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成果展现新希望

致富养殖普洱项目有哪些_普洱养殖致富项目_普洱养殖扶持有哪些

“2020年年底要脱贫摘帽!”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一轮“赶考”中,普洱全力“应考”,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在思普大地上奋力书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优异答卷。

高位推动作保障

“全市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和担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贫困地区都不掉队、一个兄弟民族都不落伍、一个贫困群众都不落下。 ”在市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卫星坚定地说。

在广泛深入调研、综合考虑市情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针对“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出台《关于举全市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普洱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普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角吹响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任务如此艰巨——全市10县(区)中有9个贫困县、41个贫困乡(镇)和368个贫困村,贫困人口46.3万人,居全省第四位,是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誓言如此铿锵——到2020年,全市46.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基本消除绝对贫困;9个片区县(贫困县)、41个贫困乡(镇)、368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出列。

思路如此明确——制定实施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精准脱贫实施方案,实现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即: 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安居建设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到村到户,能力素质提升到村到户,金融支持到村到户。

在市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照辉同时发出了“坚定脱贫信心,增强必胜信念”的话语,这也说出了普洱市委、市政府和全市259万群众的共同心声。百姓有期待,干部有责任,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信心、决心源于哪里?在于顶层部署,科学谋划。

组建“司令部”。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卫星,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照辉亲自担任组长。扶贫领导小组“双组长”制在普洱史无前例。同时,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市政府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级领导挂帅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分别挂联市内3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47名市级领导分别挂联10个片区(县),不脱贫不脱钩。

目标已经明确,点兵点将组队列,科学谋划巧布阵。普洱率先在全省成立了市级脱贫攻坚指挥部,成立“作战部”,挂图作战,对标对表,把责任落实到部门、到项目、到干部。

立下“军令状”。市县乡村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市直各部委办局及各金融单位主动认领任务。

用好“指挥棒”。建立贫困县脱贫摘帽、行业扶贫、单位“挂包帮”、驻村扶贫等工作考核体系,完善项目资金监管长效机制,推动各项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实行目标倒逼,倒排工期。把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和贫困乡出列的责任定到人、措施落到实处,初步形成了全市脱贫攻坚“一盘棋”的合力工作格局。其中,把减少贫困人口年度任务、整乡整村推进、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祜族聚居区综合扶贫开发,西盟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两县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列为重点督查工作,倒排工期、限期完成。

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响起,无人不枕戈待旦。

精准施策求实效

在这场战役中,党员干部带头冲锋陷阵。市委书记、市长等市领导率先垂范,全市2385家单位,5.9万名干部职工挂包帮10县区103个乡镇368个贫困村的38.3万贫困人口,开展了大规模的“转走访”;

“尖兵”下沉一线,向贫困村“集结”。全市组建了834支驻村扶贫工作队,3673名工作队员驻扎一线,一支支敢啃“硬骨头”的“尖兵”深入贫困山区农村,用心用情开展驻村帮扶。

扶贫战役的第一步是把贫困户识别出来。如何做到精准扶贫?以精准识别为前提,认真开展“回头看”,摸清了贫困底数,搞清了致贫原因,明确了帮扶对象和责任,实现了贫困人口网络化、精准化、动态化管理。

以举措精准为核心,坚持对症下药、靶向疗法的原则,精准划分贫困类型,因户制宜、分类施策,打出了一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组合拳”,从人力、物力、财力、项目、信息和服务等方面精准发力……努力把一连串实事办到村民的心坎儿上。

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昆汤村群众的心里,来自上海宝钢集团的工作队员王玉春就是村里人。自驻村以来,这个上海“老王”每天走村串户,琢磨的就是帮大家脱贫。在昆汤村期间,王玉春不仅积极争取资金、项目,还撰写了近万字《有关发展昆汤村茶叶产业调研报告以及区域内以点带面孵化电商破局实施方案和个人对昆汤村未来发展思考建议》并付诸行动。目前,昆汤村在王玉春的带领下,产品质量认证、商标注册、电商业务培训等工作有序推进,市场准入通行证即将到手,村民坐在家里就能把产品通过网络向全国各地销售。

