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2021-2022学年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奖励奖学金评审圆满结束,其中涌现出许多学习成绩优异、科研硕果累累、责任心强和乐于奉献的优秀同学。子曰:见贤思齐。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感受榜样的力量!

本期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基础医学院人体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2018级直博生曾广易师兄。

Part.1

个人简介

初中物理优质微课视频_优质案件经验交流材料_优质课经验分享稿件

曾广易

导师:姜长涛教授

主要方向: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疾病

成就:目前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IF=69.5)与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IF=14.9)杂志发表文章各一篇,以参与作者身份发表文章3篇,累计影响因子>115。曾获得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等奖项

Part.2

自述

2018年我进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姜长涛教授。过去4年,不仅是对我科研能力的训练,更是对我个人成长的考验。幸运的是,在科研和生活方面,我都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能够获得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我非常感激这一路上的老师和同学们。同时,希望我的经历可以帮助、激励更多在科研中不断探索的同学们。

潜心科研,在稳中求突破

研究生期间的前两年,我认真完成了大部分的课业内容,同时在实验室边听边看边学,不断提升人体生理学相关知识储备和实验技能。我们实验室的研究主要关注代谢性疾病,针对代谢毒性脂质——神经酰胺开展系列研究。

入学后,我积极参与到实验室的课题合作研究,对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的心血管疾病进行探索。实验初期,如何处理小鼠?如何有效查阅文献?如何处理获得的数据?每一步都是新的挑战,很多时候都是眼睛学会了,手没学会;好不容易上手了,过段时间又记混了……不过相比之下,实验操作算是熟能生巧的事,只要多加练习总能学会。每次听讲座报告都会惊叹于老师们鬼斧神工的实验设计和课题思路,然而自己面临的却是两难的困境。要度过这个艰难时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查阅更多的文献,把学习本领域最新进展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丰富匮乏的知识,没有其他捷径!

此外,我比较推荐多交流讨论,和不同领域的老师、同学、朋友甚至家人们碰撞,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很不同,很多时候不能解决实际的科学问题,但的确能算得上是一次“头脑风暴”。

在我博士的第三年,我和师兄合作的第一篇文章完成后发表在药理学领域顶尖期刊APSB。在第一个课题接近收尾时,我参与到了另一个课题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跨领域的科研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全新的学习机会。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经被Nature杂志发表。合作期间,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团队的正常运行,需要大家团结协作、甘于奉献、坦诚相待。

甘于奉献,在实践中成长

在紧张的科研工作之余,我依然活跃在基础研会,参与组织学院各类活动。我连续三年担任实验课助教,收获了教学相长的乐趣。生活中,我喜欢各类体育运动,经常参加学院和系里的羽毛球友谊赛,积极学习乒乓球、游泳等。科研本就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参加学生工作和运动都能适当的调节,对我来说是很好的“催化剂”。

2019年暑期,我参加学院赴井冈山实践团,学习革命者的青春力量与奉献精神。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入学时便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在2021年11月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在未来的时光中,我将努力做到享受当下,认真科研,更积极坚定地奉献社会和服务人民。

我的博士阶段即将结束,但愿我能延续这份“幸运”,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砥砺前进。感谢身边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们,希望把这份美好的“幸运”传递给大家!

Part.3

采访

师兄好,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课题的选择。目前的课题是自己想出来的还是老师提供给你的?对于课题选择方面有没有什么建议呢?

导师一开始给我们的思路是基于敲除鼠,想探究该基因和肝病的关系。文献有报道AMPK基因可以被尼古丁激活,但肠道内的AMPK与尼古丁的关系尚未有人探究。此外,肠道菌群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我们筛选肠道菌群里是否有能降解尼古丁的菌种,并进行机制探究,一步步地丰富实验思路。

这个课题我们从2016年开始探究,从单纯的表型入手,以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导向,基于已有的结果和环境的需求逐渐让课题研究变得丰富。对此我的建议是要提前确定好要做什么,有哪些途径去实现,再咨询导师的意见,会使得课题方向更加明确。

初中物理优质微课视频_优质课经验分享稿件_优质案件经验交流材料

我看师兄的不少研究是合作性的,那么您对如何与别人合作开展课题有没有一些经验看法呢?

我可太有经验了(骄傲),我有两篇文章是合作完成的,期间和我合作进行课题研究的师兄性格及科研习惯不同,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适应的。当和合作者进行科学问题讨论有分歧时,要注重聆听对方的观点,并积极寻求其他合作者及导师的帮助,大家合力去解决。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研究过程中有问题不能憋在心里,一定要及时提出来并沟通清楚。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习惯性地把研究任务分配清楚,做各自擅长的事情,这样更高效。合作期间很愉快,与师兄们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十分珍贵。

姜老师经常告诫我们,和别人合作不要在乎付出收获比。我认为有这样的心态才会有更多的交流合作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我们实验室开展课题大多是由1名主导的同学和1-2名协作同学共同完成,每个人都有擅长的领域和背景,主导的同学需要了解每个人的工作进展,大家互相学习,促进课题的顺利完成。

初中物理优质微课视频_优质案件经验交流材料_优质课经验分享稿件

那么师兄有在投稿方面遇到什么问题吗?可以分享一下经验吗?

我们第一次投Nature时被四个审稿人提了很多问题。我们花了一个星期,对每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如期发给了编辑并得到了修稿的邮件。其中有一个审稿人是做肝炎研究的临床医生,还有一个审稿人是做成瘾相关研究的专家,他们给我们提了很多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我们自己难以解答这些问题。于是我们联系了药学院做成瘾研究的老师,咨询他这个问题具体是想问什么,一般会怎么回答,还求助了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花了七八个月才把稿件修改好。最后文章才得以顺利发表。

优质课经验分享稿件_优质案件经验交流材料_初中物理优质微课视频

师兄马上就要毕业了,有没有考虑过未来的发展呢?

我目前的规划是读博士后并继续从事科学研究。这是基于我已取得的成果和未来目标考虑的。对我来说,努力完成自己定下的目标,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压力,把科研与生活平衡好。

Part.3

·寄语 ·

优质课经验分享稿件_初中物理优质微课视频_优质案件经验交流材料

优质课经验分享稿件_初中物理优质微课视频_优质案件经验交流材料

享受当下,拼搏未来

认真科研,服务社会

坚信

当下一切的奋斗

都会在未来的时光里给出最优美的答案

初中物理优质微课视频_优质课经验分享稿件_优质案件经验交流材料

优质案件经验交流材料_优质课经验分享稿件_初中物理优质微课视频

图文:曾广易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