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75%以上 传统农户生产仍是生产的主要模式。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产量由1978 年的不足10 万吨,增长到2013 年的3170 万吨,复合增速18%。目前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75%以上,总产值在中国种植业中的排名仅次于粮、棉、油、菜、果,居第6 位。中国食用菌的栽培种类有 70~80种,形成商品的有 50 种,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有 20 种以上。
相关报告《2017-2022年中国食用菌行业运营现状及十三五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产量由1978 年的不足10 万吨,增长到2013 年的3170 万吨,复合增速18%。目前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75%以上,总产值在中国种植业中的排名仅次于粮、棉、油、菜、果,居第6 位。中国食用菌的栽培种类有 70~80种,形成商品的有 50 种,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有 20 种以上。
一、中国食用菌市场现状分析
1、目前传统农户生产仍是中国食用菌生产的主要模式,行业集中度较低。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中国食用菌主产县有500 多个,亿元产值基地县达100 个,从事食用菌生产、销售的企业有2000 多家,但实现日成产能力达1 吨以上规模企业不到250 家。产能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企业2014 年金针菇和真姬菇产量仅占全国工厂化总产量的12%和9.72%。2013 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为3170 万吨,其中工厂化生产的产品仅为205 万吨,占比不到7%,而日本、韩国、台湾的工厂化食用菌占比超过90%。模式方面,中国食用菌生产模式主要分为:传统生产模式、“企业+农户”模式,以及工厂化生模式,目前传统农户生产仍是中国食用菌生产的主要模式。
2、工厂化种植模式在中国正处在发展初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06 年以来,伴随着中国食用菌消费需求不断上升,食用菌工厂化也蓬勃发展,生产比重不断上升。截止到2014 年9 月,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达到729 家,是2006 年47 家的16 倍。从2006 年到2014 年,中国食用菌工厂化年产量从8 万吨上升至195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9%。食用菌工厂化比例也由2006 年的0.54%逐年上升至2013 年的6.47%,预计未来10 年内工厂化种植产量将占总产量的20%-30%。工厂化生产比例逐年上升是因该生产模式具有以下优势:(1)极大提高食用菌生产效率,节约土地与劳动力;(2)实现食用菌周年化生产;(3)质量可控,产品安全可靠;(4)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5)有利于产业转型与产品升级;(6)可复制性强,有利于企业抓住市场机遇,实现迅速稳定扩张。
2014 年,中国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主要品种有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蟹味菇、海鲜菇、白灵菇等,其中,金针菇是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技术最完善的品种之一,2013年,工厂化产量平均日产达2679 吨,年工厂化产量98 万吨,占比36%,2014 年工厂化产量平均日产达2440 吨,年产量约89 万吨。香菇2013 年产量达710 万吨,同增11.78%。
3、而在工厂化模式下,行业壁垒提高,采用工厂化栽培的食用菌企业毛利提高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发展。其壁垒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技术壁垒,体现在生产工艺及环境参数控制体系、菌种的选育和使用两个方面。(2)资金壁垒,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需要在固定资产和技术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日产40 吨金针菇工厂的初始投资额约1.4~1.8 亿元。(3)专业人才储备壁垒,食用菌工厂化种植对人员素质的要求较高,因中国食用菌行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多靠企业自身培养,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需3~5 年的经验积累,因此,没有相关专业人才储备的企业难以进入该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