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公司牛粪种植双孢菇科技扶贫示范与推广实施方案一、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区县西南部,属背河洼地,56个自然村,农业人口5.2万人,耕地4.4亩,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其中,贫困户3168户,贫困人口13939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65元,项目带动村县西南部,属背河洼地,是传统的农业镇。近年来,随着黄河滩区绿色养殖示范带建设的不断推进,****县积极发展肉牛奶牛产业,牛存栏1.43万头、出栏2.01万头,随着牛产业日益壮大,牛粪处理成为了制约我县牛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影响百姓生活。为此,县进行多方探索,寻求将牛粪变废为宝的好方法,利用牛粪生产有机肥、利用牛粪生产沼气、利用牛粪养蚯蚓等等。经多方实验研究,其中利用牛粪种植双孢菇效果良好,成为了我县将牛粪变废为宝,进行循环利用的朝阳经济产业,一来助农增收,二来有效处理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牛粪。为此,镇结合当地实际,也大力发展双孢菇产业,鼓励农民利用牛粪种植双孢菇脱贫致富。项目资源情况。项目地处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40,年平均降雨量626mm,年无霜205天。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有耕地4.4万亩,此地及周边地区农作物秸杆量大,饲料及饲草资源丰富,适宜发展肉牛养殖业。

项目公司有限公司,属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有万头肉牛育1200头奶牛养殖场和大型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占地面积4602014年共出栏肉牛8500头,种植双孢菇有丰富的牛粪可利用资源。3、经济发展现状。县西南部,属背河洼地,56个自然村,农业人口5.2万人,耕地4.4万亩,其中,贫困户3168户,贫困人口13939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65村有贫困户185户,贫困人口418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1588元。该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2014年该村经济总收入为157万元。全村共有73.55%的农户处于贫困状态。4、致贫因素分析。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是贫困的主要原因。本地属于背河洼地,农业生产条件差,特别是连阴雨等自然灾害频繁,加之基础设施滞后,使产业开发受到严重制约,群众至今未能建立起稳定的收入来源。村以农业为主,纯农户多,所以造成大部份村民至今未能脱贫。村集体经济薄弱,导致村庄、交通、二、项目实施地点和实施单位(一)实施地点:有限公司,属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有万头肉牛育肥场、1200头奶牛养殖场和大型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其肉牛场2003建成投产,占地面积160余亩,有育肥牛棚30余个,栏位3000余个,青贮池近万立方,2014年共出栏肉牛8500头,销售收15852万元,净利润为2139万元。

奶牛养殖场2012开始建设,是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条例》要求,以“生产高效、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按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五化”要求进行建设,经过县乡土地、畜牧部门审核备案的一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占地91亩,计划总投资3120万元。目前已新建标准化奶牛舍7600、青贮池29600方、粪污处理及其它配套设施建设,现已新购进优质奶牛800多年来,公司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运营,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实行董事长负责制,诚实守信,守法经营,严格防疫管理制度,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公司运行状况良好,经济效益逐年攀升,在审计、防疫、环保等方面无任何不良记录,已形成以养牛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牧、工、商综合发展的现代化大型农牧企业,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公司。公司先后被评为省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三、项目实施内容任务(一)项目实施内容随着我县肉牛产业的崛起,牛粪数量急速增加,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影响百姓生活。实验证明,牛粪种植双孢菇,实行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既能将牛粪变废为宝,减轻牛粪污染,还能帮助农民增收,而且投资少、回报率高,是一个扶贫开发的好产业。也是最适合解决牛场污染问题的一条经济有效途径。

公司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产生的粪便污染问题也愈来愈突出,这不但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阻碍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公司决定利用公司牛场牛粪的资源优势,实施牛粪种植双孢菇科技扶贫项目,结合牛场实际情况,本项目需实施以下内1、建设25000平方米双孢菇种植大棚。2、棚内安装25000平方米新型立体钢菇架。3、建设双孢菇保鲜库、引进先进实用双孢菇制种技术,制作优质菌种。传统的双孢菇制种技术成本高、成功率偏低,菌丝不易长到瓶底,水分不易控制,菌种易老化,采用牛粪、锯末堆料发酵技术进行双孢菇制种,成功率高。5、聘请省农科院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服务,解决牛粪种植双孢菇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为农户进行新技术培训,进行“六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建造菇棚、统一培养料配制、统一进棚播种、统一管理采收、统一产品销售。7、发展扶持模式:项目单位与扶贫农户采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公司自筹资金建设万平米双孢菇种植大棚、双孢菇保鲜库,带动250户贫困户入驻搞双孢菇种植,贫困户通过项目扶持资金(每户4000元)作为采购基础料和菌种的投入,每户可承包100平方米(每平方米基础料和菌种需投入20元)种植双孢菇,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以最低市场保护价5.6公斤收购,保证农户收益。

