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
1,首先看个头,大优于小。
2,选翅长,翅宽,翅厚者。
3,“项”(也称“桥”)要高,否则叫时膀打不开,打不开则声不好。
4,膀筋要粗要通畅。
5,膀墙要高,不能有皱。
6,上下膀中间不能有缝隙。
7,压杠越深越靠后共鸣越好。
8,爪花越大越好。
9,须,爪力求齐全。
10,好的品相应该是蓝脸,粉肚,紫膀筋。
11,铁的叫声优于绿的。(三青,草青叫声也较差)
12,元宝肚形,体旺寿长。
13,眼睛瞳孔越小越年轻,老则混散。
饲养
1,新脱膀形未定,不可上怀。
2,新脱拉膀初始,最好冷墩。
3,蝈蝈之间不可搭须试叫。
4,拉膀时的叫,称为“水膀”,叫声定后再上怀。
5,饲料以胡萝卜,青豆(水泡)为主,辅喂玉米虫或面包虫。(黄粉虫)
6,假若想让蝈蝈活得长,晚上温度则不必过高。
7,喂时最好放出来遛一遛,否则趾爪容易僵死。
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历史悠久,明清时期蝈蝈一度是皇帝的玩物,不传民间。供皇帝赏玩的蝈蝈葫芦(或各种材料制作精美的小笼)上刻有“密玩”二字。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种养花鸟鱼虫发展极快,蝈蝈等鸣虫爱好者广布社会各阶层,不仅老年人喜欢,而且也受到年青人的爱好,仅北京地区就有20多万人玩赏蝈蝈,每年蝈蝈的成交量达25万只,特别是蝈蝈养护得法,可鸣唱至来年清明前后,试想在寂寞的秋冬,万虫俱寂,这时能听听它那清脆动听的鸣唱,别有一方情趣,另有一种愉悦。养虫和养花、鸟、鱼一样,也成了人们点缀生活,陶冶情操的高雅休闲活动。
目前蝈蝈良种主要有:北京的“铁皮蝈蝈”和天津刘园“绿蝈蝈”这两地的蝈蝈通体色泽纯正,体壮,匀称,形体美观,头大成方园型,面部发亮而无斑,眼大而黑中发亮,脖粗而方宽,触角长而柔,灵活自如。翅翼厚而大小适中,两翼重叠,翼端微微张开。
选择时还应注意六抓抓花完整。总之要选头大背宽、翅宽。如翅须不太宽而长的为“筒子膀”亦为优者。两翅交搭处要严,不严的为“喝风”不可取,两翅须高耸为“耸拉膀”的不可取。
蝈蝈的饲料主要有三种:黄豆(或青豆)、羊肝、胡萝卜。夏季各种新鲜豆类、瓜果皮等均可作蝈蝈的饲料。秋季则用温水将黄豆(或青豆)浸软后饲喂,注意交替用食和不喂隔日食,喂食要定时一天一次即可,两次更好。
秋季应在上午气温教高时用温水洗过的毛巾,摊在阳光下,让蝈蝈在温热湿毛巾上慢慢的爬行一会,润湿足部,同时向蝈蝈喷洒水雾,它会用前后抓摩擦全身的触须,像洗澡一样,不但清洁美观了全身,也有利延长寿命。只要平时注意在喂食,清洁,保暖等方面养护的好可使其寿命延续到第二年清明前后,还能继续鸣唱!
