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教育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深圳市公办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加速推进集团化办学。根据《深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深圳市将实现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可以说,集团化办学是深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抓手。
在这轰轰烈烈的进程中,作为深圳基础教育一张靓丽名片的深圳实验教育集团勇挑重担,在过去5年里,新建4个校区,并举全集团之力筹办坪山高中园。办学规模扩大数倍,办学业绩广受赞誉,实现了“做大做强,强大并行”的战略目标。
·深圳实验集团化办学的初心是什么?· 其成功的秘诀何在?· 已建成和即将建成的成员校都有哪些特点?· 如何确保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正奋力打造“四大高地”“五大示范”的深圳实验又将在集团化办学方面,为深圳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界提供怎样的思路与经验?
为此,我们采访了深圳实验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衷敬高,就数年来深圳实验的集团化办学之路进行梳理、总结。
深圳实验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衷敬高
01
现状与规划
从2017年到现在不到五年时间,我们新建了4个校区,分别是坂田小学部、坂田初中部、光明部和深圳实验光明学校。今年又接手了位于坪山的高中园,里面有4所高中,其中3所将于今年招生54个班、2700人。加上实验高中部、光明部,今年我们仅仅是高中的招生,就要突破4200人。
2017年以前,深圳实验教育集团有4个校区,144个班级,学生6800人,现在8个校区达到398个班级。如果加上高中园,将达到512个班级,26000人。未来,在高中园附近,可能还要办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届时整个集团的学生规模至少要达到27000人。
这种超常规的发展是波澜壮阔的!
新建4个校区
坂田部
光明学校
光明部
坪山高中园
2017年前的4个校区
小学部
中学部
初中部
高中部
02
急速的集团化稀释了资源?
大规模、超常规的集团化办学,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我们迎难而上,实现了“做大做强,强大并行”的战略目标:原有校区依然青春勃发,教育教学质量强劲发展,是深圳基础教育的领跑者、排头兵;新办校区发展远超预期,迅速跻身当地优质学校行列。深圳实验的优质教育资源不仅没有稀释,还形成了多赢的局面。
首先,对于我们这座城市,集团化办学带来了大量优质学位。
位于坂田片区的原新城学校,曾经是龙岗区的薄弱学校。——我说的薄弱,是指社会声誉、学校管理、办学软件。就硬件而言,深圳无弱校。
实验学校进入后,迅速把它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拉起来,很快成为教育高地。片区百姓高度赞赏,学校报名火爆,周边房价猛涨。
事实上,我们接手这所学校后,没有赶走一名学生,没有掐一个尖,但学生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在实验集团四校联考中,坂田部原来的第1名相当于百花的第500名,现在四校前30名中来自坂田的就有7人。我们相信,在可预期的未来,坂田部的教学质量还会进一步提升,甚至有可能超越百花片区。其发展已远远超越了原定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目标。
光明部首届高考迎来“开门红”
深圳实验光明学校全部学生均按积分入学政策排队招生,我们没有任何选拔、拔尖,但现在各科分数都要比全区平均线高出十几分、二十几分。而光明部去年首届高考,一本率就超过了68%,本科率接近百分百。今年一本率势必要“破七”。
其次,对深圳实验学校来说,集团化办学使我们焕发了青春,盘活了资源,优化了结构。
每承办一所新学校,我们都举全集团之力,从各个校区抽调真正能“打仗”的骨干力量去。这对旧校区是一个洗礼,因为干部上升通道打通了,被提拔的干部到了新岗位干劲十足,而本部空出来的位子又可用来引进新鲜血液或提拔年轻干部,整个队伍的结构更加合理。
流水不腐,强者恒强。集团化办学使困扰老校区多年的“干部积压”“编制和职数紧张”等问题迎刃而解,尤其是教师职称等老大难问题得到大面积解决,极大地激发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倍增。所以我特别感觉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最大的红利,很多问题在发展中迎刃而解。
03
集团化办学的利与弊
在去年的人大会上,市领导问我对集团化办学有什么态度。我告诉他:第一反对,第二赞成。
之所以反对,是因为我认为学校不是越大越好。以前18个班、24个班、36个班的建制自有他的道理。
在一所学校里,校长可以找多少人谈话,跟多少学生接触?校长的办学思想怎么深入人心,怎么影响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校长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这些都很重要。我曾经说过,在这么大的集团当校长,都有点不像校长了:见学生不容易,跟老师谈话没时间。我悬在了半空中!
