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时节,沿着新建的水泥路走进洋渡镇花岭村的森林半山腰,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个依山而建、黑膜覆盖的大棚。大棚里,整齐地堆满菌包,一个个新长出的蘑菇顶着菌盖,如花朵层层叠叠“绽放”。
这是位于花岭村七组枞树湾的蘑菇种植基地,占地面积30亩。原本沉寂的山林,充满了勃勃生机。
“地上堆放的是发酵的玉米芯,工人们在浇石灰水,里面混合有麸皮。”基地负责人冉正平正组织五六个村民在制作菌种料包。他介绍,这些菌料摊晾两天后就可以装包,经灭菌后放进大棚,几天之后就可以长出蘑菇。
“高温时段已过,眼下正是制作菌包的时节。”冉正平说,气温过高,菌包容易腐烂,自然就生长不出蘑菇来。这是冉正平这几年摸索出来的经验之一。
47岁的冉正平是洋渡镇上祠村人,多年来一直在广东省深圳市经营一家玩具厂,相比很多在外务工者而言,收入还算比较稳定。
“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回来能顾他们,心里踏实。”2019年,冉正平将玩具厂转给他人后,从深圳返回家乡。
看到周围的人试着培育食用菌,但总是产量不高,或者根本不成功,冉正平萌生了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想法。
没技术,走出去学。一趟江西南昌之行后,冉正平回家开始“捣腾”起食用菌。院坝、闲置的房屋和几块菜地,变成了他的“试验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培育技术不断成熟,产量越来越高,冉正平心中也随之有了扩大规模的想法。一打听,周边找不出合适的地块来满足他的要求。
2022年初,洋渡镇政府干部在下乡调研中了解冉正平的“苦恼”后,建议他“挪”个地方干,并协调在花岭村七组流转山地30亩。
可进山无路,也不通电,这让冉正平心里犯嘀咕:这投资不更大了吗?
冉正平的顾虑很快便被打消:镇政府决定争取资金新建300米硬化道路、搭建40个食用菌培育大棚,协调供电公司架设电线确保通电。
“干不好就辜负了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冉正平在基地投入100多万元后,又注册成立重庆巨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今年3月,他又出了一趟远门。这次去的是河南,专程“学习进修”羊肚菌等菌类品种培育技术。
如今,基地可以自行培育和规模种植平菇、草菇、黄金菇、羊肚菌等品种,吸引周边近10名群众就近就业。
“平菇、草菇、黄金菇市场需求大,预计年收入有400万元左右。”冉正平信心满满。他表示,打算明年还在周边流转一两百亩山地再次扩大规模种植,让更多村民实现就业增收。
审核:谢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