蝈蝈膀如何点药
蝈蝈膀的叫声可以通过人工点药来改善,这是喂养鸣虫中一项古老传统的技术,也是欣赏鸣虫中的一种艺术。红色的点药是朱砂,绿色的是铜渣,其点药技术与点油葫芦、点蛐蛐的基本上相同。蝈蝈膀上点药的轻重、大小与位置是都很有讲究,可以根据蝈蝈的类型、大小、形状、厚薄来具体决定,酌情下药。一般情况下可分为三种:1、把药点在膀根,左上膀红点弧形沟摩擦脉的后方,膀侧膀沟的里边;右下膀点在与它相对称的位置上,即右膀鼓腹(镜片)与膀根中间的翅脉膀筋上,靠近镜片边缘的上方的背面,右膀下边为暗药。2、药点在左右膀背区与侧区之间的左右两边纵向平行的两个膀沟中间,左右膀均为明药。3、药点在左上膀背区后方三分之二的地方,在左上膀两个弧形膀沟中间最凸起的翅脉上为明药;左下膀药点在与它相对称的位置,即右膀鼓腹(镜片)边缘下侧向的翅脉筋上的背面,右膀的下方为暗药。点膀下暗药时要用特制的支子把蝈蝈的双膀都支起来,从膀下伸进点药。
蝈蝈为短翅鸣螽,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鸣螽属,[1]蝈蝈Gampsocleis grafiosa Brunner Von Wattenwvl 作为欣赏娱乐昆虫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就有几百年编笼捕蝈蝈的历史。[2]
蝈蝈的别名很多,如哥哥、蛞蛞、蚰子等。蝈蝈在我国分布很广,与蟋蟀、油葫芦被称为三大鸣虫。蝈蝈的食物主要是豆类、菜叶、蚂蚱等。公蝈蝈叫声洪亮,深受广大鸣虫爱好者的喜爱。[3]
形态特征
编辑
成虫
体色翠绿,少数淡褐。触角发达60mm,复眼2只,单眼3只。前胸背板宽大,背板下缘有黄色边。胸部腹板各具1对锥状刺,后胸的刺最大。附式4-4-4, 1-3附节有垫,后足第一附节附垫分成2个叶片。后足胫节端距6个,背面2个,腹面4个,中间的2个小。后足腿节略比胫节稍长。
卵褐色,长6.0mm,宽1.6 -2.0mrn。卵壳坚硬。以卵在2-3cm土层越冬。[4]
若虫共经5龄。
生活史:一年一代。
生活习性
卵:当年所产之卵全部在表土层越冬,翌年4月天气湿润,卵迅速膨大,长度增加4 4 -58%,宽增加93-126%。孵化时卵壳破裂后,虫体在另一层膜内蠕动,最后膜破裂出土,历时约2小时。如天气干旱,卵期延长或隔年孵化。卵期244-669天。
若虫:若虫共蜕4次皮,蜕反时头向下,足抓住附着物,头胸蜕裂线先开裂,依次前足、中足、后足、触角及腹部蜕出,历时约65分钟。后将蜕下的皮吃掉。
成虫:成虫多在上午羽化,经7一13天开始交配,历时30分钟左右,雄虫排出乳白色直径达1 0mm的粘性精托,并附着在雌性生殖器内外,便结束交配。这时雌虫腹部向前弯曲,并用口咬食精托,将精子挤入贮精囊中,不取食精托则不能产生受精卵。姻烟一生可进行多次交配。雌虫交配后13-20天开始产卵,产卵期很长,怀卵后体重可增加3倍左右。产卵时腹部向上提,产卵管垂直插入上内,产卵瓣上下错动,将卵产于土中,散产,产完卵后抽出产卵管,用力向后弹土封闭产卵孔,再继续产卵。白天产卵多于晚上,7月上旬产卵开始,高峰在8月,9月末结束。每头雌虫产卵200-444粒,每粒卵重14mg,雌雄成虫寿命近似,一般为8 0 -90天。进人9月下旬成虫很快死亡。雄虫能发声,左翅基有音锉,呈弧形,高0.4mm,宽0.15mm,长5.43mm,每隔0.029mm生一横突。右翅基有一3.14 X 3.46mm鼓膜,边缘脉加厚,比一般翅脉加厚8倍左右,但薄膜只厚0.0286mm。发声时两翅斜竖起,来回摩擦而发出巨大声音,以招引异性。受惊扰时发出急促的声音,跳到植株下逃跑。