另一方面,集团化办学也是现代工业的产物,就是通过兼并、重组追求最大的效益。但教育不是工业生产,学生也不是标准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从这个角度,我对集团化办学是持反对态度的。
但是,从我们目前基础教育的现状,从老百姓对“上好学”的迫切需求出发,我认为集团化办学能够迅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及家庭,对此我又是非常赞成的。
现在,如果再问我同样的问题,我会百分百举双手赞成,不会谈任何反对意见。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从当前的教育实践,尤其是从深圳实验的经验看,集团化办学之弊远小于利,几乎可忽略不计。
04
理想中的集团化办学
我最反对拉郎配、贴牌式、山寨式的集团化。把几个学校结合起来,“绑”着一起就叫集团化了吗?这样的集团可太容易办了!但不会有实质性的作用。
我比较主张的集团化办学有两种:
1、名校办新校
在这个城市重点建设而教育薄弱的地方,让名校进去办新校,把整个区域的教育带动起来,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教育支撑。比如我们在光明、坂田、坪山的探索。在我看来,名校办新校,就应该到这座城市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名校的担当,也是名校的情怀。
光明部公开课浓厚的听评课氛围
2、名校改弱校
这是相对更困难的。因为原有薄弱学校有它的包袱和历史问题。但我觉得名校就应该履行这样的社会责任,利用其经验、资源和平台,把先进的文化、理念、管理输入到薄弱学校里,迅速提升其整体办学质量。这样的事情,名校不去干,谁干?名校不能总想着哪里有光环就去哪抢!
深圳实验学校挺进坂田,老师们没日没夜地干,赢得了片区居民的高度评价,尤其是很多高科技人才子弟都回来了。我跟老师们说,留住了高科技企业员工的孩子,就留住了高科技人才,也就留住了高科技企业。而华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认为,在名校改造改薄学校这方面,深圳的经验是可以在全国复制的。在推进教育优质均衡方面,我不主张韩国那种“削峰填谷”的方式。每所学校都一样,虽然均衡了,但大家办学的积极性也没有了。通过名校的平台带动薄弱学校发展,是一条更好的路子。在这方面,我认为深圳实验的坂田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典范。
事实上,现在深圳也没有多少薄弱学校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把底部托起来,整个深圳基础教育的大盘子就起来了。
05
深圳实验集团化办学何以成功?
深圳实验这种大规模、超常规的集团化办学之所以成功,最根本的法宝是文化。
我们所到之处,首先是实验文化的全覆盖。文化覆盖成功,学校就成功。
实验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有付出才有尊严。一开始到坂田办学的时候,不仅没有政策的支撑,还面临着政策的障碍。原来学校留下来的100来位老师,没日没夜地干,比原来辛苦多了,但因为纳入到市里管理,他们每年的收入少了好几万元。
发工资的时候,当然也有老师发脾气。我们就给他们做工作:第一表示理解,第二可以重新选择。我跟老师们说,你们既然选择了实验,就选择了崇高,就选择“讲奉献、爱学生”的实验文化,而实验的待遇就是这么多。最后,没有一位老师重新选择的。
实验的文化,是先进的文化,是受人尊重的文化,也是每一位实验人引以为荣的文化。
当年进入深圳特区还需要边防证的时候,有些实验的老师忘记带了,拿出一张学校的饭票,通行!有的老师穿着实验的工作服排队看病,医生看到了,主动让她先看,还跟其他排队的人解释,这是实验学校的老师,孩子们在等着她!
所以我说,文化是深圳实验学校这么多年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最宝贵的财富。每一任校长都要传承好,才能确保学校、集团生生不息、向前发展。我经常说:老师要变老,校长要退休,但它的文化可以源远流长!社会的高度认可,是实验学校教师群体的莫大光荣!