省工商局牵线搭桥,促成了云南白药集团、龙润集团与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合作协议,两家龙头企业投资50万元,在江城发展蔬菜种植、养殖业,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市林业局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抓手,结合当地特色,投入项目资金180.9万,帮助西盟新厂乡代格拉村发展核桃产业。目前,5000余亩核桃和2000亩澳洲坚果长势喜人。

市工信委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积极推进电商扶贫,促成澜沧糯扎渡镇与普洱联众商贸有限公司签订“甄农尚品”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计划3年内投入2000万元,打造“甄农尚品”电商品牌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

今年以来,通过“挂包帮”,全市协调落实各类项目677个,落实各类资金、物资13099.3万元。驻村扶贫工作队走访农户38714户,帮助驻村制定脱贫计划规划1231个,提出工作建议1048条,为驻地办实事4067件。

培育产业强支撑

要断穷根,离不开产业。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利用资源唱好“特色经”,用产业项目带动扶贫,是普洱扶贫攻坚“啃硬骨头”的“利器”。

近年来,普洱以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总平台,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以“绿色、生态、有机”为主攻方向,通过合理的区域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农企利益联接机制、调整粮经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发展林下经济等措施,培育壮大普洱茶、普洱咖啡、石斛、烤烟、牧渔、林产等最具普洱特色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群,引进天士力、康恩贝、汇源、康美药业、江西金源、云南锦苑花卉等一批有实力、有影响、有潜力的企业入驻普洱。这些强农富农惠农产业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拓宽了门路,初步实现了扶贫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

在扶贫产业的选择上,普洱始终坚定不移地选择绿色生态,同时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则,把脱贫攻坚与山区综合开发、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等结合起来。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努力使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都有主导产业,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增收项目。

扶贫+美丽乡村。瞄准“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分期分批推进民居改造、安全饮水、厕所改造、村庄绿化等多个专项行动,夯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成了澜沧老达保、孟连广伞、西盟博航等一个个规划科学、特色鲜明、具有地域特色和田园风光秀美的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

扶贫+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和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发展,拓宽周边贫困群众就业和增收渠道,培育一批特色明、带动力强的脱贫示范项目。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永平镇箐门口村,把培育发展2000亩生态茶园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有机茶,着力打响绿色产业品牌,实现了茶产业提质增效。

扶贫+民族文化+旅游。在澜沧,按照“保护文化——挖掘资源——打造品牌——构建产业——促进增收”的思路,2013年6月29日,以勐根村老达保寨村民为经营主体的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公司成立至今,演出220余场,演出收入158万元,群众分红收入73万元,文化旅游综合收入380万元,带动周边其他行业收入近90万元。2015年,老达保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314元,其中文化产业收入1554元,比2012年增长了63.25%。

扶贫+“互联网”。建立了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咖啡交易中心,搭建电商平台,推广线上线下交易,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加速了脱贫步伐。

围绕加快产业发展,宁洱探索出“311”产业扶持模式,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的龙头企业,按带动贫困人口人均3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扶持;对组织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专业合作社,按贫困人口人均1000元的标准予以扶持;对产业发展效果明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户给予人均1000元的实物奖励。“311”产业扶持模式,以政策让24户市场主体成为产业扶贫的“种子选手”,带动29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预计可实现收入2448.66万元,人均可实现增收4299元。

在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恩乐镇,群众正精心侍弄着“股份柑”。群众以土地、资金入股龙头企业,种起了沃柑,“股份柑”不仅给农民带来了保底分红,还带来了务工收入。除“股份柑”,全市还出现了“股份牛”“股份羊”“股份大棚”等,“股份”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所接受。

……

各种产业遍地开花,各个贫困地区的发展风生水起。201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4.6亿元,全市产业基地发展到900多万亩,农民人均达4亩多。产业的兴起,发展方式的转变,让贫困群众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异地搬迁挪穷窝

“党的光辉照佤山,阿佤人民住新房”……2月2日,《阿佤人民唱新歌》的发源地——西盟秧洛村博航八组群众敲锣打鼓喜迁新居,大家唱起歌,跳起舞,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西盟、孟连多地山大沟深,资源匮乏,地质灾害频发。有的地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出路只有挪穷窝。

