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加,80后逐渐成为创业主力军。不管你的学历多高、背景如何,只要你能抓住机遇,成功的大门同样为你打开。以下是鸟市场创业的成功案列。

案列一

014年青岛农业大学应届 毕业 生曹会涛、柳忠海没有和同学一样找单位就业,而是在城阳花卉市场合伙干起花卉养殖。10月14日,记者来到城阳花卉市场见到了曹会涛、柳忠海二人,听他们讲述了合伙搞花卉养殖的创业经历。曹会涛、柳忠海表示,现在的花卉养殖已经初具规模。记者了解到,曹会涛的父亲也来到城阳,现在与儿子一起进行花卉养殖销售。

辞了好工作,花卉搞起来

“我毕业就去北京工作了,但是一接到柳忠海的电话就辞了工作赶回来了。”10月14日,记者在城阳花卉市场见到了曹会涛、柳忠海二人 ,曹会涛表示,之所以能走上花卉养殖的道路主要还是受到了柳忠海的启发和鼓舞。“虽然之前自己就在花卉市场打过工,但是自己干还是第一次。”曹会涛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要做花卉,但是在北京接到了柳忠海的电话后,自己一下就心动了。“之前也给别人照顾过花花草草,为什么我就不能自己干。”曹会涛说,下定决心后,就从北京赶回了城阳做起了花卉养殖销售。

短短10天不到,曹会涛、柳忠海的花卉养殖销售就干了起来。“我们前期投入其实并不多,但是当时选择了一个好时机,所以开头还不错。”曹会涛说,春季是花卉销售非常旺的季节,三月份毕业,自己和柳忠海的花卉销售摊位就已经支了起来。“与其他搞创业的朋友相比,自己的创业还是相对成功的,至少现在已经能养活自己了。”曹会涛说,夏季的销售出现了一段时间的淡季,但是现在的市场销售情况又好了起来,自己和柳忠海正准备摩拳擦掌在这个季节大干一场。

哥俩一个养护一个卖

“我俩分工明确,我主要负责养殖,而曹会涛主要负责销售。”一直忙于浇花草的柳忠海说,自己在大学学的就是园艺专业,对于养花比较有心得。“虽然我在大一的时候就来这边花卉市场的一些摊位帮忙,但是对于花卉的养殖,柳忠海确实比我在行。”曹会涛说,自己和柳忠海是一个班的,因为二人都喜欢花花草草,所以才能一起把花卉创业做起来。“销售方面就要由曹会涛负责了,他比较在行讨价还价。”柳忠海调侃说。

“我们现在主营的是一些多肉的植物,也就是贫瘠植物。”曹会涛说,虽然秋季开花的植物多,但是我会坚持走出自己的花卉特点。“别看这些多肉植物就要一小盆,但是巴掌大的雨露盆栽就能卖到50元以上。”曹会涛表示,现在城阳市民对于花卉选择越来越有自己的认识,许多高端稀有植物也在城阳慢慢有了市场。“既然是创业,我就要有我的品牌特点,结合实际,做好销售。”曹会涛表示,不会仅仅将自己的花卉销售做成一个摊位,而会努力地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为帮儿子,全家搬来城阳

“看着两个孩子出来创业也不容易,能帮上什么做些什么。”曹会涛的父亲曹永申说,对照顾花花草草他并不是很在行,但是为了帮儿子,还是和曹会涛的母亲一起来了城阳。“现在都是他教我该如何养护,自己倒成了打下手的了。”曹永申说,现在和孩子的母亲在右边又开了一个摊位,主要负责花卉销售。“孩子们能把一件事情做起来就很不容易,作为家长我们要全力支持。”当记者问到对曹会涛和柳忠海创业的看法时,曹永申这样回答。

