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学院驻潜山市天柱山镇风景村扶贫工作队由3人组成,其中2人为教授。两年多来,他们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指示精神,用实际行动彰显担当、诠释忠诚。他们与村两委一起真抓实干,用心做好脱贫攻坚的每一个环节,助力风景村于2017年顺利实现了村出列、潜山县2018年整体摘帽的目标。
一、主动请缨驻村扶贫,实施产教融合
2017年4月20日,学校接到省委组织部文件通知,需选派一个工作队赴300公里以外的潜山市驻村扶贫,为期3年。校科研处处长唐鑫生同志和后勤服务集团章军辉同志主动申请,前往潜山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4月28日到村后,扶贫工作队立即召集村两委班子,分析村里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周内走遍全村的居民点、山场、溪流、农田,深入一线调研,提出一些发展思路,确立“流水养鱼”“牛粪养殖蚯蚓”“白芨种植”“风景村集体山场综合开发”4个项目。目前,这些项目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对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扶贫工作队以政治建设为引导带头上党课,始终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经常与村两委一起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党员同志为民服务的自觉性,提升党员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在脱贫攻坚、抗洪救灾、扫雪除冰等各项活动中总是冲锋在前。
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一班人狠抓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并以此促进村级工作规范开展,风景村2017年被评为全市党建标准化建设示范点,近三年综合考核都是全镇第一。
2018年,扶贫工作队协助镇党委、政府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顺利实现了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和其余村支两委工作的平稳过渡。
三、加强扶志宣传教育,增强发展信心
两年多来,扶贫工作队开办扶贫夜校30多场,宣传党和国家脱贫攻坚政策,宣讲潜山县整体摘帽的方略,鼓励贫困户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树立勤劳致富、科学致富的观念。
有个贫困户(孤儿寡母)的孩子初中毕业在家升学无望、就业无门,扶贫队员章军辉同志与村干主动上门帮助分析,联系并办理了就读技校汽车修理专业的手续,而且承诺,待小孩学成后推荐就业,这使贫困户家庭看到了希望。
深入当地小学,辅导孩子们进行素质拓展训练。2017年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联合发出通知,在青少年中开展“科学调查体验活动”。 扶贫工作队积极协助,耐心辅导,使该校获得“全国优秀示范学校”称号。
组织黄山学院大学生,利用暑假“三下乡”的契机,到风景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素质拓展夏令营”,开展小学生素质拓展、足球训练、科普教育、家电维修、安全用药知识宣传等实践活动,得到了风景村群众和留守儿童的一致好评。
四、组织扶智技术培训,传授种养技能
积极开展特色种植、特种养殖知识培训。2017年8月,扶贫队长唐鑫生为县农广校学员授课,辅导白芨等中药材种植技术、药用蚂蟥等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宋曰钦博士2018年4月到村后多次为潜河“绿道银滩”项目出谋划策。
天柱山镇有十几户贫困户家中养牛,因牛粪肥效不高,很少有人主动收集而散落于村庄周围,走路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踩中,是美好乡村建设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2017年10月17日,扶贫工作队在天柱山镇畜牧兽医站的配合下,指导天柱山镇12位农民“利用牛粪养殖蚯蚓”,并组织到外地参观,同时扶贫队长唐鑫生同志自费2600多元购买蚯蚓种苗赠送农户,现在已经有一些农户每天能销售300-500盒成品蚯蚓,月收入过万元。
天柱山镇畜牧兽医站廖维忠站长指出:“‘利用牛粪养殖蚯蚓’项目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为其他养殖场提供高蛋白质饵料;二是蚯蚓粪作为有机肥改良土壤,达到了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的目的;三是农户主动将散落在村庄周围的牛粪收集起来利用,美化了环境。”
五、开展流水养鱼项目,发展集体经济
扶贫工作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流水养鱼项目:引入上游河水和山泉水进行流水养殖,上游养殖中华鲟和匙吻鲟,中下游养殖青、草、鳙、鲫。在山泉水中流水养殖4个月,消除部分脂肪、祛除药物残留、祛除异味,将一般的商品鱼改良成品质优良的精品鱼。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从10-15元/千克增值到30-80元/千克)。
该项目从设计理念到资金筹措模式,从养殖池的设计安装到管道的走向都有所创新。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入股分红、农产品出售等形式获得收益,目前已带动40多位农户(其中一半以上是贫困户)增收。该模式的成功实施,已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带领农户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8年11月,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发基金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扶贫工作队将他们的产业扶贫实践写成《全球减贫案例——潜山九井河流水养殖项目》提交给以上组织机构,获得他们的好评。
六、努力谋划乡村振兴,变输血为造血
今年年初,扶贫工作队就召集村两委认真谋划乡村振兴战略,拟以流水养鱼项目为主体,配套其他特种养殖、白芨等特色种植,做实一产;积极筹办绿色包装加工车间,启动二产;引导原有的30多家农家乐、特色餐馆规范经营,配合正在建设的村级游客接待中心,做活三产。利用先进科技与商业模式,以生产高品质、高标准、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为基础,以特色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抓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变“输血”为“造血”,实施乡村全面振兴。
两年多来,黄山学院扶贫工作队的同志放弃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主动申请到300公里以外的乡下驻村扶贫,并深入一线调研、认真谋划,提出一些有利于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的科研项目,在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同时,也为黄山学院应用型本科建设闯出了一条新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