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这几天,聊城市梁水镇王辛村王振明家的3亩小麦收割了,每亩地1250斤的产量,刷新了他种地以来的高产纪录。

同期声】聊城市梁水镇王辛村村民 王振明

从这个麦子的色彩上好,这一个麦穗上要多四五个粒,就是麦头长。

【正文】跟往年比,同一地块,种的是同样小麦品种,管理也是自己负责,为什么产量会高出一大截?变化在于,王振明今年有了种地指南。当地一家农业合作社,根据墒情与地力,把土专家高产经验细化成“标准种植方案”,输出给农户。浇水施肥的时间节点,农药的选择和用量,都在方案里详细注明,并派技术人员监督种植户实施。

【同期声】聊城兴农农业合作社理事长 马胜宽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把老百姓的产量给提上去,在带动更多的中小户,也就是散户嘛,加入我们合作社,达到一个统一作业的标准,就是统一种,统一回收,统一销售。

【正文】在山东,虽然土地流转带来的规模化经营推动着农业现代化水平,但像王振明这样的小散农户,仍然是目前的种粮主体。标准化推动着产量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也就有了生命力,刚成立两年的兴农合作社,土地服务规模迅速从5000亩增加到现在的15000亩。

【同期声】原山东省政协常委 白志刚

特别令人可喜的是,原来分散的小农,产生了组织起来参与规模化经营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步入规模经营的轨道,这是作为我们来说,最有价值和意义的。

【正文】同时标准化经营还激发了大户的土地流转热情。几年前,在外经商的袁洪章带着资本回乡流转土地,因为不懂,连年亏损。但今年,在合作社“标准化种植方案”指导下,1300多斤的平均亩产,让他看到了丰厚的回报。

【同期声】聊城市郑家镇袁庄村种粮户 袁洪章

纯收入一亩地能到800块钱把,有新的打算,再增加几百亩。

【正文】近年来,山东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着力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去年,评定了200家农业生产性服务省级示范组织,以他们为依托,今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5%;到2025年,将整建制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