蝈蝈(6张)
食性
杂食,但以捕食其它昆虫为主。在饥饿时能自相残杀,一般雌虫吃雄虫较多。由于它能捕食一些害虫,所以应合理捕捉利用。柞蚕区视为害虫。植物方面除取食各种绿色植物外,也取食窝头、.米饭,豆腐、馒头、炸饼等。该虫天敌有白僵菌、红色寄生瞒、蝗螂,有时在捕食蚂蜂时有被鳌死的情况。它除做为欣赏昆虫饲养外,还可做为害虫天敌,加以保护利用。另外其卵营养成分很高,蛋白质含量达49.49%,可食炒其卵或油炸蝈蝈也是一道美味佳肴。[
自然繁殖
编辑
在野外自然界中,若虫共要蜕6次皮。蜕皮时头向下,足抓住附着物,头胸蜕裂线先开裂,再是前足、中足、后足、触角及腹部蜕出,历时约65分钟,最后将蜕下的皮吃掉。
在野外的天然蝈蝈成虫多在上午羽化,经1—2周开始交配,历时30分钟左右,直至雄虫排出乳白色直径达10mm的粘性精托,并附着雌虫生殖器内外,才算结束了交配。这时雌虫腹部向前弯曲,并用口咬食精托,将精子挤入贮精囊中,不取食精托则不能产生受精卵。蝈蝈一生可以进行多次交配。雌虫交配后2—3周就开始产卵,产卵期很长,怀卵后体重可增加3倍左右。产卵时腹部向上提,产卵管垂直的插入土内,产卵瓣上下蠕动,将卵分批分散的产于土中。产完一批卵后抽出产卵管,用力向后弹土,封闭住产卵孔,再继续产卵。白天产卵比晚上多,7月上旬开始产卵,高峰期在8月,9月末或10月上旬结束。每头雌虫产卵300—440粒,每粒卵重14mg。1000只母蝈蝈理论可以产300000—400000(30万至40万)枚卵是非常的惊人的 !!雌雄成虫寿命近似,一般却为80—90天。进入9月下旬或10月上旬,成虫就死亡了。
蝈蝈人工反季节养殖技术
编辑
养殖蝈蝈的场地建造
1、棚养:棚养包括大棚、拱棚和土暖棚等,初养蝈蝈可选用拱棚,建造和管理比较容易和方便。蝈蝈喜欢生长在背风向阳高燥之处,建棚时应避开地势低洼潮湿和风口处,选好地形地块后,先种上黄豆或小麦,以备蝈蝈自由采食,等黄豆或小麦齐苗后再扣棚,根据走向选3一4m的竹片,把竹片插人土内20cm左右,竹片的上部和下面的两端都要用木棍或竹竿扎牢,风大的地方最好加立柱,拱棚成形后,罩上沙窗布,以防烟烟逃跑和天敌的侵害,沙窗的目数以小蝈蝈钻不出为好。
2、室内养殖:室内养殖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不受气候条件所影响,可用水泥和砖建成高80cm左右,宽以木板或水泥板的长度为准,间隔或通长均可,一般为三层最好,低了浪费空间,高了不容易管理。每层板上面放一层l 0cm厚的沙土(沙土的比例为1; 1),以备蝈蝈日后产卵,然后用铁网或沙窗布固定到板的上面,形成一个多层立体式的蝈蝈养殖地。[5]
3、引种、交配和产卵
引种可从养殖场或市场购买成品蝈蝈或受精卵,也可野外捕捉,但要选好所养的品种,引种后养殖时公母搭配应为1:1为宜,搭配不当为争偶会发生撕咬造成伤害。公烟蝈的鸣叫是为了吸引母蝈烟,当母蝈蝈听到公蝈蝈的叫声后,会慢慢顺着公蝈蝈的声音爬到公蝈蝈的背上,然后进行交尾,在这段时间内,公蝈蝈要把体内两侧精巢内的精泡排出体外,精泡为白色共两粒,大小如黄豆粒一般,交配过程中,母蝈蝈会把公蝈蝈的两粒精泡分别吸人体内两侧的卵包内进行受精,食物充分的情况下,一只母蝈蝈一年最多可产300粒左右的卵。母蝈蝈产卵时用尾部的产卵针一点点钻人土内,并且从不同角度来钻,力求把洞钻大,然后将卵产人洞后即用周围的土埋好。一般当年8月份以前产的卵,在自然环境下第二年夏季可出土成虫,8月份后产的卵一般在第三年夏天才能出土成虫。人工养殖时要及时挖土将卵捡出,妥善保存,最好在冰箱冷藏室内存放。