“当时我和柳忠海出来搞花卉创业的时候,并不想告诉家里,给父母增加太多压力。”曹会涛说,但是父亲听说后主动要过来帮忙,之后就和自己的母亲一起来了城阳。“其实我知道父母是有点不放心我们两个男孩,怕我们不会照顾自己。”曹会涛说,大学毕业那段时间都是由父母打理生意,而自己和柳忠海忙着毕业,那段时间真的累坏了老两口。曹会涛和柳忠海表示,有了家人的支持,相信自己未来的创业道路会走得更加踏实。

案列二

一位高中没毕业、挖过煤、干过小工、开过摩的的80后小伙,一跃成为花卉 种植 公司的总经理,拿到西安世园会100万的鲜花订单,时年29岁的柞水县瓦房口镇金台村青年农民陈盛林,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打开了自己的致富梦,也为周边的群众指引了快速致富之路。

租花店起家

用陈盛林自己的话来说,自己是“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1997年,高中二年级的陈盛林便辍学外出闯世界,挖煤、烧窑、帮小工……偶然的一次帮工,陈盛林到西安明德门小区栽树、种草,从此与花卉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觉得花卉行业市场前景挺大的,利润空间也大,而且咱从农村出来的也熟悉这个,就想多学点。”陈盛林告诉记者,明德门的活一干完他便有意识地去花卉公司打工,希望学到一技之长。在柏树林的一家花卉公司里,从搬花、养花、插花等体力活到去广州、昆明订购鲜花跑业务,虽然每个月只有几百块钱工资,陈盛林干得起劲且卖力。

2003年2月13日, 西方情人节 的前一天,青年男女流行送玫瑰花来表达爱意,整个西安市也弥漫着节日的气氛。路过钟楼时,陈盛林在钟楼看到一间门面房上贴着“招租”,他动了心,赶紧与店主联系,只租了2月13日和14日两天,租金1000元。又找到花卉公司老板“借”了价值5000元的玫瑰花,说好两天后再付货款。就这样,陈盛林花1000元净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9万元。通往成功的路上总是布满荆棘,陈盛林说自己“折腾”过很多事:卖“秸秆气化炉”,赔了个一塌糊涂;买了个摩托车准备跑摩的,却不想摩托车丢了,陈盛林说,这些困境都曾让他感觉走投无路,但都帮助他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做自己擅长的花卉生意。2003年12月底,陈盛林在西安开了个花店,虽然只有小小的4平方米,但却是他走向成功的跳板。

建花卉基地

由于为人热情诚实,花店的生意蒸蒸日上,可花源都要靠从南方引进的现状制约了花店的发展。2008年,陈盛林依托家乡金台村搞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之机,自筹资金80万元成立了柞水县卉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当地政府从68户农民手里整合120亩土地,又争取国家设施农业的扶持资金20余万元,建起了120栋温室大棚,选种百合、剑兰、玫瑰、康乃馨、非洲菊、黄樱等13个系列27个花卉品种。花卉基地建成后,仅2009年,卉丰公司扣除各种费用,纯利润达到180万元,设施蔬菜纯利润也有5万元。2013年,陈盛林带领卉丰公司趁势而上,筹资600万元成立了以花卉苗木生产、畜牧养殖为主要建设内容的柞水卉丰扶贫现代农业园区。

带乡亲致富

在经营好自己公司的同时,陈盛林还不断给自己充电,积极参加西安、云南等地的花艺培训,学习插花艺术和技巧,成为高级花艺师。看到乡亲们还在从事传统的农业劳动,依旧过着贫穷的日子,陈盛林又化身为科技特派员,帮助乡亲们致富。“只靠传统的种植粮食很难增加收入,只有依靠科技知识、发展特色农业才能解决收入不高、靠天吃饭的问题。”陈盛林说。一方面,他吸收农村闲散劳动力110人到公司干活;另一方面,牵头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宣传、实用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活动,仅2013年就培训实用技术4期300人次,对推动柞水花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金狮村养殖岭南黄羊30只,建立了白山羊繁育基地,养殖白羊达300只;西北沟发展养猪大户2户,户均规模达到200头;田丰村种植魔芋100亩,金星村种植猪苓6000窝,灯塔村种植草本药材300亩……”陈盛林花卉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由此可见。

今年35岁的陈盛林,是一个快速致富的农民典型,不仅靠自己的双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花卉王国,还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开辟了新 渠道 。

㈥ 农村种植什么最赚钱

一、农村种植哪些能赚钱?

