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数十年如一日,深耕田间地头,奔走穿梭在祖国大江南北的生姜产区之间。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有一位被农民朋友亲切称为“姜军教授”的科技特派员,他就是著名生姜育种栽培学家刘奕清。

生姜,在中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位居我国农作物前列。机遇迸发之时也迎来了不小的挑战,生姜在种植过程中面临一种称为“姜癌”的姜瘟病绝症。姜瘟病具有潜伏期长、突然暴发、毁灭成灾,防治困难的特点,轻则造成减产30%,重则全军覆灭。

针对姜瘟病频发暴发、难于防控的世界性难题,刘奕清教授汇聚长江大学香辛作物研究院和重庆文理学院特色植物研究院等单位的40多位教授、博士和研究生的科技攻关协作团队攻坚克难。在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支持下,项目组历经20余年的岁月洗礼,系统研发生姜种质资源、细胞诱变、优株选择、抗病育种、分畦栽培、隔离防控,阻断感染,控制传播等关键核心技术。通过成千上万次的室内实验和田间试验示范,最终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选育优质多抗新品种5个,获得发明专利20件,制定地方标准6项,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130多篇,培养博士5名、硕士43名、技术骨干和种植能手数百人。这一份历经岁月沉淀的答卷荣获9位院士专家评价认定,他主持研发的成果为姜瘟病世界性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在湿热地区的生姜抗病育种和姜瘟病绿色防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要想农民钱包“鼓”越来,还要给姜农致富筑“芯”。数十年来,他始终坚持主动参加科技部全国农村“三区人才”和重庆市、湖北省的科技特派员,长期奔走在重庆永川、丰都、梁平和湖北恩施、宜昌、荆州、鄂州等长江流域的生姜主产区。他毫无保留地向姜农们传授生姜优质丰产技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他在田间学校搞试验、做示范,讲授理论技术与田间操作,推广新品种、分畦栽培、田间净化、隔离防控等关键核心技术。这些技术使湖北来凤、宣恩等地生姜产区的姜瘟病发生率低于6%,生姜产量由之前的每亩1600kg增加到2300kg,亩增产值4200元;重庆丰都菜姜产量由每亩2500kg增加到3500kg,亩增产值6000元。农民钱包“鼓"起来,吸引了生姜产区的家庭农场、种植农户、专业合作社、涉农公司等数万人纷纷投入生姜种植,人均种植3亩以上,家庭年均收益超10万元,绽放出生姜致富之梦。

赓续湖北生姜文化血脉,助力湖北生姜产业振兴。他科技助力湖北省鄂城区委区政府、湖北省乡投集团共同发布“鄂城黄姜”“楚姜君”等商标品牌,每年冬至举办中国(鄂州)鄂城小黄姜文化节暨产业发展论坛,挖掘湖北古代荆姜(在江陵楚墓出土文物中就有形态完整的姜块),包括鄂城小黄姜的历史文化价值,助力兴农强农,振兴乡村产业,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紧跟时代潮流,迈开步子撸起袖子。他利用现代农业调味品产业技术体系,构建了“研发人员+农技指导员+乡贤专家+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主+农民”一主多元的生姜技术推广机制。其创新成果在鄂、渝、川、湘、云、贵、琼、鲁等地广泛应用,覆盖长江中上游地区79个县232个镇(乡)的生姜主产区,占全国生姜栽培面积的50%,累计面积超600万亩,新增就业167万个,新增产值106.8亿元,取得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引领我国生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插上了科技腾飞的翅膀。飞过千山与万水,他让广大农民在广袤大地上成就生姜致富梦想。

他就是科技创新带头人,农民致富护航者,刘奕清!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