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现代水产养殖系统技术培训在郑州隆重举行
大咖齐聚,精彩纷呈。由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主办的“第一期现代水产养殖系统技术培训”,5月18-19日在九州腹地、十省通衢的河南郑州隆重举行。
会议现场
据悉,最近,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与河南省政府合作,成立了“中美大豆产品应用价值链创新中心”。作为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助力早日实现“双碳”目标,加快推进中国水产养殖和饲料行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水产养殖从业者生产管理技术水平的具体行动之一,本次培训旨在探讨IPRS(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的完善和提高、美国“大豆可持续保障体系”(SSAP)所生产大豆的优势以及国际水产养殖认证方面的最新发展,并介绍美国大豆产品在水产饲料中的优势和应用价值,以及美国大豆可持续保障体系等内容。通过水产养殖从业者和饲料生产企业代表,分享美国大豆产品应用和水产养殖认证方面的实践经验。
前排嘉宾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胡红浪女士、河南省委外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王自文先生、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凌中南先生、河南工业大学国际处张莉处长、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北京代表处副代表尹凌女士、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水产项目经理张建先生等嘉宾出席了本次培训开幕式。
致辞环节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北京代表处副代表尹凌女士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北京代表处副代表尹凌在致辞中首先代表美国大豆产业,对河南省外事办公室与农业农村厅的鼎力支持致以特别的感谢,也向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水产饲料加工及养殖业的业界同仁,对40多年来给予的支持与信任致以崇高的敬意。
尹凌表示,中国作为水产养殖的第一大国,中国养殖的水产品已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60%,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和美国大豆产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大豆的进口量已经占全球大豆贸易的60%。展望未来,美国大豆产业将一如既往的为中国市场提供高品质、高营养、高稳定性、高消化率、高可持续性、低热损伤总损伤率,低碳足迹的大豆。我们也热切的期待与中国的业界加强合作,共同规划互惠互利的合作蓝图,积极推动畜禽水产养殖业的科技创新与技术变革,成为创新驱动的气候智慧型,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与压舱石,与业界共同促进饲料加工与水产养殖业的提质增效、降污、减碳与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委外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王自文先生
河南省委外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王自文代表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本次培训班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他介绍说,河南是中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和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这是中国传统的农业大省,也是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大省。美国大豆产品在生产交易、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良好的经验,希望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与河南省强化合作,充分发挥中美大豆产品应用价值链,创新平台引领带动作用,深入发掘和利用双方传统的优势和技术特长,不断推动大豆产品价值创新和可持续的发展,为造福中美两国大豆产业作出新贡献,收获新成果。
希望各位嘉宾通过本次培训,深入交流行业发展的真知灼见,深入发展和探讨合作的机遇,促成更多物资多赢的合作成果。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凌中南先生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凌中南在致辞中表示,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始终胸怀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全力落实常量用地战略。近年来,河南水产业秉承质量新农、绿色新农副旋律,砥砺前行,持续发展。2021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94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223亿元,渔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700多元,年均增长在3%以上。十四五以来,河南水产绿色发展有效推进,渔业资源养护迈上新高,设施装备水平稳步提升,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加大,执法监管能力明显增强。
中美大豆产品应用价值链创新中心非常有利于促进我们中美在大豆田间不变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助力大豆承应高质量发展。希望我们更多的业内外人士积极参与,共同把创新中心打造成全球农业交流合作的标杆。
大会由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水产项目经理张建先生主持
报告环节
报告题目:中国水产养殖现状及发展趋势
报告嘉宾: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 胡红浪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胡红浪女士介绍了目前中国水产养殖的概况,2021年中国水产养殖总量为6690万吨,根据中国水产养殖的在国内外的发展形势背景,表明中国水产养殖的优势,通过中央一号文件的助力,中国水产养殖将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胡红浪在报告中讲解了“五大行动”,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养殖尾水治理问题行动、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以及水产种业质量提升行动。她表示我们应“树立大食物关,向海淡水要食物”,2035年实现渔业的规划协调发展以及现代化发展。
