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是我国营商环境评价领域首部国家权威报告,定位为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政策库”,全面展示我国优化营商环境成果的“白皮书”,学习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的“经验集”,鼓励各地区、各部门用于探索创新以评促优的“光荣榜”,狠抓政策落实、以评促改的“推进器”。我们今天选取部分地方经验,供大家参考。

优质营商环境建设经验_打造优秀营商环境_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措施

杭州

在18个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中,杭州有16个指标进入前十,获全国标杆指标,位列全国第五名。其中“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政务服务”指标获得第一,“开办企业、包容普惠创新”指标领域的典型案例入选进行全国推广。

开办企业

形成“线下一窗、线上一网、一日办结、最多一次”的改革模式,在已实现开办企业“5210”标准(即不多于5份材料、2个环节、1日办结、政府买单零费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为“一个环节 30分钟”,推进开办企业“分钟制”办理。7月28日,杭州市区块链电子印章平台与开办企业业务融合,为所有新开办企业免费制发区块链电子印章,实现与实体印章“同模同轨”。

包容普惠创新

加快推进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出创投引导基金、天使引导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集中打造了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等核心创新圈,出台“人才生态37条”等政策,鼓励各类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

推出“杭州健康码”,实现人员精准辨识、高效核查。上线政商“直通车式”在线服务平台“亲清在线”,截至目前,兑付政策资金57亿元,惠及企业26.5万家、员工75.3万人。

创新推出人才码,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的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

对境外投资企业建立“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一日办结、一次不跑”的企业境外投资常态化服务模式。

深入公共文化惠民活动,激发文化消费。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公民同招和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创新开展 “出生一件事多证联办”、城市大脑舒心就医和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推进“数字赋能、智慧应用”养老服务新实践,打造形成线上快速响应、线下良性互动、全程留痕监管的智慧化养老模式。

率先实施传统出租车改革,落地网约车管理细则,出台网约车管理立法,以开放包容政策发展网约车新业态,并于2019年年初率先实现网约出租车基本全合规。

河南

据了解,近年来河南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打造出一批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成功推行“三十五证合一”改革,最大程度简政放权便企利民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自2017年8月1日起,在全省推行“三十五证合一”改革,以“减证”推动“简政”,着力解决创办企业过程中各类证照数量过多、“准入不准营”等问题,不断降低创设企业的制度性成本,实现了最大程度的简政放权、便企利民,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优化了营商环境、推进了创业创新。“三十五证合一”改革受到李克强总理批示肯定和国务院通报表彰,拉开了简政放权改革的序幕,为全国层面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在全国叫响了河南的改革品牌。截至2020年6月底,全省市场主体实有总量达735.8万户,同比增长16.39%,居全国第五位、中部六省第一位。

洛阳市助力市场主体快入准营,在全国率先推行“多证集成、一照通行”改革

为应对因疫情经济下行,全力推动复工复产,持续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洛阳市市场监管局、自贸区洛阳片区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探索简化审批、便企利民的新方法、新路子,于2020年5月在全国率先推行“多证集成、一照通行”改革,破解企业“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突出问题,有效降低了企业办事成本,助力市场主体实现了准入即准营。这一有益实践探索得到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广泛点赞。目前,自贸区洛阳片区已办理“一照通行、多证集成”营业执照168个。

商户孙利敏在洛阳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取得了全国第一张“一照通行、多证集成”的《营业执照》,将开餐饮店所需十几天才能办全的证照,不到一个小时全部办好,办理时限大大缩短。推行“多证集成、一照通行”改革,利用信息化在政府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改变了以往申请人多次跑腿、材料多次提交、信息多次采集的状况,大幅降低了时间、人力、物力成本,释放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策红利,实现了准入即准营。

商丘打造“双流程”审批平台,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造

商丘市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深入实施,使营商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优化。自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双流程”审批改革以来,两个流程并行办理,有效压减了审批时间。社会投资类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审批时限全流程压减至75个工作日,比国家规定的120个工作日缩短了45个工作日,比河南省规定的100个工作日缩短了25个工作日,就运行情况看,工程建设项目各阶段的审批,实际审批时用时更短,45个工作日就可完成。材料清单大幅精减,材料清单原来需要提供221项,精减后只需提供128项,大大降低了企业负担,有效减少了申报难度。工改之后,审批时限得到实际压缩,审批效率大幅提高,为企业节约了投资成本,大大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截止目前,已有458个工程建设项目通过平台提交申报材料,办结317个。

南京

南京市保护投资者、登记财产、招标投标、执行合同、获得电力、办理破产、开办企业、劳动力监管、政府采购、获得信贷、跨境贸易、包容创新等12个领域单项指标进入全国前十,获评“标杆”。