1、蔬菜种植:现今种植绿色有机蔬菜可是很赚钱的,之前就有有机蔬菜种植大户说过有机蔬菜收购价格比普通蔬菜高30%以上,就拿去年来说有机绿菜花收购价每斤1-1.2元,普通的菜花市场价则每斤0.7元,虽然看起来只是差了0.3-0.5元,但对种植大户而言就不是差这么点了,毕竟1年1亩地种植两茬绿菜花可收获3500斤,零零总总的加在一起也是个大数字了。

2、花卉种植:要说鲜花市场最受欢迎是什么,那非玫瑰不可了,据市场调查玫瑰是销量最大的花卉品种,种一亩玫瑰一年可以净赚2.5万呢。

3、种植药材:国内金银花最优良的品种非树形四季金银花苗木不可,该品种具有易管理、易采收、产量高、寿命长等优势,在科学的管理下每亩采收金银花干品200公斤以上,每年收益绝对在万元以上。

4、果树栽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品质的提高,对水果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加大,因此选择果树种植项目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二、农村种植什么前景好?

1、野菜种植:可以投资种植芦笋、芦蒿、马兰、荠菜等绿色野菜,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市场广,技术含量低等优势,而且这些都适应城市消费需要,符合国家菜篮子工程。

2、特种玉米:特种玉米具有较高经济、特色种植营养和加工价值的专用玉米品种,通过深加工后的特种玉米可实现较大幅度的增值,有增值玉米之美称。

3、花椒种植:花椒耐热抗寒、抗病虫危害强、种植地广,经济效益高,而且产量和产值会随着辣椒种植年龄而逐渐增加,一次栽植,多次采收。

4、菊花种植:菊花即可用于泡茶,有可以用于药用,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等功效,常见品种中以亳菊、贡菊、杭菊和滁菊最受关注。

5、桂花种植:现今很多工厂商出现了直入产区“抢”桂花树的景象,主要就是因为桂花树比较少,由此可知桂花树的需求量在长时间内是难以满足的。

三、怎么让农民致富?

1、区域经济:根据当地生产特点和需求,开发菜一产业或产品,努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经济格局。

2、多种经营:面向市场,多种经营,提高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

3、高效农业:加速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推广良种良法,促进农产品优质、高产、高效,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

4、庭院开发:可以利用自家庭院,抓好小菜园、小果园、小鱼池、小禽场、小作坊“五小”建设,充分利用庭院大力发展经济。

5、加工增值:围绕农副产品资源、依托农村专业户、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搞好农副产品的系列开发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农产品效益。

6、产品运销:自主建立农民运销队伍,扩大粮食、畜禽、林果、药材等大宗农产品的长途贩运,提高经济收入。

7、典型引导:大力扶持和培植各种致富典型,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

8、发展交通:通过改造主干线路,新修经济路,引导农民在路边建房经商办厂从事二三产业,实现路通一段,致富一片。

9、股份合作:把股份合作制引入乡镇企业和资源开发,促进资源、劳力、资金、技术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增加企业经营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四、农村有哪些致富项目?

