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伫立在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桃花岛,放眼望去,鸭绿江碧波荡漾,两岸满目青翠,近处,红艳艳的燕红桃硕果累累,挂满枝头。“今年的燕红桃个头大、甜度高,一点不愁卖,开园以来每天向外地发桃1000多公斤,又是一个丰收年啊!”桃农林海亮高兴地说。
如何让山地生金?河口村积极引导村民种植燕红桃,经过多年的滚动发展,燕红桃种植面积超过万亩,成为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依托万亩桃林,河口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推出鸭绿江边桃花节、辽东特色山珍采摘节等节庆活动和边境游船观光等特色旅游项目。“村里燕红桃年产量达5000万公斤,年产值超亿元,每年来河口的游客达50万人次。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我们将沿着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河口村党总支书记郎显琨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宽甸县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在硼海镇三道湾村,绵延15公里的枫叶林随着天气转凉渐渐泛红,成为赏枫游客的“打卡地”。这几年,三道湾村党员群众累计栽植各类枫树20多万株,打造了枫叶景观路和多处枫叶景观林。每到秋季,赏枫的游客纷至沓来。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不光火红的“枫景”吸引了大批游客,村民庭院里的蔬菜瓜果、当地笨鸡等土特产品也广受欢迎,供不应求。在山水美起来的同时,三道湾村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下实践注脚。
近年来,宽甸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全域旅游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集镇为纽带、以村庄为网络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涌现了河口村、三道湾村、绿江村等一批旅游特色村。
眼下,硼海镇上甸子村的贡菊种植基地花开正盛,吸引不少慕名而来的赏花游客。“今年没出门打工,在基地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平时跑跑山、打点短工,一年下来也能有四五万元,比出门打工强多了。”村民谷春珍笑着说。
“贡菊种植基地是上级农业和扶贫部门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我们村和挂钟岭村搞的集体产业。当初种植时就琢磨离三道湾村近点,也沾沾游客的光,赏枫顺道来看菊,这思路还真对了!”上甸子村党支部书记张云士说。贡菊不但可以观赏,还可以入药,过了观赏季,把花晒干后出售,还能再增加一部分收入。平时附近村民可以到基地打工,收入也随之提升一块。
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让青山绿水迸发更多可能,宽甸县在“生态+”模式上不断尝试。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工作是一项新生事物,尽管技术标准高、操作程序严,但是宽甸县委审时度势,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方面大胆尝试,与北京天德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子公司签订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服务合同。截至去年年底,全县完成469万亩符合林业碳汇方法学的碳汇林的外业调查设计和内业数据整理工作,待评估、监测、确认和申报登记备案后,进行深入合作开发。
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这座“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美丽县城阔步前行,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名县等“国字号”荣誉。(记者 蔡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