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飞虎(中)在武隆指导茶农生产。(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高飞虎为茶农现场示范茶叶加工。
高飞虎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茶叶产业培训班讲课。
高飞虎很忙。作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所长助理和研究员,他一年中有4个多月都扑在重庆各个区县和国内多地的田间地头,对农产品的培育和生产进行课题调研、指导。其中,为推动武隆区茶产业发展,他倾注的心血最多。
为什么是武隆?高飞虎说,这不仅因为武隆有着可上溯到商周时期的悠久种茶历史,而且当地平均12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形,具备“高山出好茶”的先决条件。此外,武隆自然旅游资源丰富,能为茶叶销售提供好的市场平台。
人物名片
高飞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重庆市科技特派员、武隆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主持参与各类科技项目20余项,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荣誉称号。常年扎根科研一线,重点对武隆茶叶生产、加工等进行技术指导,带动20多个贫困村经济发展和村民脱贫增收。
创新感悟
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技研发,进行科技扶贫,不仅要有满腔热血,还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
因茶结缘
帮扶贫困乡年增收百万元
因茶叶与武隆“结缘”,高飞虎说,这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2005年,作为重庆市科技特派员,高飞虎随当时重庆市科委组织的专家组“三下乡”活动来到武隆。专家组一行主要是为当地村民进行农产品生产指导,重点涉及牲畜养殖、蔬果栽培等产业。
彼时,当地一个茶叶小作坊负责人刘永铧,苦于茶叶种植始终不得其法,便大着胆子向专家组请教,当时高飞虎接待了他。在刘永铧倒完一通“苦水”后,高飞虎决定先去他的茶叶作坊实地调查,然后再“开方子”。
经过细致走访,高飞虎发现,刘永铧的作坊从管理方式到车间设备及加工技术,都非常原始粗放,于是,他耐心地给刘永铧逐一指出不足,并在之后长期与他保持“点对点”帮扶。
“武隆种植茶叶的条件得天独厚,当地茶农生产热情也高,就是缺乏技术指导。”受此启发,大学时读茶学专业、随后又在重庆市茶叶研究所工作的高飞虎,当年就主动申请到武隆进行茶产业驻点帮扶。
到武隆驻点帮扶的头一个月,高飞虎走遍当地10多个乡镇,对武隆茶产业进行了全面调研。他对当地茶园进行了茶样、土样采集和化验分析,并对茶园的环境气候进行了评估。他还参与制定了《武隆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绿色高山生态优质绿茶基地建设总体方案》等,将武隆茶园依照不同类型划分为改造恢复型茶园、重建型茶园、增行补株型茶园等,并针对茶园的不同类型,逐一对其进行升级改造技术指导。
然而,尽管有着不错的种植条件,但当时武隆全境茶农数量只有几十户,加上品牌不响、销路不畅,茶农们对茶产业发展没啥信心。
扶贫先扶志。凭着多年对茶叶的知识积累,高飞虎认为,武隆茶叶品质上佳,缺的只是一个打响名头的机会。于是,高飞虎鼓励当地茶农,把一款由他们种植加工的茶叶送到当时正在永川举行的“国际茶文化节”进行评选,不曾想,该茶叶竟一举问鼎金奖!这个喜出望外的结果,让大家信心倍增。
接下来,高飞虎继续扎根生产一线,先后指导当地建成5个茶叶生产基地,改造新建茶园面积近5万亩,并积极推动当地创建茶旅融合示范基地。其中,白马镇豹岩茶村获2015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
针对武隆高山茶区生产实际,高飞虎积极引进、筛选出适宜当地推广的茶树品种,研究形成适合当地的“高山衰老茶园树势恢复关键技术”“高山新建茶园覆膜越冬技术”“高山有机茶园管理技术”,并在生产中应用推广。在多个由高飞虎牵头创制的武隆茶叶品牌中,“仙女红”有机红茶荣获中国重庆·永川国际茶博会金奖、重庆市著名商标、重庆市名牌产品等称号;“蜀牌·武隆高山茶”更是一举获得第十二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武隆茶叶”打响名头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产业化发展。于是,在适宜种植茶叶的白马镇、后坪乡等多个乡镇,都能时常见到高飞虎不厌其烦地给茶农做思想工作,一遍遍灌输“茶叶方便运输和存放、附加值高,能有效带动增收”等理念。
“有了专家的科技扶持,还有镇上农业技术骨干‘一对一’指导,我有信心把茶园种植延伸成为一条完整产业链。”前两年,经过高飞虎的指导帮扶,武隆桐梓镇双凤村返乡创业人员黄成投资上千万元,建设茶叶基地,并在自家茶园旁开建一座制茶加工厂。同时,他还在高飞虎和桐梓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筹划建设电商平台,逐步建立起专属的茶叶销售渠道,形成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完整茶叶产业链。
黄成的“致富经”,只是高飞虎牵头帮扶乡亲脱贫的众多案例之一。
近年来,高飞虎牵头组织相关科技人员,先后帮扶白马镇、后坪乡、鸭江镇等乡镇的10多家茶叶企业进行茶叶加工生产线建设及产品开发。其中,作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后坪乡,现已达到加工绿茶80吨、红茶40吨的年产能,每年可带来600万元经济收益。