她在报告中指出2035年我们的水产品需求总量达到8400万吨,在捕捞量零增长或负增长的背景下,需要我们水产养殖业贡献更多的产品。扩展水产养殖未来发展空间,大力推进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队伍保障,发挥推广体系更重要的作用,大力支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报告题目:美国大豆优势介绍
报告嘉宾: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北京代表处可持续项目经理 邹丹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北京代表处可持续项目经理邹丹在报告中介绍了全球主要的豆粕消费市场。她表示,中国、美国、欧盟、东南亚和巴西是全球主要的豆粕消费市场,占全球消费的70%以上。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豆粕消费市场,占全球份额的30%左右,是第二位美国消费量的1.5倍以上。
邹丹在报告中讲解了美国大豆可持续保障计划以及美国大豆产业的解决方案(SSAP)。并分享了美国大豆产业2025年可持续成就与目标:降低10%土地使用率、减少25%水土流失、降低10%温室气体排放、提高10%能源使用效率。她提出,美国大豆的可转让证书将赋能农业产业链绿色发展,提升品牌效益、丰富营销策略,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报告题目:不同来源国豆粕加工特性比较及对养殖品种生长、消化吸收和健康影响
报告嘉宾: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薛敏 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薛敏博士介绍了低淀粉膨化浮性饲料的特性,指出如何实现生产配方和工艺协调的一致性,是饲料行业正在面临的瓶颈。根据目前我国食品与饲料对大豆的需求,她表示不同蛋白原料对饲料的加工适应性具有很大的差异,并分析了大豆在不同季节时间引起的豆粕颜色不均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豆粕的粗纤维含量存在差异导致的。
薛敏博士以加州鲈、罗非鱼等品种为例,分析了豆粕加工特性对养殖品种的生长、消化吸收和健康的影响。通过豆粕对罗非鱼的群体效应,表示不同来源国的豆粕对罗非鱼肠炎的后肠微生物的影响,提出蛋白分散指数(PDI)是判定豆粕质量的重要指标,加工的饲料具有更高消化率和生长性能,但PDI>15%的豆粕质量差异不显著,若PDI达到30%则代表豆粕质量优越。
报告题目:美国大豆市场展望
报告嘉宾: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上海代表处市场项目经理 王茜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上海代表处市场项目经理王茜女士以宏观角度讲解了美国在全球的贸易状况,表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地区,也是美国农产品大豆最大的出口国,美国大豆对中国每周的出口进度最高峰可达每周220万吨。
王茜介绍了美国在豆粕和豆油方面等出口量以及主要出口国家,并对豆粕和豆油等附属产品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她表示中国的进口大豆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的墨西哥湾以及美国的西海岸,并且运输方式主要以集装箱为主。
报告题目: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IPRS)原理及运行介绍
报告嘉宾: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上海代表处淡水水产养殖技术经理周恩华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上海代表处淡水水产养殖技术经理周恩华先生介绍了中国水产养殖现状、挑战与机遇,依托可持续和绿色方向发展,提出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IPRS)。IPRS是一种典型的低碳高效养殖模式,IPRS最大的创新点是废弃物的收集净化。根据IPRS系统设计与建设,详细介绍了IPRS气提式增氧推水设备、IPRS废弃物沉淀收集区、IPRS集污设备、IPRS导流设施、IPRS沉淀池的设计、IPRS自动投喂装置、IPRS自动水质监测报警装置、IPRS智能化管理设施。并讲解了IPRS养殖技术的操作管理,以水质监测、养殖品种、鱼种的质量和数量作为标准,做到合理投喂和定时吸污,实现IPRS的零污水排放以及IPRS的安全生产。
他在报告提出了IPRS主要存在的设计以及布局问题,根据IPRS的原理以及建议,对此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分析了IPRS运行的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应通过优化IPRS设备、IPRS生产管理创新、市场营销创新、探索“IPRS+”新思路新模式四个方向提高IPRS运行的经济效益。并以此扩展,提出了FIPRS为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提供解决方案,规划了IPRS的四个未来趋势: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产业化。
报告题目: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IPRS)目前在中国的运行现状及机遇和挑战
报告嘉宾:苏州鼎兴斯沃水产养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葛朋彪
苏州鼎兴斯沃水产养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朋彪先生表示IPRS养鱼模式其实是建在池塘里的工厂化养殖模式(圈养),他介绍了池塘流水槽养殖模式发展历程,表示在IPRS基础上,池塘工程化正在走向多元化。
葛朋彪根据IPRS养殖装备发展情况,提出了粪污收集机收集效率仍需进一步提高、气提增氧机及底增氧机能耗仍然偏高、池塘原位修复装备能力不足、正在运行的IPRS养殖系统规模偏小等有关养殖成本问题。他着重分析了粪污收集机收集效率的问题,物理吸污设备对降低水体COD十分重要,但无法解决总氮的去除问题,池塘圆形槽、集装箱养殖槽、流水槽配置的物理集污装置对总氮的去除没有显著差异,水体净化设备的应用方向还应该聚焦到池水。他表示,需要从设备角度的解决IPRS发展中的问题,积极研发并改变推水增氧和底增氧的使用方式,采取由太阳能供电,降低饲料系数,提高池塘自净能力。
报告题目:池塘循环流水与尾水养殖模式及陆基工厂化养殖模式探讨
报告嘉宾:合肥万康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叶晓明
