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国际化的茶叶集团,创响一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茶叶品牌,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具体措施:
一是加强宏观引导。引导各地茶叶主产区保持茶园面积基本稳定,提高茶叶质量效益,提高茶产业竞争力,提高茶产业持续发展能力,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加力推进科技创新,鼓励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围绕茶产业发展突出问题开展科技攻关,提升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力推进种业创新,强化茶树新品种保护,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新品种引进、选育。以茶树无性系良种苗木为重点,完善茶树良种繁育体系,提升无性系种苗供给保障能力。加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健全完善茶叶产品和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加快推进生产设施标准化、栽培技术标准化、质量管理标准化,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在优势区特别是最宜区建立优质茶叶原料基地,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联结机制;加快推进加工装备升级,建设清洁化、自动化、标准化的高标准茶叶加工基地。加强市场建设,通过现代化物流、信息化技术、标准化控制等方式,加快推进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营销模式转变,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跨区域整合资源,组建产业联盟和产销集团,构建资源集中、生产集群、营销集约的现代市场格局。加强品牌建设,支持地方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创建区域特色茶叶品牌;通过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展会平台,大力推广茶叶知名品牌;鼓励大型茶叶集团“走出去”,弘扬茶文化、创响茶品牌、拓展茶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