1、挂面加工:跟市场上销售的挂面相比,手工制作的挂面,不仅口感好,而且拉力大,深受广大居民喜爱,因此可以开设挂面加工运用传统手艺加工销售挂面。

2、饲料加工:农村现在很多地方都养家禽畜,随着人们对禽畜肉质要求的提高,可以开发新型加工饲料,比如说用蚯蚓粉、白蚂蚁、蝇组粉、等富含蛋白质替代精饲料,开发前景较佳。

3、红薯加工:红薯具有“长寿食品”的美称,可加工成各种样式的,比如说烤红薯、红薯发糕、、红薯果脯、红薯粥、红薯锅巴、红薯鸡蛋饭等。

4、编织加工:现今编织门帘、坐垫、茶盘等手工生活用品可是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在农村可以利用丰富的玉米棒皮、桑柳条等自然资源,组织剩余劳力编织玉米皮坐垫、椅垫等,投资小,赚头却不小。

㈦ 20世纪80年代,斗南村种花致富主要得益于什么

这个历史上有名的鱼米之乡如今以花闻名:中国第一个花卉类驰名商标“斗南花卉”在这里诞生,中国第一套鲜花等级标准从这里起步。被称为“亚洲花市”的斗南花卉交易市场里,每秒交易1.56万枝鲜切花,牵动着中国乃至亚洲鲜切花市场。

从斗南村出发的鲜花,让无数人的沉闷生活变得充满诗意。和这些花朵一起盛开的,还有斗南村人的生活。

一束束花长出了花农致富的希望

在斗南村,花农奋斗的起点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此前,他们的地里只种蔬菜和粮食。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后,已有上百万人在斗南花卉产业里谋生。

1987年,24岁的斗南村村民华明升从自己的责任田里留出一分地,试种剑兰。这些用90元从云南省林木种苗站买来的剑兰种球开花后,卖了160多元。华明升尝到甜头,年底再接再厉,借钱盖起了大棚,继续种剑兰。

那是华明升的邻居王秀华第一次看到这种花,“当时觉得真好看”。她也学华明升,借钱买种苗,腾出自家1/3的菜地种下剑兰。“当时真是冒着风险来种花,家里有孩子要照顾,公公婆婆也有顾虑。”王秀华回忆说,自己像伺候小动物一样,精心伺候这些新生命。

这些闯入农田菜地的“新物种”,自此在这片日照充足、土壤湿度适宜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试种剑兰成功后,王秀华又在田里种下康乃馨、玫瑰、满天星……

第一批试水鲜花市场的人取得成功后,效仿者蜂拥而上。1990年,斗南村95%的农户都把自家菜地改成了花田;到2003年,鲜花盛开成为斗南村的“丰收”景象。当年,斗南村花卉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产量达14.51亿枝。

“赚了多少钱不好说,反正我在2005年盖了6层新房,没借钱。”是否借钱成为王秀华和同代花农衡量积蓄多少的指标之一。在她印象中,当时,很多乡亲靠种花赚到第一桶金,“谁家的地多,种的花就多,盖的新房就更漂亮”。

30多年过去,57岁的华明升仍没离开花。他还会在家里插花,向外行科普球根花卉与宿根花卉的区别,“种花不需要天赋,需要热爱与勤劳,如果不喜欢这行,只为了赚钱,那不会做太好”。

他让儿子加入自己的农场,“只有我们的小孩才能被称作‘花二代’”。他的儿子从小看花长大,如今,把农场里的小盆栽、空气凤梨等花卉销往全国各地。

斗南第一代花农大多已告别种花,但他们关于花的记忆依旧鲜活。已经“准备迎接退休生活”的王秀华笑着回忆起过去奋斗的日子,“苦是真的苦,但赚钱就是这样,要勤劳才会有钱挣。”

实际上,在斗南初代花农转型的改革开放时期,勤劳致富的故事时时刻刻在发生。特有的时代氛围与开放的政策环境里,一束束花开出了花农的致富希望,也连起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华明升的话来说,生意最好做的时候,“花就是大家的生活必需品”。

买花人的品位高了,对花的品质要求也高了

云南玉溪的李德敏赶上过卖花生意好的时候。“只要你抢在别的摊主前面,率先喊出高价,就有批发商来买。”