4人工孵化和管理
孵化时找一平底容器,大小可根据卵的多少而定,底部放上Scm厚的细沙,然后撒上一层种卵,种卵最好不要重叠,在种卵的上面再盖上3cm厚的细沙,沙的厚度不可超过5cm,否则小烟烟不易出土,然后喷水,一次性喷透,以底不见水为好,喷水后便可高温孵化,温度在25一35℃以内,每天应定时喷水,以防干燥。这样的高温大约需要40天左右,这期间一直保持不低于25℃的温度,这叫高温暖籽。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一年孵不出蝈蝈来,还必须低温盟动,将经过高温后的卵收集后直接放人冰箱的冷藏室内,这样保持1个月的时间便会有大批卵盟动,最初看到的是眼睛,眼睛最先出现在卵的下方,随着时间的延长,会慢慢的往上方的头部移动,卵粒也随之变粗,这时候可进行第二次孵化,将盟动后的卵放在25一30℃左右的温室内约so天的时间便可孵出蝈蝈了。[6]
人工辅助取卵和孵育
1、取卵:
(1)产卵基的准备:蝈蝈产卵于上中,产卵基就是为蝈蝈准备的“产床”方法是准备好广口、较矮的瓦盆若干个(也可以大花盆、搪瓷盆代替),夏天放烈口下暴晒几天,或放在开水中煮沸,目的是杀死上面的细菌,起到消毒作用、将用箩筛过的细沙放在铁锅中高温炒过,以杀死沙中的细菌和有害虫卵。将细沙上用箩筛过后,放烈口下暴晒几天,消毒后的细沙和沙上按1:1的比例掺和均匀后辅入瓦盆中,厚6-7厘米,用手压实,然后往瓦盆中喷水,使沙上保持一定的潮湿度,不要湿度过高,太湿对产卵不利。
(2)人工辅助取卵:
选择大而健壮的雌雄蝈蝈放入瓦盆中,盆上覆盖纱罩,雌雄虫比例为2:1或3:1 ,即2,3只雌虫配1只雄虫、盆中蝈蝈的总数不可过多,如拥挤不堪则对交配不利〔每口及时供食,雌雄相见,雄虫便振翅高歌“弹琴”,雌虫会以情相报很快交配交配后约两周,雌虫就开始产卵,7月中旬以前产的卵当年可孵出若虫,7月中旬后产的卵当年很难孵出若虫,可以留待下年孵育、6月底到产地引进的帼帼种,一次如引进两三百只雌虫,再配100余只雄虫,可产卵数万粒(3)筛卵和布卵:
蝈蝈产卵后,将瓦盆中的沙上轻轻打碎,用箩将卵筛出,用清水淘净晾干,然后准备布卵,选择高15厘米、口径为20-25厘米的瓦盆重新放消毒过的沙上,上与沙的比例仍按1:1即可,也可只用细沙上,厚5-6厘米,将虫卵均匀地撒在上上,使卵粒一粒一粒均匀排开,不要叠压,然后用细沙上覆于卵上,覆上厚4-5厘米,然后往覆上上喷水,上的相对湿度为70%左右,最后用布蒙住盆II,用绳扎紧、
2、人工孵育:
(1)卵的人工孵育:
将布好卵的瓦盆放在口光下照晒,即“长眠’,,使上温保持在30℃左右.一般在7、8月份阳光过强时要以物遮阳,防止上温过高。每天要及时往盆中喷水,保持盆上湿润白天可受热10余小时,晚间气温低于22℃时,要将卵盆移入暖房继续加温,白天保持在30℃,夜间保持在25℃一个月以后,中部两侧出现一对黑色眼点,两个月后,卵明显膨胀变粗,眼逐渐移向卵的一端,两个眼点的距离也随之缩小、眼点的一端将发育为头部,另一端由黄褐色逐渐变绿,这一端是若虫的尾部〔两个半月后,发育较快的卵己全部变成绿色,若虫背部的横腹节及六足己隐约可见、