合肥万康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晓明先生提出了路基工程化养殖排污能力不足、投喂分散、水处理不足等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对的解决方案:1.排污能力不足:控制排污的不确定因素,引入相对的电脑系统,在操作上由无序变为有序。2.投喂分散:根据规模的大小,抵控不同的重要的装置,减少相对的误差,完善生产记录。3.水处理不足:建立缓流区,添加微滤机器,形成排污和回流的分离。
叶晓明针对工厂化养殖问题,在工厂化设施的建设思路、进排水系统的设计、硝化系统的配比以及建立中提出了相应的见解,着重表示硝化系统的配比不可小于1:3。通过对比国内外设备的各方面,表现出国产化设备的优势。并说明工厂化养殖基础成本至少为20元/斤,需饲养更高附加值的鱼类,才能有更大的盈利空间。
报告题目:美国大豆产业为中国水产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报告嘉宾: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水产项目副经理 李乃顺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水产项目副经理李乃顺先生在报告中提出了介绍了美国大豆产业解决方案。通过 SSAP 认证的美国豆粕是国际管理标准认可的可持续水产饲料原料,作为可持续植物蛋白来源的标准之一,已被纳入国际管理标准体系当中。希望通过在饲料原料中使用可持续植物蛋白(豆粕)作为其产品差异化竞争的突破口,以特有标签化的形式区别于其他饲料产品,美国大豆出口协会(USSEC)旨在通过 SSAP项目,最终在整个水产行业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以满足育苗场、养殖场、饲料厂和加工厂对不断增长的可持续植物蛋白需求。
李乃顺表示,通过可持续认证的美国大豆标识,串联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实现让消费者需要放心、安全的水产品,从而反馈到电商平台或者大型商超,再到加工厂和养殖厂,最后反馈到饲料厂和上游压榨厂(均需要获取SSAP证书)。这样的形式让整个产业链都参与进来,形成闭环。
美国大豆整体损伤率较低,水分含量较低,豆粕加工条件较好,可消化氨基酸消化率和能量水平较高。这些优势会转化为更佳的动物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成本和配制挑战,增强可持续性,最终为豆粕终端用户提供了更高的内在价值。
报告题目:水产养殖认证专题报告
报告嘉宾: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SGS)认证审核专家 包健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SGS)认证审核专家包健先生表示,SGS服务网络遍布全国,SGS是行业中的一个外资机构,以合作的形式遍布中国,相当于国外的认证机构和中国相关监管部门进行合作的形式而产生的。他通过BAP、MSC、ASC等认证标准,介绍了目前各水产项目标准以及认证情况。
报告题目:水产养殖企业进行水产养殖认证的必要性及优势;水产饲料企业使用可持续美国大豆产品和SSAP Logo的优势
报告嘉宾:浙江欣欣天恩水产饲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福刚
浙江欣欣天恩水产饲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福刚先生分析目前中国水产养殖现状,针对当下水产养殖的盲区,提出健康问题需要可持续发展,保障食品安全的理念。
讲述了水产养殖企业进行水产养殖认证的必要性:1.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2.线上生鲜电商平台、线下大型商超、生鲜超市以及B端连锁餐饮对安全和品质的诉求。3.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对从业者自身的素质要求,关注动物福利、关爱人类健康。表示要做一条消费者认可的好鱼:就需要从养殖到餐桌全链路可溯源。
杨福刚总经理以加州鲈为例,通过分析当下市场加州鲈养殖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表明鱼类养殖健康问题是最根本最重视的方向。提出可持续大豆使用的重要性是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表示从水产饲料的重要蛋白质的组成、水产健康养殖的“核心”要点、影响水产动物健康成长的三个方面突出做好一条鱼的重要性。
报告题目:河南省水产饲料现状和发展机遇
报告嘉宾:河南工业大学 王卫国 教授
河南工业大学王卫国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河南工业大学在水产养殖上对水产饲料的的赋能工作,并分析了全球水产饲料生产统计数据、中国水产饲料概况数据、河南水产饲料概况、河南水产饲料发展机遇与对策,指出我国2022年水产饲料总量为2525万吨,在各省份的水产饲料排行中,广东、江苏、湖北占据前三榜,2022年河南水产饲料产量为31.6万吨。
报告题目: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中国水产项目介绍及展望
报告嘉宾: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水产项目经理 张建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水产项目经理张建先生在报告中指出,大豆是美国所有输华的产品当中,最大的价值单一产品,表明中国是美国大豆的最大的市场。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在中国立足40年中,希望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尽美国大豆的一份力量。尽管在市场上南美大豆它们的蛋白质的含量要高于美国大豆,但进行深层次的营养层面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南美大豆它的运输时间长,热损伤造成很大,因此对大豆的蛋白质的溶解度、氨基酸的有效吸收率和美国大豆相比都有一个较大的落差。
张建在报告中介绍了USSEC未来项目的重点以及2023/2024USSEC项目计划,表示美国大豆将与认证和审核机构合作,加强对养殖场认证,水产饲料厂可以更多使用可持续大豆产品,通过网络和实地,对养殖场和水产饲料厂提供技术服务。
张建在报告中讲解了大豆可持续认证对大豆产业链的益处:1.改善企业和品牌的形象和价值。2.丰富产品营销策略,形成差异化销售策略。3.助力企业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且通过碳权交易提升企业竞争优势。4.践行公司可持续的承诺并宣示企业社会责任。5.促进全球大豆生产更可持续,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需求。
此次培训还设立了热门话题以及参会人员的互动讨论环节,为水产养殖从业者们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美国大豆产品和认证技术,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精彩花絮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