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是否也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狗 (犬科哺乳动物)
在中国狗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是饲养率最高的宠物,其寿命大约在12~18年 。在中国文化中,狗属于十二生肖之一。
狗是从狼驯化而来的这个是大家公认的事实,那么我是谁的问题就回答了。那么狗是如何被人类驯化的呢?据目前的研究发现狗的驯养时间在4万年前至1.5万年前,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没有人确切知道人与狼第一次互动发生在什么时候。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中,狼与人很大的可能是竞争关系,甚至早期人类也许也在狼的主要猎捕名单中,那么从竞争为合作是如何发生的?有科学家认为可能是在5万年之前,因为至少要花这么久的时间野狼才能发展出如今的基因差异。当时人与野狼分布在地球表面的许多地方,演化过程可能发生在好几个不同的地区。有些学者则认为狼在14000年前,甚至可能在16000年前的亚洲东南部,就已经被人类从野生狼驯化为伙伴。
幼崽圈养说
目前有一种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狗的驯化是从远古人类对狼的幼崽集中圈养开始的。这个理论大概是这样说的,大约在五万年前,居住于平原地区的人类祖先这个时候已经成立了部落,但是面临的一个问题,人口的增加造成了食物的短缺,部落里的成年男性只能背井离乡到很远的地方打猎,我们都知道石器时代,打猎效率就不用多说了,抓小的不够吃,大的又不好捕捉,那时候我们的祖先的食物从兔子到猛犸象甚至包括狼,反正只要有肉的就可以打来吃。
狼幼崽
后来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对肉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知道一年四季冬天没地方打猎,我们的祖先开始了大胆的尝试把一些动物的幼崽圈养起来,冬天当做储备。就在这种尝试中,狼的幼崽被我们的祖先也圈养了起来,开始养狼的幼崽的时候就是单纯说这小玩意吃了也没多少肉,先养起来,大了再吃,但是狼是肉食动物,人都不够吃拿什么喂养他们呢?那就拿人们吃剩的非肉食物和很少的肉来喂养,在这个过程中,不吃非肉食物的幼崽就被淘汰了,为了生存狼幼崽逐步进化出了可以消化淀粉类食物的基因。后面养着养着发现圈养长大的狼,依然有天生的兽性,捕猎的高手,没事就自己抓个野兔,而且跟人时间长了,变得对人温顺很听话,我们的祖先就尝试着带着他们去打猎,发现效率提高不少,人追不上的动物它能追上然后帮忙围追堵截。从此以后我们的祖先大量养狼的幼崽,弄的狼都崩溃了,出去捕猎的功夫回来孩子没了。后来我们祖先一想这样也不是个办法,那就让圈养的狼相互交配,虽然兽性不如上一代但是也不差,所以就这样一代一代的狼的基因越来越少,成了现在的狗。(马和驴交配可以生出骡子,但是骡子没有繁殖能力,这就是生殖隔离,但是奇怪的是狼和狗交配的后代却可以继续繁殖)
狼与狗没有生殖隔离
以上这种理论看似存在可能,但是一些地方又缺乏合理性。狗是犬科动物,犬科动物不仅仅是狗。现在,犬科动物大家族依然生存的品种仍有30多种,包括狼、豺、狐狸等。犬科动物是我们这个星球上进化的十分成功的物种之一,这几乎是公认的事实,所有的犬科的动物都是食肉类,它们擅长狩猎,无论是通过团队合作,还是单兵作战,均有独特的方式获取猎物,但在食物匮乏时,偶尔也会吃些野果。犬科动物在野外生存能力比较强,在整个动物界,它们的智商也属于较高水平。
但是其他犬科动物为什么没有被驯化呢?