(2)出孵:当蝈蝈的胚胎发育完全成熟以后,若虫就会破壳而出。若虫在出壳前会在卵内轻轻蠕动,此时卵壳己变得很薄很软,在若虫不断蠕动下,有气孔的一端会被冲破、若虫先挤出头部,再伸出前肢,卵壳便像脱裙子一样被蜕至虫体后面、刚出壳的若虫为翠绿色,出上的幼虫稍作休息,开始爬来爬去,这时可以将若虫移至养虫笼中,分笼饲养。将新孵出的若虫移入养虫笼中时,要用鹅或鸽子翅上的长羽毛绑上竹签做成的羽刷,将盆斜对着养虫笼的口,将若虫轻轻扫入笼中,然后盖好笼。[7]
若虫的饲养管理
1、饲养前的准备首先要准备好养虫笼和扎盘,用高锰酸钾药液浸泡消毒后再用清水冲净药液,保证清洁无菌后备用。养虫房地而、墙壁、门窗和屋顶等要用高锰酸钾和火焰喷雾器消毒备用。养虫房的加温设施消毒后安装好备用,预计蝈蝈该出孵的时间,提前加温使养虫房内温湿度达到出孵若虫的要求。
2、温湿度与通风管理
新孵出的蝈蝈若虫对温度要求很严格。温度控制在28℃左右,不宜过高。三龄以上的若虫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增强,一般掌握在25280C,温度高一些,蜕皮间隔较短,发育较快,但体质不甚健壮,温度低一些蜕皮间隔期长,发育稍慢,抗寒能力强,体质健壮,即所谓“热蜕”和“冷蜕”。应选择“冷蜕”管理。屋夜温度变化要尽量大一些,可掌握在5℃左右。蝈蝈若虫喜干燥,除了为降温可少量喷水之外,一般不必喷水。蝈蝈若虫怕闷热.要配合暖房降温.定时打开窗户通风,选在每天中午前后温度最高时开窗通风。在室内温度没有降到最低限时,通风时间尽量延长。暖房内空气要努力达到清新,防比烟、酒、香料、化妆品等异味侵入,以防比对若虫造成影响。
3、饲料和喂食
喂养蝈蝈的饲料主要有三大类,即黄豆(或青豆)、羊肝、胡萝卜。黄豆含植物蛋白质很高,每百克中含36g以上,羊肝的维生素A含量很高,胡萝卜除营养齐全外,其中的粗纤维有极好的利便作用,对若虫是不可缺少的。以黄豆两份,胡萝卜两份,羊肝一份,干酵母一小袋的比例配合,用绞肉机绞成泥状。喂食时以新鲜的菜叶切成块状,将绞好的饲料涂在上而,置于罐中,一罐中可多放几块,上下都有,使若虫均可食到。因为若虫食量小,每块上不要涂得太厚,以免造成浪费。每天的食料都要保持新鲜,现做现喂,不要喂隔日食,喂食要定时,ldl次即可,2次更好。[8]
饲养优势:蝈蝈是集食用、观赏于一身的优良昆虫,它繁殖能力强、生长快,食物广泛,一
只母蝈蝈年产卵300粒左右,野生环境下,蝈蝈的受精卵需经1~2年的自然孵化,才能出土成虫。一只叫声响亮的蝈蝈夏季售价在1~2元,冬季最高价格可卖到百元左右。交配后的母蝈蝈主要用来产卵或当昆虫食品出售,每千克50元以上非常畅销。蝈蝈秋季孕卵后,是人们的一种美味佳肴,也是值得开发的一种高蛋白食品,人们食用的主要是油炸雌蝈蝈,其味酥脆醇香,也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和难得的美味佳肴,并且营养价值丰富,其蛋白质纯正而含量高。每千克50元以上在宠物和鸣虫市场很难买到。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人为捕捉,野生蝈蝈逐渐减少几乎灭绝,人工养殖蝈蝈是一项很有前途,不愁销路的致富门路,但我国只有北京、天津两地为数不多的人工繁育蝈蝈专业户,冬春孵育蝈蝈的技术,一直以来被视为不传之密。蝈蝈在自然环境下以农田害虫为食,大量饲养后投放到自然中,对生物防治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