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教学任务繁重,不少教师外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为学习回来,落下的教学任务得加班加点赶回来,还要上汇报课、写感悟。能不能把名师学习课堂搬进校园?我们尝试开展市级以上优质课教师菜单点课式的课堂展示。校长作为襄阳市隆中名师第一个开讲,其他校领导和骨干依次上场。这些专家教师的课堂风格迥异、精练质朴、简约而不简单,让教师们意识到身边就有榜样。

名师引路后,学校设立最佳设计奖、最佳拓展奖、最佳开头奖、最佳补白奖、最佳教育机智奖等,教师们自行申报后走上舞台展示,人人成为主角。

观课后教师们现场谈感受,每个教师至少要说出三处执教教师表现好的地方和一条可改进的建议。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们对于课前预习、课堂目标制定、处理教材、布置作业和拓展练习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听课、反馈,教师们在课堂上不知不觉运用了新的理念。

学校有一位有着20多年教龄的老师叫刘玉敏,以前她教学古诗词,逐字逐句翻译给学生听,自己激情万丈,学生却昏昏欲睡。评课时其他教师指出她的问题,她不服气。学校专门安排了古诗教学示范课,示范课教师结合注释、联系生活,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在领悟诗词内涵时,学生搜集资料,教师补充资料,用自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学生的情感与诗人达到了和谐共振。一堂课听下来,刘老师心悦诚服,她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包办太多了,学生学得不主动、不深入,自己的教学观念的确该改变了。

我们的优质课堂跳出“一对一”的限制,实现了“一对N”分享。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建设者与组织者,更是分享与交流的获益者,他们不知不觉中在课堂教学中植入了新理念。

质量分析会让个人经验变集体智慧

常规的质量分析会由于“剧情老套”,已失去吸引力。怎么让它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抛弃从网上“信手拈来”的做法,重在针对问题,分享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如:生字是怎样落实的,怎样补差,怎样疏导学生心理,怎样跟家长打交道以争取他们的配合等,把自己的绝招分享出来。这样,质量分析会变成了“华山论剑”,教师们纷纷亮出自己的秘诀:提高学习成绩的不二法宝是班级管理,班级管理重在培养学生的习惯;要培养小助手;要耐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何掌握海量阅读方法;如何掌握小组合作策略……每位教师分享自己的经验后,都会引来一连串的追问:效果咋样?你是怎么操作的?质量分析会变成了妙招分享会、取经会,变成了“答记者问”。

分析还有哪些“堡垒”无法攻克,寻求同伴支援。有请教,有传授,有商榷,还有唇枪舌剑、据理力争。

每一次质量分析会,教师们都大呼“过瘾”,收获满满。大家在分享中互补、互促,每一个人的智慧汇集起来,就变成集体的智慧。大家在思维碰撞中共研共进共荣,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就水到渠成了。

集体开展课题研究,攻克共性难题

提起课题研究,不少教师都有黄鼠狼咬乌龟——无从下口之感。以前教师们在教学中遇到挑战、困惑,往往满足于从网上、从同事口中得到一星半点经验,应用到教学中,能解决多少问题算多少,缺乏“我要研究”的意识。为了引领教师开展研究、用研究解决问题,学校成立了二级研讨会,从最基本的现象入手,各年级备课组长召集教师开碰头会,搜集教学中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汇总成课题。比如,学生怎么识记生字?返生怎么办?学生计算老是出错怎么办……在备课组长会上,教导处对各年级拟定课题和研究方向进行点评指导,备课组长现场修改,分组制定出第一阶段的研究任务。考虑到教师们阅读面窄、专业知识少的现状,第一阶段要求各年级教师先读相关书籍,从网上查阅名家相关论述,摘抄下来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有选择地应用到实践中。第二阶段,备课组长带领本年级教师就研究问题尝试着进行研究,务必保证有自己的见解,哪怕并不是很成熟。此后,学校再组织交流,教导处给予指导。就这样,大家围绕共同的主题,自主自愿地合作,彼此分享,这种方式有助于共同教育智慧的生成,对提高集体教学水平大有裨益。近一年来,教师们逐渐有了变化,遇到难题不再束手无策,不再怨天尤人。他们能够客观陈述存在的问题,并规划“克敌制胜”的研究路线,加以实施,并且他们在课堂上更自信了,精气神更足了,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学校在逐步推进的分享中,实现了“雁阵”效应——每个人在雁阵中都有自己的角色担当,都能有机会成为头雁,而每个人都要为这个雁阵贡献自己的智慧,每个人也接收来自雁阵的共振力量,以协同发展。分享,高度契合了以人为本的基本教学理念,一切围绕教师的成长展开,他们永远是分享的主角,在分享中被赋能,在分享中迭代蝶变。

(作者系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湾中心小学校长)

SourcePh">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