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南京农业大学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和科技创新优势,聚焦稻米产业,精准对接贵州省麻江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需求,连续8年实施“锌硒米”产业帮扶项目,全面升级山区稻米产业,带动当地农户致富增收,助力麻江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助推麻江县产业振兴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情况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素有“锌硒米之乡”美誉,2016年,南京农业大学组织专家团队深入贵州省麻江县田间地头,对当地的水稻品种和种植现状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发现麻江由于自留品种逐年退化、病虫害多发,种植观念、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再加上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导致锌硒米稻米品质一般、口感不佳,加工企业很少问津,只能自产自销,销路窄、推广难,难以形成品牌优势。
针对麻江县高品质水稻种植的迫切需求,南京农业大学连续8年实施“锌硒米”产业帮扶项目。2016年,学校依托优势学科组建了“金牌”水稻栽培服务团队;2017年以来,为麻江县先后引入院士团队研发的“宁粳”系列优质水稻新品种;2018年以来,在麻江示范推广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果——精确定量栽培技术。2019年,学校组建了“麻江县稻米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盟”,创建了“高校+政府+合作社+大户”合作模式,通过“田间教学、能人示范、联盟分享”的服务方式,引领当地农户学习新技术,以高素质人才持续推动麻江锌硒米产业发展。
麻江脱贫“摘帽”后,2020年起,学校联合麻江县成立“锌硒米产业技术专班”,结合麻江县地域实际,制定了麻江县锌硒米高效优质生产技术规程,编制技术指导手册,颠覆了麻江县老百姓“稀大窝、满天星、水满田”等传统粗放的种植方式。2022年以来,学校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金色稻海坝上粮仓”高标准示范生产基地,打造锌硒米品牌,助推麻江县水稻产业迭代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为提升项目建设成效,学校直接投入锌硒米产业帮扶资金300余万元,购买和帮助销售锌硒米1000余万元;培训基层干部、水稻培训技术人员1000余人次。通过项目实施,累计建立锌硒米高产种植示范基地4个,辐射麻江县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次,为保障麻江县粮食安全、筑牢“锌硒米之乡”品牌夯实了坚定的基础,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
二、实施进展
(一)聚焦优势学科赋能
1.筛选试验新品种。2016年,我校水稻团队专家立足麻江县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对多个优质粳籼稻品种的筛选先在麻江县内引种水稻试验新品种,建设试验方,建设1000亩技术示范基地,推广锌硒米高效优质生产技术。经对比研究、产量计算、品质检测,发现我校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宁粳8号”有比较强的综合优势。该品种直链淀粉含量10%左右,适口性好,综合抗性强,高产、稳产、出米率高。
2.引种“宁粳8号”创高产记录。2017-2018年,我校在麻江建成“宁粳8号”展示基地40亩,在2018年经历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实收测产达到了平均亩产666.1公斤,创造了黔东南州产量历史记录。制定《“宁粳8号”锌硒米高效优质生产技术规程》,节本增效新技术亩均综合增收近100元,被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农业专家称为“北粳南引”的成功案例,助推麻江成功申报“中国好粮油”示范县。
(二)聚焦科技创新引领
1.标准化种植助推产业迭代升级。学校联合麻江县成立“锌硒米产业技术专班”,实行校地“双班长”制,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组团开展全产业链帮扶,突显产业帮扶核心作用,激发产业发展持久内生动力。锌硒米产业技术专班结合麻江县地域实际,改进完善了单季稻精确定量栽培及配套技术,实现“一降一增长”(“一降”:通过机械化实施,减少了60%的人工;“一增长”:通过良种良法,每亩增产200余公斤,增收600元以上)。
2.校地协同合作高质量推进推广应用。积极创新水稻帮扶项目校地“双负责人”制,共同承担项目申请、执行、审批等环节,调动校地双方的积极性,为帮扶项目顺利进行提供充分保障。2021年,我校锌硒米产业技术专班与麻江种植大户联合申报并获批贵州省科技厅“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组织国内同行专家组对项目进行实产验收,平均产量高达700.3公斤/亩,比当地常规产量440公斤/亩有了突破性的提升,专家组一致建议:“要加快推广应用”。
3.创新实施“金色稻海、坝上粮仓”保粮工程。2022年以来,学校加大“宁香粳9号”种植,已在宣威镇、龙山镇、贤昌镇、坝芒乡4个乡镇建设了560亩优质锌硒米推广种植示范基地。推广山地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全力实现中低海拔杂交水稻高产目标突破;推动中高海拔高品质“宁香粳9号”做大做强,建成高标、高产、高质的“坝上粮仓”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在规模、产量做好保粮工程。2022年7月,学校赴麻江县坝芒乡调研水稻产业,为种植大户现场讲解水稻精细化栽培技术,同时为“南京农业大学-麻江县高标准水稻种植共建基地”揭牌。2023年7月,南京农业大学校领导、农学院专家教授团队、社会合作处等再赴龙山镇河坝村、坝芒乡乐坪村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调研,深入推动高标准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撑麻江县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聚焦乡村人才培养
1.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学校在麻江成立“乡村振兴研究生工作站”,实行校地“双导师”制,把乡村产业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把解决农业农村实际问题与学校学科优势有机融合。工作站紧紧围绕当地产业发展的需要,双师协同联动,指导研究生将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有机融合,培育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学校在麻江成立“麻江县稻米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盟”,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骨干、现代青年农场主和农业产业种植大户等开展“三类协同”培养,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目前,麻江县稻米产业联盟已有100多户联盟成员,每年示范带动超过500户受益,一些种植大户种植面积已经超300亩,优质的“宁粳”系列大米销往南京、贵阳、都匀、上海等地。
