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好,胃口才好--喂胃粮
通过前几期的介绍
我们讲完了水稻上游产业,
本期我们将讲述水稻产业链下游。
水稻生产链中下游主要分为水稻种植、水稻加工、水稻销售,其具体价值链如下图所示。
种植环节
该环节的经营主体主要有普通种植农户、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和种植企业。经营主体的划分主要是依据种植面积的大小,种植规模越大,规模效应越显著,其成本控制能力越强。抚州市实地走访调查表明,小农户、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和种植企业的平均种植面积分别为18亩,250亩、3331亩和41658亩。
普通种植农户模式
现阶段的小农户已不再是完全依赖于耕地生存的传统农户,而是形成了以种地为主要收入的纯农户、“农忙在家务农、农闲外出打工”的兼业农户和长年在外打工的非农就业农户。在普通种植农户模式下,农户自购生产资料,自主从事水稻种植,收获后将稻谷卖给稻米加工企业,收回资金,完成一个种植周期。
传统农户种植模式的缺点很明显,主要是与农资等服务机构的谈判能力比较弱,难以降低种植成本,缺乏规模效应,与市场对接困难,种植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弱。
种植大户/水稻种植合作社模式
与普通农户模式类似,农户(或合作社)自购生产资料,自主从事水稻种植,收获后将稻谷卖给稻米加工企业,收回资金,完成一个种植周期。但与普通农户种植模式相比,种植大户模式的优势比较明显,主要是与农资等服务机构的谈判能力相对较强,与市场对接的能力有所提高,能够比较有效地降低种植成本,种植规模效应显现,抗风险能力有所提高。
种植企业模式
与普通农户和种植大户模式不同,种植企业模式下的经营主体是企业。这种模式有几个显著的优势,一是比较容易扩大规模,获得规模效应。种植企业通过订单生产、土地流转、半托管、全托管等方式,形成“公司+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订单模式,实现规模扩张。二是与农资农技等服务机构的谈判能力大为增强,有利于降低种植成本。三是通过打通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在前端做到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品质,在后端对接消费市场,塑造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
关于下游中的加工环节、销售环节,将在最后一期分享,敬请期待!
图表1:水稻和米业全产业链
图表2:中国水稻和米业全产业全景图谱
点击下方文字,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吃了那么多大米,你真的了解水稻产业链吗?(三)
吃了那么多大米,你真的了解水稻产业链吗?(二)
吃了那么多大米,你真的了解水稻产业链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