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为新一轮援疆工作的重头戏之一。近日在喀什召开的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提出了“六个坚定不移聚焦六个坚定不移聚”,首先便是坚定不移聚焦实现全面小康推进脱贫攻坚,助推受援地如期实现脱贫目标脱贫攻坚既是今后援疆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和攻坚点。

北京市援疆:一株四翅滨藜的致富经

“你家院里院外腾出的空地,可以种150株四翅滨藜,一年产饲草可达1.5吨。”北京市援疆干部王立中对吾斯曼·喀迪尔说。“我养羊的饲草问题终于解决了,感谢援疆干部帮我们想出了发展家庭养殖业的好办法。”7月16日,在和田县英阿瓦提乡巴什加格勒克村,村民吾斯曼·喀迪尔对北京市援疆干部说。当天,王立中、张锐、王伟林、李晓锋等北京市援疆干部利用周日休息时间,到北京市援建的四翅滨藜引种试验基地剪枝,并把挑选出的枝条在温室大棚进行扦插育苗,育好后再将这些幼苗移栽到吾斯曼·喀迪尔等村民的庭院中。

对于沙生植物四翅滨藜,巴什加格勒克村的村民感到有些陌生。实际上,2012年,王立中第一次援疆期间,便向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申请了在沙漠里试种四翅滨藜的项目。当时,他想,和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均耕地较少,必须在沙漠戈壁找到一条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相融并举,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高效普惠生态脱贫之路,使茫茫沙漠戈壁变身绿色富海,为此,他和朋友“认识”了一种极其耐干旱的神奇植物——饲料灌木四翅滨藜。在沙漠中推广种植四翅滨藜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也能有效解决和田农牧民发展养殖业的饲草瓶颈问题,此举将生态与脱贫融为一体。

在沙漠种植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王立中等人通过5年多的不懈努力,四翅滨藜得到越来越多的领导和专家的熟悉和认可。去年10月底,王立中再次来和田援疆,在洛浦县、和田县境内的沙漠中试种的四翅滨藜已经长得非常繁茂。和田地区人社局驻巴什加格勒克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认为,和田地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缺乏饲草。巴什加格勒克村正在发展庭院经济,可以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的空闲地带种植四翅滨藜。

北京市援疆干部利用农户庭院“边角料”空地种植饲料灌木四翅滨藜的想法得到了驻巴什加格勒克村工作队的支持。王立中说,只要农民愿意种,他们就无偿提供技术服务。

王立中说,农民参与家庭养殖的积极性高了,增收明显,政府和企业必将设法在沙漠里建高质量的四翅滨藜牧场。现在,北京援疆干部正在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希望将庭院推广种植四翅滨藜纳入扶贫项目。“在沙漠中第一年我们种四翅滨藜,总共浇了四次水,以后就再也不用浇水了,这项扶贫措施成本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非常明显。”走到哪里,王立中都要介绍北京援疆探索出的这条生态脱贫路。(记者石速)

江西省援疆:一笔经济账的务工效应

7月14日傍晚,在阿克陶县科邦锰业制造有限公司工作了一天的该县皮拉勒乡乌尊拉村村民阿布力克木·吐尼牙孜,骑着摩托车哼着小曲悠闲地行驶在回家的路上。今年33岁的阿布力克木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家里务农,辛辛苦苦每年也只能赚10000元钱,如今走进工厂的他,每月都能有3500元的收入。阿布力克木说自己人生的改变还要感谢江西省援疆干部。

近年来,江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以下简称江西援指)一方面积极引导阿克陶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一方面依托驻外劳务输出管理服务机构,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赴内地转移就业。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帮助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

江西援疆干部、阿克陶县人社局副局长彭少峥告诉记者,仅2017年上半年,江西援指就帮助该县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108人次,劳务创收约1.5亿元。

