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不久前,《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一经发布,再次引起了人民对东北这片辽阔广袤黑土地的关注。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和我国重要的工业与农业基地,东北地区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可以说是举足轻重。
令人雀跃的是,当东北的发展站在十字路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东北农业经济发展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腹地的阿尔山和我国吉林的长白山,就分别依托林区发展特色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走出了一条农业率先发展带动其他产业转型的道路。
在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阿尔山白狼镇鹿村,孙洪林带着记者参观他的野猪养殖基地。孙洪林原来是阿尔山林业职工,2002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成立了野猪专业养殖合作社,现在养殖基地规模已经有三万多平方米。
孙洪林:我这儿就是培育野猪种猪,最早的时候基础母猪是二三十头,后期逐步的由村民入股,现在的基础母猪有150多头了,因为年年我都往出走(卖),现在圈舍里还有当年的小的,有200多头,现在有不少像吉林这些地方都来买种猪,他们买回去后再去繁殖去。
(孙洪林经营的野猪专业养殖合作社)
凭借大兴安岭独特的地理环境,孙洪林的业主可以在养殖基地圈定的大片林子中散养,林中的野草野果成为野猪的天然饲料。合作社养殖的野猪除了会把种猪销往各地养殖厂,也会销往各地的食品加工企业。
孙洪林:首先咱这个野猪肉质,肥中带瘦, 不像家猪养完以后肥膘多,这个基本上没有肥肉。
(孙洪林的野猪养殖专业圈棚)
如今,养殖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孙洪林想把养殖园区和鹿村的旅游结合起来,多元化经营。
孙洪林:现在不是做基础、你得修路嘛,然后得有电,完了再一步一步做吧,观赏台之类的都得做上。
在五岔沟镇,同样曾是林业工人的李世全,把自己经营多年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和旅游结合了起来。
李世全:这个鱼它生长期慢,四年能长大两斤左右,所以说它生长期慢、品质好、肉细嫩、有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像两三斤的鱼产卵卵粒在三千到五千,人工孵化成功率在60%以上,产量还行,而且结合旅游,这里也能住、也能吃、能观赏、能垂钓。
(李世全的冷水鱼养殖厂)
农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阿尔山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宝贵的资源和发展的优势。阿尔山主体资源为森林资源,2009年被正式列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从2012年起,阿尔山市在全市范围内禁伐、禁牧。在全面禁伐后,阿尔山市加快林业转产转型。阿尔山市旅游局副局长朱明红介绍说,资源的限制,决定了阿尔山只能依靠旅游产业,把宝贵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朱明红:我们没有工业,农业也是非常微薄的一部分,我们目前的工业就是一个矿泉水厂,农业这块儿目前只能种植土豆,卜留克,是一季的。所以这个地方的特点决定我们只能发展旅游业。旅游业产业带动力是非常强的,我们从2009年开始的时候突然出现井喷,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同样,在我国吉林长白山区,作为引导农民增收致富的项目——林蛙养殖,也蠢蠢欲动,驱动自身的改革和创新。
吉林省在东部的长白山区都有野生林蛙的放养,当地也建立了一些林蛙深加工企业。但一直以来,这些加工企业的关注点都在林蛙油的提取方面,大量林蛙壳被当做废物扔掉了。如今,利用高科技手段,把特色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实现了变废为宝,拉动林区经济的发展。加工企业康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万君。
林万君:整个吉林省东部山区二十三个县市区都有林蛙,山里面有这个林蛙地产量10亿只,每年能回捕3-4亿只,林蛙油的产值我们吉林省是50个亿。我们用的是林蛙油的废弃物林蛙壳,他的附加值又是林蛙油的10倍,能做出很大规模的企业,500个亿左右的产值,变废为宝。原来林区你就是摘点蛤蟆油,卖了,产业链就断了,没有产业链。这回把废弃物林蛙皮用上了,而且它的附加值是林蛙油的十倍,这样林区通过出售林蛙皮,这样养蛙户又有了收入,增值很多了。
阿尔山市旅游局副局长朱明红告诉记者,农牧业的创新驱动,为其他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也为东北的重新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
朱明红:我们现在是不断学习进步的阶段,想借力发展。如何在资源相同的情况下,走自己独特的路来发展,所以说现在我们跟东北区域联盟这块也有合作,大家一个目的就是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
早在2010年3月,《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将黑吉辽三省及蒙东地区整合为有机体,朱明红表示,不论是阿尔山还是整个东北地区,有了农业“绿水青山”的支撑,当地带动经济的主打产业——旅游业才会更好地得以发展和升级。
朱明红:青山绿水才有阿尔山的生态旅游,如果没有青山绿水,阿尔山的旅游是没有支撑,灵魂的。将来最大的卖点它就应该是冰雪游,因为现在冷资源是最宝贵的,我们阿尔山冰雪资源是非常富集的,从每年的10月份到次年的4月份,可以在雪中泡温泉,而且可以在大兴安岭深山密林中滑雪,我们雪质好雪期长,所以对我们来说真正要破解的是冬季旅游,要把这个冰雪转化为我们的资源和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