2015年7月,省委、省政府在西盟召开云南省西盟孟连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启动会,对西盟孟连两县农村安居工程实施整县推进。

西盟、孟连两县安居工程项目,是省委、省政府立足于整体解决西盟、孟连两县特困地区贫困群众住房问题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项目包括两县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两大部分,涉及两县13个乡(镇)、70个行政村、800多个村民小组、24968户农户。其中,农村危旧房改造对象22002户74789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对象2966户10312人,按计划工程建设项目将在今年底全部竣工。

如果说,确保到2020年全市46.3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而对其中“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8.5万人口实施易地搬迁,更是难中之难。

2015年7月30日,西盟、孟连在全省率先吹响了农村安居工程建设的号角。

为了让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西盟、孟连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七步工作法”,即统筹规划建设、遴选施工队伍、签订施工合同、联户担保共建、监督项目实施、发展特色产业、强化组织保障。根据每户实情,量身定制扶贫方案,让搬迁村民都有稳定的增收门路。目前,两县24968户安居工程建设主体工程竣工率达95.6%,2016年底将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在搬迁过程中,两县按照“抢救第一、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思路,实行分类保护,确定重点村落,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内涵,高起点、高规格编制村庄规划。西盟集中打造建设了勐梭镇勐梭村里坎小组、勐梭镇秧洛村博航组、勐卡镇马散村永俄组和勐梭镇勐梭小寨等一批集乡村休闲旅游和少数民族风情体验为一体,特色鲜明、地方民族文化浓郁的美丽宜居乡村。

普洱养殖扶持有哪些_普洱养殖致富项目_致富养殖普洱项目有哪些

今天,走进西盟、孟连,一栋栋富有佤族特色的新建民居与蓝天、白云、绿树融为一体,显得格外和谐美丽。

多措齐下治贫疾

为建成一个不含水分、老百姓得实惠、人民群众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普洱正千方百计地努力着……

为了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普洱建立完善定点扶贫联席会议制度,着力加强与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工程院、浙江大学、宝钢集团、港中旅集团等国家和省级定点扶贫单位的对接联系,深化上海对口帮扶合作,争取更多更大的支持。强化市内定点挂钩帮扶,动员驻普部队、民主党派、工商联、企业和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共同合唱脱贫攻坚新乐章。中国工程院在澜沧设立院士专家咨询服务站,上海市20年来累计投入对口帮扶资金8亿元,宝钢集团帮扶1.3亿元;华能澜沧江水电公司从2016年起,计划投入13.5亿元,帮扶澜沧的拉祜族、佤族“直过民族”实施精准脱贫攻坚。

为了破解资金“瓶颈”,普洱市建设了“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机制,整合省级注入县级平台公司的2000万元资本金和4000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组建市、县扶贫开发公司,搭建融资平台;配套贷款风险补偿金,有效解决了信用等级低和失信贫困户贷款难问题。争取到省农发行贷款67.75亿元,已经发放贷款21.25亿元,目前正在争取6亿元的改善人居环境建设贷款;争取到浦发银行2016年30亿元信贷支持,重点实施贫困乡村“两污”处理、村组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中飞信银(上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设立全国首支总规模50亿元、首期发行10亿元的绿色发展基金,投向普洱基础设施、绿色产业、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发展领域,开发金融扶贫新产品,破解扶贫资金“瓶颈”。

为了抓住智力贫困这个主要 “瓶颈”,普洱制定出台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对就读幼儿园的建档立卡户、城乡低保户的幼儿,按每人每年300元的标准,全部纳入学前资助范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在免除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杂费之外,再给予每人每年2500元的助学金资助;考入一本院校的,每人每年给予5000元学费奖励。同时,在全省率先出台《贯彻落实云南省技能扶贫专项行动方案》,免费对贫困户劳动力开展订单、订岗、定向培训,提高劳动技能,提升增收致富能力。

……

大山无言,却可以记录变迁,流水无声,却可以承载深情。今天,在思普大地,一草一木都记载了岁月更迭的印记,一沟一壑都留下了奔走忙碌的足迹……这片土地改天换地的奋斗史注定将彪炳史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