3.培训农技推广骨干。自2016年以来,结合当地的实际需求,我校水稻专家每年多次赴麻江开展田间指导调研,举办“锌硒米栽培技术培训会”“麻江县稻米产业联盟水稻种植技术培训会”“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培训”等30余场技术培训活动,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帮助当地农民和种植大户了解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原理,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指导合理施肥、扩大种植规模等。
(四)聚焦稻米品牌建设
1.稻米增产增收效果显著。2022年麻江县遭遇几十年一遇的旱灾,麻江县水稻产量普遍减产。9月24日,黔东南州级验收组对麻江县乐坪坝区“宁香粳9号”的高中低三类田块进行实地测产,其表现优秀,高产田亩产量达737.92公斤,平均亩产666公斤,较常规品种亩产440公斤增长了50%以上。
2.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南京农业大学利用技术优势,让麻江县坝区的水稻种植从播种、耕地、插秧、防治、收割实现全程机械化。在病虫害防治上,采用生物、物理、农业措施与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上使用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使用无人机开展飞防统防统治作业,实现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极大提升单亩经济效益。
3.水稻品牌效应逐步凸显。学校帮助种植大户完成申请“万稼状元”“翰林夏同龢”“夏状元稻乡”三个锌硒米品牌,并助力麻江县富锌硒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入驻“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832平台”。通过“金色稻海坝上粮仓”工程的实施,成功打造“中国锌硒米之乡”品牌。2022年1月20日贵州省钵苗育秧技术培训会在麻江县召开;8月29-31日,贵州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会在麻江县乐坪坝区“金色稻海坝上粮仓”项目核心区召开;9月22-29日,中央电视台CCTV-17农业农村频道《三农群英汇栏目》对我校定点帮扶项目“金色稻海坝上粮仓”工程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跟踪拍摄并制作了《稻里淘金迎丰年》纪录片,生动讲述了学校专家科技支撑麻江稻米产业发展的故事。
三、主要特点
(一)“金牌团队”保障基地高质量推进
学校组建了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丁艳锋教授、全国水稻专家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李刚华教授为代表的金牌水稻团队,深入麻江县调研10余次,开展规划布局、部门联动和现场指导,解决技术难题12项,编制《麻江县锌硒米高效优质生产技术规程》和技术指导手册。
(二)“金牌种子”促进锌硒米提质增效
推广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粳稻”金奖、第二届中国“好米榜”评选金奖的双金奖“宁香粳9号”新品种,建立海拔梯次高产“示范方”3个,构建综合立体示范区,辐射带动锌硒米产业发展。
(三)“金牌技术”提升粮食科技含量
主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果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配套8项新型实用技术,实现基地高标准高规格,达到水稻最高单产737.92公斤,平均亩产666.21公斤,实现了粮食增产增收。
(四)“金牌产品”提升锌硒米品牌效应
帮助麻江县富锌硒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申请“万稼状元”“翰林夏同龢”“夏状元稻乡”三个锌硒米品牌,拓展产业链,实现订单销售锌硒米90余吨,以“拳头”产品筑牢、做强麻江“锌硒米之乡”品牌。
四、工作成效
(一)经济效益
自2016年在麻江实施锌硒米产业项目以来,既提升了当地稻米的产量,又增强了稻米的优质绿色功能。麻江县供销社收购“宁粳8号”稻米销往江浙沪一带,比麻江县常规稻每斤售价高5元左右,促进每户年均增收2000元。积极实施“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经营模式,同时开展线上电商平台,线下在江苏南京、广东佛山等多地农特产品专店售卖,帮助当地农民依靠高端水稻实现增收致富。
(二)社会效益
锌硒米产业帮扶项目的实施,助力麻江县2019年成功脱贫“摘帽”,助推麻江成功申报“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学校已连续4次荣获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好”等级。多次收到贵州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发来的感谢信。“宁香粳9号”荣获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粳稻”金奖、第二届中国“好米榜”评选金奖;团队专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项目的实施还获CCTV-17、央广网、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报道20余篇次。
(三)可持续发展成效
南京农业大学通过改进完善单季稻精确定量栽培及配套技术,构建贵州山地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关键技术,运用“锌硒米优良品种+毯苗集中育秧+全程机械化+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稻鱼共生”技术,扎实推进锌硒米产业落地生根,降低水稻种植成本、提高水稻的亩产值水平,让农民种稻更轻松、种田更积极、生活更富裕。2021年10月,贵州省科学技术厅专家组一致建议:要加快推广应用。2023年7月,新华社刊文《南京农业大学情牵贵州麻江拓宽乡村致富“稻路”》,详细报道我校助力麻江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打造锌硒米“绿色”品牌,聚焦保障粮食安全
以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为引领,大力推广水稻优良品种和标准化的高产高效绿色方式,加大锌硒米绿色品牌推介力度。进一步提升麻江天然无污染环境下生长的“宁香粳9号”等品质优异大米的“绿色”理念和技术,建立产品追溯体系优化营销设计方案,推动麻江县稻米市场化、品牌化进程。
(二)深化锌硒米全产业链,全面推动产业示范升级
加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等实用高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根据品种和生态定量等科学设计用肥、移栽密度和水分等。积极推广“金牌种子”宁香粳9号等新品种示范作用,建立海拔梯次高产“示范方”,构建综合立体示范区,辐射带动锌硒米全产业链发展。
(三)激发当地人才活力,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
继续发挥南京农业大学科技、人才、智力和资源优势,通过组织开展农业技术服务,激发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努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助力培养更多乡土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技术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