大胆与懒惰导致了狗的自我驯化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1万多年前,当人类开始农业耕种来获取食物后,人类已经有了固定的居所,以家庭或者部落为单位生活在一起。由于人类获取食物的能力,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人类的居住地附近,受到人类生活垃圾的影响,比如食物残渣,甚至粪便,会导致在聚居地附近昆虫鸟类,啮齿类动物的大量出现,而这些动物在食物匮乏的时候也是狼的食物,这时接近人类居住地去捕猎或者捡拾人们丢弃的食物残渣和骨头等,比自己去狩猎省时省力,因此一些大胆而懒惰的狼逐渐接近人类居住的地方,由于狼群聚集在人类居住地外围,由于狼的警觉性,如果有其他对人类更危险的动物靠近时,人类可以通过狼的反应获得警告,有些跟随母狼觅食的走丢幼狼会被人类抓走饲养起来长大后可以帮助人类狩猎和提供野外活动的保护。久而久之人类与狼建立了一种共生的关系。
研究人员表示,通过找到人类,食用人类的剩饭剩菜,狗有可能进行了自我驯化。以色列化石及遗传研究将狗的驯化时期确定为大约1万年前,与农业革命时期相吻合,那时人类从游牧狩猎者转变为在定居点耕作及生活。一些科学家们认为,狼被吸引到了这些早期定居点的垃圾场,以蔬菜和谷类植物剩饭菜为食。
在此之前的2005年,该研究小组发布了完整的家犬基因组。在这个项目完成后,研究人员转向在基因组水平上研究人类伙伴的进化史。研究人员对来自世界各地的12条狼,以及代表14个不同品种的60只狗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他们通过寻找狗与狼之间显示最大差异的序列,或在犬种中保持一致而在狼中存在差异的序列,搜查了进化标记。最终拿出了一个包含36个区域,总共122个基因的名单。其中一半的区域包含脑基因。其中有6个区域,10个基因与脂肪和淀粉消化相关。具体来说,狗携带了额外拷贝的淀粉酶基因,相比于狼同类。此外,狗生成的麦芽糖酶-葡糖淀粉酶要多12倍,这是因为该酶基因发生了数个突变。第三种基因SGLT1突变提高了肠道糖吸收蛋白质的功能。
研究现代狼的科学家发现,相比起其他犬科动物,狼似乎不是很怕人,它们遇见人以后,不会急着逃走,胆大而笨笨的、不够敏感的那些狼甚至不怕人类在其身边活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现代狼也会从野生状态被人类驯养起来,比如各种文学作品中描述的那样像《狼图腾》、《狼伴归途》等。
电影《狼伴归途》
洞穴人的瘦肉驯化说
日前,有一种最新的研究观点挑战了前两种说法,他们认为狼的驯化可能是从洞穴人时代就开始了。
他们认为,这种驯化全都取决于人与狼之间的一大差异:人是杂食动物,而狼是食肉动物。因此,在穴居人类的时代主要加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能大量消耗蛋白质。这意味着在更严峻的冬季,人类会大量剩余捕猎的较瘦的肉,而是吃了更多脂肪和油脂来帮助他们度过寒冷的几个月。但另一方面,狼却可以依靠瘦肉挺过寒冬茁壮成长。
因此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狼的驯化是人类将剩下的瘦肉喂给狼幼崽导致的。由来自芬兰,美国,爱沙尼亚和法国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科学报告小组发现了定量证据,他们认为这证明了他们的理论是正确的。他们通过分析狼的野外食物在不同季节和不种类动物的脂质成分,计算出冰河时期“狼可用的主要猎物的剩余能量”后发现“每一种狼的猎物中蛋白质的比例都超过了他们通过自己捕猎可以摄入的极限”。这就意味着这种蛋白质过度生产的很大可能性,是因为它们正在接受来自人类的外部帮助。而人类把自己吃不完的瘦肉喂养狼幼仔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而至于是穴居人是出于目的的主动投喂,还是当做垃圾被狼翻食,研究并没给出结论。
人狗情深
在犬科动物当中,狗肯定是和人类关系最紧密的一种,甚至在所有动物当中,狗可以说是与人纠缠程度最深、时间最长的。狗的身体构造已经彻底被人类改造,因此狗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都与其它犬科动物有所区别。首先,狗变成了彻底的杂食动物,有些狗狗甚至酷爱吃水果和甜食;其次,狗的作息时间被人类化,它们不再依据昼夜作息,而是按照主人的生活习惯安排睡眠,另外,狗狗的肾上腺激素活跃程度较低,要知道,这是应对压力的激素,说明狗狗早就失去了其他犬科动物那样面对外界的戒心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根据考古学的发现,在1.5万年前的亚洲,狗就被当地人驯化成功,这是人类第一种驯化成功的动物,紧接着人类驯化了羊,时间大约在1.1万年前。与此同时,人开始种植农作物。有些科学家坚信,正是因为人成功的把狼驯化为狗,并为人类使用,才激发了灵感,想到可以试着人工培育其他动植物,也就是说,狗推动了整个人类发展的进程。
澳大利亚人类学家曾提出过一个惊人的观点,认为狗在推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行为上。比如狗使用尿液来标注领地,人受到启发后,也学会使用圆形和绘画来标记领地。另外,在狗的帮助下,人类获取食物的能力大大提高,这使人和狗形成了互利的关系,人类也因而得到进一步发展。
梵观点:如何判断是否是一家人?能吃到一起的就是一家人,更关键是当你遇到危险时还能舍命相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