在集团化的过程中,我们每接过一所学校,首先是文化全覆盖,我们的标识、理念与追求、价值观等等,都得到了最全面、深入的贯彻。不管是所谓的紧凑型还是松散型,只要挂上了“深圳实验”四个字,就必须是原汁原味、成色十足的实验文化,这一点都不含糊。
06
诸多成员校如何管控?
在统一的实验文化框架下,每一个校区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比如,高中部和光明部的发展目标是不一样的,坂田部和光明学校的定位又有不同。
各个成员校的文化有统一的一面,但也不会千篇一律。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付出与忠诚,重视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健全人格教育,这些是一致的。因为脱离了这些,就不是深圳实验了。但他们也要有个性。比如坂田部,就融入了华为的一些先进文化。我们还准备在校内建华为文化馆。光明部和光明学校位于光明科学城,会在科教结合方面作更多的探索。
总之,深圳实验的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也要开放创新,不断吸取时代的营养。在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各个校区的个性化。
我很反对两个词:一个是“模式”,教育不能用模式来定义,至少不能轻言模式;还有一个是“加工”,把有血有肉的生命,用来加工,好像在制作产品一样。
我曾经看过一幅漫画,由两张图片组成,开学典礼上,讲台上老师是方脑袋,台下的学生则是各种各样的形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等到了毕业典礼的时候,还是那一帮师生,讲台上的老师依然是方脑袋,不同的是,台下所有学生都变成了方脑袋。我们要警惕这种“方脑袋教育”!要看到孩子们丰富多彩的一面,要警惕用一把尺子来衡量、用一种模式来限定所有学生的发展,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培养,扬长避短,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最合适的教育,最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要营造一个好的生态。有乔木,有灌木,有玫瑰花,有绿草,甚至还有苔藓,才能成为良好的生态。良好的教育生态,不是把所有尖子生掐过来,绑在一起,那谁不会啊?我们做教育,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07
集团化办学的经验与思路
1、集团化办学,不是为了扩大“势力范围”
首先要强调,集团化办学不是标签化、贴牌式、山寨式的忽悠。一定要真抓实干,才能有实质性的改变。名校办集团,是为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为了提升整体教育质量,而不是为了扩大“势力范围”。我甚至想过,名校改造薄弱学校,应该成一所、放一所、再接一所,成为名校孵化器。
2、集团化办学的速度和规模,因校而异
集团化办学的速度和规模,还是要因校而异。新增一所就要成就一所,不能盲目求大。
我到实验以后,面对整个集团的超常规发展,一开始压力也很大。但我心中有底气,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实验队伍和强大的实验文化。经过这么多年发展,深圳实验教育集团内部已经沉淀了一大批优秀的干部、名师。我们缺的是机会和平台,不缺人才储备。所以在新建学校、外派干部的时候,能做到成竹在胸,而不是“拆东墙补西墙”,稀释优质教育资源。
此外,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实验学校内部已经形成一套成熟、有效的教师成长体系。同样是引进优秀毕业生,但我们有信心在两年内让新教师得到更好的成长。这几年,我们的新岗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拿奖。在不久前的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和广东省首届美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我们三位青年教师(习文、赵曼琳、尤远梯)拿下了三个一等奖第一名。
3、集团化办学,需注意校际交流
集团化办学也为我们的教师交流提供了更好的思路。
大规模、大跨度的校际教师交流效果未必好。橘生淮南、淮北,味道是不一样的,根本原因在管理、平台和校园文化。
我认为教师交流一定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教师职业的相对稳定性,教师的归属感,学校的文化。不考虑这三者而生硬地推进校际交流,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根据我们这些年集团化办学的经验,我认为教师在同一个集团内各校区间的交流,是更为理想的一种跨校交流方式。因为同在一个集团,教师的归属感、文化认同和稳定性仍在,这是多赢的。
坦率地说,深圳实验教育集团这些年大规模、超常规的发展,包括未来几年高中园和更多新成员校的加入,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我们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会更加辛苦,责任和压力也大很多。但看到整个集团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看到每一位师生蓬勃的精神面貌,我们又感到一种由衷的欣喜,为深圳实验能够为这座城市提供大量优质学位而倍感欣慰,同时也为学校“做大做强,强大并行”的大好局面而倍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