平均按每平方米利润120元计算,公司和农户按1:2分成,这样每户年可净增收8000尽快带动他们脱贫致富。并引导项目区农户从事饲料原料、双孢菇培养料的种植和肉牛养殖业。在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效益逐步提升的基础上,增加优惠力度和技术服务范围,建立“公司农户”互惠互利的利益联结机制。进而推广带动本地及周边农户通过牛粪种植双孢菇增收致富,促进全市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畜禽粪污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走出一条种养结合的绿色生态循环发展路子。项目实施后,通过多种方式途径进行扶贫。一是直接带动特困户种植双孢菇收益,保证每户年增收8000元,尽快带动他们脱贫致富。二是直接进场务工增收。25000平方米双孢菇种植,所需工作人员全部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平均按每人每年15000收,拓展增收致富渠道。(二)项目实施任务一是公司自筹资金建设双孢菇种植大棚及钢菇架25000平方米、建设双孢菇保鲜库一座。项目实施后,年可产双孢菇750产值420万元,实现净利润186万元,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二是扶持带动250户贫困户入驻公司大棚进行双孢菇种植,每户种植100平方米,贫困户仅需用上级扶贫资金(每户4000元)采购种双孢菇用的基础料和菌种,公司最低保证每户年增收8000三是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村的贫困户进行牛粪种植双孢菇,将使100多户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四、项目资金总额、构成及使用预算1、资金总额:该项目资金总额240万元,其中100万元为申请中省财政资金,其余 140 万元资金为自筹。 2、使用预算: 购买 25000 m2 种植双孢菇用的基础料和菌 种,需资金 105 万元,其中申请财政扶贫资金 100 万元,自筹 万元;建设双孢菇种植大棚25000 m2 ,需资金 50 万元 筹资金;新建双孢菇种植立体钢菇架 25000 m2 ,需资金 45 元,为自筹资金;建设双孢菇保鲜库一座,需资金10 万元,为 自筹资金;外出学习培训、引进先进双孢菇菌种制作技术,需 资金 万元,为自筹资金;技术管理费、培训费、人工费、水电费等,需资金 22 万元,为自筹资金。 五、主要工作措施 1、健全组织。落实好项目组织是保证。该项目县乡两级都给 予了高度重视, 镇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明确了一名副镇长专职负责。对项目建设,由领导小组全面负 责,建立会议记录制度。 镇政府以 省农科院为技术依托,开展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2、严格管理。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资金和项目管理上, 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 、《责任追究制度》 ,严格执行报帐制 和项目负责制并把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具体落实到人,并签订责任 书。

项目建成后,所有扶贫户登记造册,整理归档,接受领导验 收。完善制度,规范管理。进一步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 挥好项目运行的效果。项目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上下环节互相 监督,层层落实,形成环环紧扣的企业化管理机制。 3、技术培训。根据牛粪种植双孢菇的要求,在建造菇棚、菌 种制作、培养料的配方与堆制、播种后覆土管理、温度湿度控制等方面的关键环节, 聘请 省农科院技术人员举办培训班和开展技术指导与咨询活动,并配发宣传资料、书籍、光盘 4、扶持方法:公司自筹资金建好 2.5 万平米双孢菇种植大棚, 带动 250 户贫困户入驻园区种植, 贫困户仅需用项目扶持资金 4000元)作为采购基础料和菌种的投入,每户承包 100 平方 米(每平方米基础料和菌种需投入 40 元)种植双孢菇,公司与 农户签订收购合同,以最低市场保护价 5.6 公斤收购,保证农户收益。平均按每平方米利润 120 元计算,公司和农户按 1:2 成,这样每户年可净增收8000 元,尽快带动他们脱贫致富。对 项目辐射带动村贫困户,采取“公司 农户”政策,也统一保护价回收其产品,保障农户收益。另外由乡村两级干部进行技术对 口帮扶,在生产资金上与信用社协调,帮助解决资金问题。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