在压降用电成本上,南京市在全国首家上线转供电加价查询程序,保障中小微企业足额享受国家政策红利;率先将低压客户接电容量由160千瓦提升至250千瓦,并延伸投资至客户的计量箱,实现低压客户接电“零”投资;率先将10(20)千伏客户电力外线的投资延伸至红线附近,实现高压客户接电更省钱。南京接电成本全国领先。

在提升办企效率上,实行配套电网工程行政手续的“不见面”审批,电力外线行政审批压减至6天以内;不断加强电网建设,优化信息共享,实现小微企业3天内接电。南京接电时长全国领先。

在精准解决问题上,“不让企业群众跑腿”,实现了客户“指尖”用电申请和“零证办电”;“多让企业群众获得”,大力推广不停电作业,南京新街口核心区全国率先告别“计划停电”;“让企业群众更幸福”,加快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今年上半年投运了全国最大规模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综合服务楼宇,有效激发产业活力、服务百姓出行、助力环境治理。南京“获得电力”便利度全国领先。

武汉

2019年我市积极对标先进城市,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幅压减审批时间、环节、成本和申报材料,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今年武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重启后的第一时间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出台一系列举措,聚焦难点痛点,补齐短板弱项,树立“店小二”服务理念,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效率,提升企业获得感。

今年,武汉市打造精简规范的审批环境,取消、下放、调整一批行政权力事项。能简化就简化,能线上办理就线上办理,能不见面审批就不见面审批。围绕“一件事”,开展流程再造,推行“一事联办”,为办事企业、群众提供套餐式、主题式服务。

持续推进“证照分离”和“照后减证”,试行企业登记“容缺受理”机制。申请人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办理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单位社保、银行开户等所有事项。推进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办结。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新开办企业免费提供印章刻制服务。

推进办理建筑许可提速增效。全面推进“联合测绘”“联合图审”“联合验收”,从立项到施工许可阶段,再精简审批环节,压减审批时间,减少申请材料。

提升企业获得用水、用电、用气的便利度。推进“一证办电”, 实行企业报装一窗受理和“掌上电力”可查。优化水电气外线工程审批流程,实现规划资源、交通运输、城管执法、园林绿化、公安等部门—表申请、并联办理。

减并办税环节和办税流程,推行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合并申报。加强规范执法包容执法。做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一单尽列,单外无单。搭建各类对接平台,组织各类对接活动,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序运转,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银行压缩信贷审批流程,推进手机APP在线融资,实现“秒审秘贷”服务。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提高交通便捷度。

西咸新区

西咸新区“三服四化”案例作为陕西省唯一案例,入选其中。近年来,西咸新区以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行三服四化(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服务基层;服务事项清单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手段信息化、服务重心下沉化)便民服务改革,打造“家门口”便民服务综合体,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群众常办的“高频事项”为重点,纵向上,将新区、新城51项事项下放街镇;横向上,将分散在市场监管所、税务所、派出所等部门办理的197项事项,统一集中到便民服务大厅办理。统一编制办事指南,明确审批流程、受理条件、申报材料等118个信息项,实现新区范围内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原来需要在新城、新区办理的高频事项不出镇就可办理,让群众办事不求人、不看脸、不进科室,实现“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

流程标准化、服务规范办。制定《街镇便民服务站建设规范》和《运行规范》,结合街镇发展规模、人口数量、经济状况等,推行差异化建设标准,统一便民服务站标志牌匾、功能分区、窗口设置等;统一大厅运行机制、工作制度,建立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印发《西咸新区行政审批专用章使用管理规定(试行)》,在街镇同步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管服务”模式。

手段信息化、服务网上办。提高线下实体大厅的智能化水平,配备查询、抽叫号等设备,让大厅服务更智能、更便捷。开通街镇网上政务大厅,新区“1+5+22”政务服务“一张网”格局基本形成;按照“凡办事必评价、凡不满必回访、凡问题必整改、凡失职必追责”的原则,将街镇政务大厅纳入“好差评”评价体系。先后为20000余名群众上门办理了老年证、公交卡、社保、合疗、计生、公积金等高频服务事项,密切了党群、政群关系。

重心基层化、服务就近办。将面向企业和群众的工商税务、人社民政、户籍办理等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纳入街镇便民服务站窗口集中受理;将水电气等社会服务和养老、医疗等个人事项纳入村(社区)便民服务室集中受理;对于人口、产业聚集的园区、综合体等,建设“15分钟便民服务驿站”,实现“就近可办、就近能办”。街镇便民服务大厅日接待群众量均从原来的3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150余人,日办件量从原来的20余件增加到现在的90余件,目前各街镇、村(社区)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逾20,294件,多类事项实现了“立等可取”,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流服务,群众办事满意率达到99.9%。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