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题主邀请。又是个长答案。

虽说历史和政治从来就是植物文化里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但我一直不太敢主动提。没办法,早晚还是被找上来啦,哈哈。

本人三观不正,以下仅讨论植物文化发展局势,更多的恕不能奉陪。见谅:)

1. 蓖麻

蓖麻在中国的种植历史不长,以前一直是做药用。也好理解,古时候没什么机械需要那么多油。

真正对它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是在近代新工业兴起之后。

而且,据我所知,大规模种植蓖麻的,大部分都是被夹在工业化和农业化之间的发展中国家(评论中同学提到的“新兴经济体”),比如印度,比如巴西,比如中国。一方面是气候原因,另一方面嘛,呵呵。。。

蓖麻油用处很多倒是真的。

其实带“麻”字的几种植物都不太讨喜的,无论从名字还是性格。不信你看看,蓖麻,苎麻,荨麻,这几位的名字都算生僻字吧?再去搜下它们的图片,甚至相关历史文化寓意,形象都不是太可观的。。。

2. 为什么不是其他植物?

要向孩子们介绍具有中国特色的植物,其实比它够资格的多得是:从十大名花,到五谷杂粮,怎么算都轮不上蓖麻。那些植物的受众之广,历史之久,文化之深,足够中学老师讲一个单元的内容。蓖麻算什么?田间地头小草罢了。

但是你别说,除了蓖麻,还真没有第二种积极活跃在各科目里的植物。

题主自己其实已经解答了一部分答案——伴随着蓖麻出现在课本里的,是生产队,是人民公社。

教材里面的内容,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觉得至少埋藏着两个少年人不一定会理解的大东西:政治指向,主流审美。所以不要小看蓖麻。正是因为很多大方面的取舍,才会使它成为课本里的赢家。

观赏植物,譬如牡丹梅花之类,只能作为点缀,不能成为主旋律。

我在别的帖子里有提到过关于西方中世纪严禁种植花卉的事情。在中国,某些时期也是一样的。在那样的大环境下,花卉意味着享乐,纵欲,华而不实,醉生梦死,必须通通铲除……与之类似的,直至后来很多年,在面临各方选择的时候,主流文化仍然在一再地抛弃审美。而且理由非常伟光正——你能质疑朴素吗?随时有人会跳出来说:难道朴素不就是一种美吗?

所以花儿们输了。。。爱美的群体毫无招架能力。

作为“世界园林之母”的中国,对观赏植物的摒弃,其实是一种审美文化的阙如。

后来好些了。你们不知道我后来在语文书里读到宗璞《紫藤萝瀑布》有多清新激动。

至于经济作物呢?五谷杂粮不是也很好么?但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啊。

种的人多,种的时间长,大家自然了解得多。何必课本来教?随时有人可能对你的说法提出质疑,甚至上升到彼此质疑动机的地步。有些事情农民伯伯心知肚明就好,何必放到台面上说。更何况,我们是要努力现代化的啊,困于五谷杂粮不觉得太小农经济了么亲。。。

3. 蓖麻的胜出

综上,一句话够了。

它够草根,够朴素,够新生代,够十全大补。

从以上四方面理解,会不会觉得没有什么悬念呢。会不会让你想起一些其他的人和事呢。

最后?

最后我还是有点怕有人说我过度解读和阴谋论。事实是,每个选择背后都是有理由的——哪怕只是一株小小的植物。更何况某些国家的国花都是派系斗争的产物,我这来自一株蓖麻的管窥蠡测,真的不算什么。

P.S. 本答案被锁闭审核了n次,大力感谢在此期间担任搬运工的

@Soso

同学以及为之点赞的同学~~~(以及呼吁知乎改进审核规则。。)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