20多年前,李德敏刚到斗南花卉市场卖花时,“这个地方就是个没有名字的市场,摊主多了,就把原来的斗南村菜市场占下,挤走了原来卖菜的人”。

从1995年扩建为12亩的花市,到2015年占地面积286亩的“花花世界”新市场投入运营,李德敏见证了斗南花卉市场的不断扩容与转型。如今,这里已拥有11栋主体建筑,从单一的花卉交易市场发展为“花卉+农业创意+文化创意+旅游创意”融合发展的国际花卉产业园区,入驻各类花商2000余家。

花市在升级,老花商面临的竞争也在加大。20多年来,李德敏经历过“一扎满天星卖40元”的好光景,也体会过“自以为手握新品种,但其实市场都在卖”的失落。在人头攒动的“花花市场”主场馆里,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即便卖了这么多年花,“还是会摸不清规律,每次交易都像在赌运气,有的花突然就火了”。

仍操持着农场花卉生意的华明升记得,品种的变化既来自昆明植物所研究员等科研人员的引种,又有进驻斗南花卉交易市场花商的推荐。

目前,斗南花卉市场每天上市鲜花有117个大类1600多个品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专类花卉批发市场。20多年来,交易量、交易额、现金流、交易人次均居全国之首。2018年,69.87亿枝鲜切花经斗南花卉市场销往全国,占全国70%的市场份额。

“市场里花商最多的时候,每一排都是满的。”每晚8点守在摊位的李德敏发现,竞争慢慢催生出了对花卉品种、品质的高标准,“这些年,一些1元一枝的花也慢慢要求品相、色泽,以前能便宜卖出的花现在根本卖不出”。

曾向昆明植物所研究员请教花卉种植技术的华明升也看到了买花人品位和要求的变化。“以前种花的、买花的对花卉的质量标准都不太认识,要求也没有那么高,但现在用花的人品位高了,质量等级标准也出来了。”

如今,在斗南花卉市场的拍卖区,玫瑰、康乃馨、非洲菊、百合洋等云南花卉主打品种的产品,都是按ABCD不同等级摆放在待拍区的货架上,这得益于斗南花卉市场2000年首次引入的国际花卉标准关键指标与理念,其对标荷兰花卉拍卖协会标准(VBN),最终形成关于鲜切花产品登记分类分级的中国标准体系。

花卖得更远,日子也过得更好

在斗南花卉市场里奋斗的,还有紧盯拍卖钟的花商。

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花店老板郑军每年至少有300天准时坐在拍卖大厅里,在与其他近千名花商的竞争中,以平均0.001秒的手速,拍下符合心理价位的鲜花,“不过节的时候,每天开一场,从下午3点开始,结束时间不等。过节的话开两场。”

2015年,斗南花卉电子交易中心启动运行,注册为会员的郑军获得了当时306个交易席位中的一个,依循“荷兰降价式”拍卖方式参与拍卖。到2017年12月,面向2万余名花卉供货商和3100个花商的,已是两个拍卖大厅、9口交易大钟、900个交易席位。2018年,这里的交易总额达12亿元,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花卉拍卖交易中心。

拍卖大厅里,每天300万-350万枝的花卉交易量在郑军眼前刷新。在这里,郑军能拍下市面上买不到的品种来补充货源。8月18日,熬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郑军,共拍下总价1.5万元的红玫瑰,“七夕一过,60元一枝的红玫瑰就会掉到四五元一枝”。

5年来,这个已在云南昆明安家的湖北人,见证了买花人的收货地逐渐从浙江、江苏等,扩散到海南、陕西、内蒙古等地,花卉的销量也从日均五六百扎增长到三四千扎。

“消费水平在提高,消费观念也在改变,鲜花消费已经成了很多场景的标配。”在鲜花走进更多家庭的今天,郑军想继续在“花花世界”奋斗,让花卖得更远,自己的日子也过得更好。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