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卖泥塘》公开课听课评课稿(初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首先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今天有幸聆听了刘轩老师的执教的《青蛙卖泥塘》一课,获益不少。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些浅薄的想法,若有不成熟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指教。《青蛙卖泥塘》是一则童话
故事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只不愿住在烂泥塘边的青蛙,很想卖掉烂泥塘,在卖的过程中,它听从了其他动物的建议,逐步改善泥塘的环境。这个故事告诉学生美是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刘老师这节课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仪态大方、富有亲和力。课堂生动形象,气氛自然活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教得松、学生学得愉快。特别有几点值得去学习和借鉴。1、在品词中展开想象品词品句,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结合课文内容及学生的生活经历,刘老师引导学生品词,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比如在教学“播撒”和“吆喝”等动作时让学生来演-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将抽象的词语变为具体形象,为后面的合作表演打下基础。2、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代讲学生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在自己质疑和猜想的基础上,结合拼音读通课文,勾画出写青蛙卖泥塘原因的句子,读一读,再想象青蛙住的“烂泥塘”是什么样的?弄清青蛙卖泥塘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弄清楚哪些动物想买泥塘,没卖成的原因是什么?青蛙听了小动物的话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教学这一部分时,要不断地创设情景,有效地联系生活实际演一演、想一想。最后,把“好地方”和“烂泥塘”展开对比,学生就能领悟为什么没有卖掉泥塘了。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想象。儿童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语言本身是抽象的,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呢?创设情境,将抽象的语言变为具体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以上就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有不妥或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同行多多指正,恳请刘老师多多包涵,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