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鱼生态循环种养”金堂示范基地位于官仓街道荣华社区,是金堂县“水陌粮仓”国家级粮食产业园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贯彻落实袁隆平院士“种稻致富”理念,选育适宜稻渔综合种养的专用水稻品种及栽培技术,创新开展“稻鱼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的重点试验项目基地。
8月12日,记者来到该示范基地看到,田地里用帆布桶建立的6个高位养鱼池均匀分布在中间蓄水池周围。走近细看,水池里还有鱼在游动,水池的上面有一黑色的放水管和制氧机,下方地里每个水池有一根白色的排水管。
“黑色的是进水管,白色的是出水管。”基地技术人员孙成勇表示,该基地以60亩稻田为一个建设单元,建设帆布桶高位养鱼池6个共计1200平方米,实行大春种稻、小春种植油菜,池中全年养鱼。同时采用光伏发电抽水冲养,养殖尾水全部用作田间农作物灌溉,产生的有机物可全部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再通过设施或机械将种植用水和养殖用水回收到蓄水池循环使用,可有效解决设施渔业尾水排放和处理问题,减少稻田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基本实现零排放。
“该技术用地量是常规稻渔综合种养的十分之一,鱼的经济产量却是以前的10—20倍,既节约了有限土地,也提高了经济效益。”孙成勇介绍说,对于鱼的病虫害风险也要小很多,其中一个池子感染了病虫害不会再感染到另一个池子,这也可以降低经济损失。
“这个池子是高密度养鱼,一个池子出栏4000斤鱼,4000斤鱼卖10块钱一斤,也就是4万块钱一个池子。那么一年就是60亩水稻、小麦,再加上鱼的收益,真正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官仓街道荣华社区党总支部书记王洲林介绍,如果这次试点成功,他们将在这个万亩优质产业园里建30个这样的种养系统,助推农业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更好的基础。
王洲林表示,因为要养鱼,所以稻田不会用农药,粮食安全质优。同时养鱼产生的鱼粪等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有益于生态环境。而实实在在的增收,也提高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
金堂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