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长兴县科协以“金桥工程”和“科普惠农工程”为载体,发挥科普助农、科技兴农、科创富农效应,助力企业积极探索科技兴农种养生态新模式,通过“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粮渔共赢”,实现亩产“千斤粮、万元钱”。目前,由浙江长兴稻蛙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和平镇城山沟稻蛙共生项目实施“非粮化”清理腾退、稻蛙共生基建建设、稻蛙种养殖等总面积达180亩,亩均效益可达1.06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一、助力谋划绿色转型发展,让科技深入农田
“稻蛙生态循环种养”是湖州市科协第二十五批“金桥工程”重点项目,项目采用以原生态要求的黑斑蛙、水稻立体结合方式进行种养开发,技术持有方为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为参与单位,在长兴县科协的有效“架桥”下,长兴县和平镇创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技术方实现合作,成功实现了农业科技直入农田沟渠。
二、强化“非粮化”整治,让农田回归粮田
和平镇作为长兴县特优农产品大镇,水蜜桃种植量位居全市前列,2020年11月之前,该镇有部分基本农田被开辟为桃林。按照中央、省市基本农田非粮化整治的要求,和平镇实施非粮化整治销号管理制度和田长制管理制度,率先开展非粮化整改,将180亩桃园全部平整改造,按国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标准建设高标准的稻蛙共生基地,沟坑占比严格控制在10%以内,至2022年1月,180亩桃园全部平整改造完毕,符合高产模式水稻占比75%—80%,大众模式水稻占比91%。
三、先行先试强信心,高效建设农业共富生态圈
“稻蛙生态循环种养”利用“稻田养蛙—青蛙除虫—蛙粪还田”的共生循环模式,形成符合自然生态的循环链,实现水稻种植和黑斑蛙养殖全过程常规化肥、农药零使用。新模式降低了病虫防治成本,减少了农田面源污染,每亩降低病虫防治成本110元、化肥成本降低80元。稻蛙共生模式下,黑斑蛙亩产量达500千克以上、稻谷产量500千克以上,亩效益可达1.06万元,效益远高于常规水稻种植和水蜜桃种植效益。为推动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形成“共富”生态圈,和平镇采用“村委+公司+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户增收致富。成立了稻蛙产业联盟,规模化推进稻蛙种养,由联盟统一制定种养标准、统一供应种苗、统一回收销售。目前已辐射带动周边40余户种养主体进入联盟,种养面积达1500余亩,户均增收5000元/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