江西援指还通过帮助算清明白账等方式加强外出务工可脱贫致富的宣传。和许多农牧民一样,在援疆干部组织村民开展外出务工时,阿布力克木起初也是不情愿的,援疆干部给他算了一笔账:种一亩粮食一年能赚400元,养一只羊能赚500元,而一个劳务工一年至少可以创收25000元,等于增加了50亩地或养了50只羊的收益。

彭少峥说,经过不懈努力,广大农牧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据了解,在就近就地就业方面,江西援指会同阿克陶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农业等21个部门合力在各乡(镇、场)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在每个行政村成立了劳务输出服务站,建成了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工作管理服务体系;每年持续投入400万元,组织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大轮训;围绕矿产开发、纺织服装等产业,先后在江西南昌、景德镇等地组织召开招商引资推介会,引进了一批项目,带动农牧民增收。

从2013年开始,江西援指每年安排300万元资金作为劳务输出专项经费,对到沿海地区务工的农牧民承担转移前相关费用的奖励,对务工满1年的家庭给予1000元奖励,满两年的给予2000元奖励,依次递增至5000元。

彭少峥介绍,江西援指与县四套班子每年都会带队到内地企业慰问劳务输出人员,此外,在内地各企业,相关就业服务机构可以为外出务工人员更快地解决各种相关问题,还组建了劳务帮扶工作队关爱留守儿童,帮助务工人员家属搞好农业生产,彻底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记者帕蒂曼 通讯员古力米热)

上海市援疆:一粒巴旦木的增收之路

这两天,上海市援疆干部、莎车县委农办副主任纪帅心里始终记挂着一件事,如何让莎车县在即将举行的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九届农产品博览会上一炮走红。

几个月前,受到上海市浦东新区农委邀请,莎车县委农办精心挑选了几家本地企业,为参展做了大量的准备。7月14日,纪帅等一行乘飞机去往上海。纪帅知道,此次展会不仅是几家企业的集中展示,而且是展示莎车最好的时机,他希望能通过这次集体亮相引进更多的企业和合作项目,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

去年,上海市援疆莎车分指挥部组织了莎车县农副产品购销协会、疆莎果业、巴旦夏果业、安羌源蜂业等,抱团集体参加了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八届农博会,巴旦木、红枣、核桃、杏干、蜂蜜、肉苁蓉、民族花帽、艾德莱斯绸等20多个品种精彩亮相,更多新疆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广阔市场,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巴旦木产业是莎车县的龙头产业,也是传统优势产业,因为品质的问题,面临着丰收不增收的尴尬局面。

纪帅告诉记者,巴旦木属于虫媒花,主要借助蜜蜂异花授粉,要将该产业做大做强,需要大规模的养蜂业来做后盾。这两年,上海市援疆莎车分指挥部帮助莎车当地采用蜜蜂授粉来提高各类果品的产量和品质,蜜蜂养殖量不断增加,年产蜂产品也出现了倍增,仅巴旦木蜂蜜年产量就高达160多吨。莎车县还取得了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林果授粉实验示范基地”的称号。

纪帅介绍,今年,借助上海援疆资金,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上海市援疆莎车分指挥部引进了莎车县规模化蜜蜂养殖授粉示范蜂场建设项目,示范蜂场建成后循环可带动至少50名贫困户进入蜂场工作,学习蜜蜂养殖、授粉技术,通过养殖蜜蜂扶持贫困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立体养殖(养蜂)业。

此外,围绕新一轮援疆重点,由上海市浦东新区搭建的援疆投资平台——上海浦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莎车县签订了“1+4”产业发展框架,重点建设莎车县现代农业示范园。一方面采用“基地+农户”的模式,从事新疆羊的养殖、深加工和销售,预计解决500名至700名贫困人口就业。另一方面将上海优势的种质资源、无限生长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当地设施农业水平提升,从而带动农民增收。同时,该投资平台还将从事跨季鲜果种植与销售、有机肥生产,可帮助上百户贫困户脱贫。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