扎根一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高飞虎初到武隆进行茶产业帮扶时,也曾遭遇当地茶农的不理解、不信任。
有一次,在指导茶农进行茶树栽植管护时,高飞虎让茶农们用台刈技术对衰老茶树进行改造。台刈技术,是一种茶树改造技术,即对衰老的茶树在离地面约10厘米高处,剪掉其全部枝干,重新培养树体骨架和树冠。
然而,听说要对茶树进行这样大刀阔斧的修剪,茶农不干了,认为这样做会把茶树毁掉。直到高飞虎多次拍胸脯保证“茶树出意外由我负责”,茶农们才将信将疑按照他的建议执行。
事后,当看到通过台刈技术改造后的茶树产量翻番时,茶农们都心悦诚服地向高飞虎竖起大拇指。
高飞虎说,无论大家与他意见相同还是相左,他都能感受到,茶农都是对事不对人,并且大家对他这位科技特派员始终报以尊重。和茶农在一起相处的点点滴滴,让高飞虎更加坚定了扎根一线,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增收的决心和信心。
要提高茶农的种植加工技术,高飞虎心里明白,他们需要的是一学就会、学会就用的实用技术。
因此,在进行技术培训时,高飞虎先是通过图片演示和现场实作,让茶农们观摩,然后和大家一起实地操作——白天,他与茶农们一起采摘茶叶,晚上则手把手教他们茶叶加工技术。
通过多次与茶农同吃、同住、同劳动,高飞虎教茶农们学会了针形名茶、扁形名茶、毛峰茶等不同外形茶的加工技术,同时熟练掌握了各种制茶机械的规范操作,让茶叶加工品质得到显著改善。
白天采完茶叶,高飞虎还要对前一天晚上加工的茶叶样品进行评审,找出问题后,还得对制茶工艺进行改良,因此,他经常深夜加班。最忙碌的时候,武隆全区7个茶叶加工厂都有高飞虎实地指导的身影。
“这种‘点对点’帮扶始终是远水难救近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一线帮扶中,高飞虎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于是,由高飞虎牵头,市里多名科技特派员定期在武隆举办茶产业培训班,为茶农免费授课。高飞虎和同事们还为每个厂家指派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
如今,武隆每个茶叶企业及生产基地都有专职技术人员。这些由高飞虎手把手带出来的技术人员,又面向广大茶农传授茶叶种植加工技术,从而让更多人掌握专业知识,创造出更大经济效益。
在武隆科技扶贫过程中,高飞虎始终认为,壮大特色产业才是脱贫的不二法门,没有产业的脱贫,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为此,他一直为当地多个乡镇、村社发展茶叶产业“鼓与呼”,并积极帮扶产业带头人。
现任武隆洪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赵伟成,就是高飞虎重点帮扶的产业带头人之一。
2014年,在外打工做建筑小包工头的赵伟成决定返乡,潜心种茶。他认为,目前政府正在培育高山茶叶乡村旅游带,是茶叶做大做强的好时机,于是他找到高飞虎“取经”。
高飞虎对此非常支持。他告诉赵伟成,武隆这样的高山地区适宜种植不施化学肥料、不打农药的高山有机茶叶,并勉励他耐心经营、精心发展,同时手把手帮助他成立了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如今,赵伟成的合作社已带动当地200多户农户参与,有效带动了村民致富增收。
“如果不把茶叶种植好、制作好,那么它只是一堆枯叶,只有通过产业化发展,产出优质精良的茶叶,才能让茶农得到实惠。”高飞虎如是说。
只争朝夕
前行在科技扶贫路上
在科技帮扶武隆茶产业培育壮大的过程中,劳心劳力只是一方面,高飞虎也曾经历过危险。
2018年年底,由于茶叶加工时间紧张,为赶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技术指导,高飞虎与同事连夜驱车,从武隆城区出发走山路前往一处茶厂。
时逢隆冬,加之山上海拔高,汽车沿山路越向上行驶车轮越打滑。当到达一处陡坡时,车辆再也无法上行,驾驶员只好把车停下,车上所有人下车步行。结果大家没走几步,停着的车子突然失去控制,一直向侧后打滑,幸亏有个土堆挡住,车才没有滑进深沟里。
不过,在高飞虎看来,这样的惊险只是他投身科技扶贫中的一段小插曲。
“科研要立足于基层,适用于基层,扎根于基层,这样才有意义。”高飞虎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让自己数十年来对茶叶种植的所思所学得以全数施展,助力科技扶贫推动茶农致富增收,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自参加工作以来,重庆主要产茶区高飞虎都去过,尤其是10多年来扎根武隆茶叶生产一线,让他与武隆的茶农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2017年底举行的武隆区第三届人才表彰大会上,高飞虎因在武隆区茶产业发展和科技扶贫工作中成绩突出,荣获“武隆区第三届贡献奖”。
对于高飞虎的获奖,武隆区政府及区农业、科技等部门人士都说“这是实至名归”。特别让大家啧啧称赞的是,作为武隆区进村帮扶科技扶贫团团长,近年高飞虎带领扶贫团成员开展实地调研,针对武隆28个贫困村分别制定出具体帮扶措施,开展了农产品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培训与实地指导等帮扶,极大促进了贫困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增收。
实际上,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高飞虎对农户的科技帮扶不仅局限于茶产业,在其它农作物培育方面,他同样以自身所学为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言献策。而且不只是在武隆,他的足迹遍及大足、荣昌、巫山等市内多个区县,鼓励并带动各地因地制宜发展荷莲、苕粉等特色农产品。
高飞虎说,他将一直行走在科技扶贫道路上,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