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玉溪新平县哀牢山东麓,热情似火的日头下,宋子波轻拂风中摇曳的酸角枝头,随口吟出这首千古绝唱,然后,幽默地进行“篡改”,“对我而言,可以改成‘君住长江头,我种长江尾’,因为多亏来自长江头的上海的大专家高科技的加持,我才能在这里安安心心地种酸角,并用憨憨的老派云南作风,踏踏实实地把酸角这个产业做大。”
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片人工酸角林,是中国驰名商标企业猫哆哩集团的种植基地;说话的汉子朴实无华,满脸高原红,是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副会长、猫哆哩集团董事长宋子波。
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副会长宋子波
2012年,位于玉溪市的猫哆哩集团,从主城“退”回深山,进入新平县哀牢山东麓不毛之地,种起了一种不起眼的云南特色林果——酸角(又名罗望子)。这里是干热河谷,常年高温,土壤贫瘠。持续五年垦荒、耕种及巨额投入后,虽然已形成达3200亩连片的酸角林规模,但作为产业的项目却无法推进,困难重重。
“这样苦干蛮干肯定不行啊,我们缺了高科技的指引和加持。”反思中的宋子波,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当时就读于上海理工大学的向雨维,有个叔叔是猫哆哩集团的一位中层。对于这个家乡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如今面临的困境,小向耳熟能详,也知道酸角林的种植和产业发展亟需最前沿技术的支撑。于是,她给叔叔介绍了母校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艾连中教授的“传奇”, 由此,远在上海的顶级科学家团队与大山深处的猫哆哩之间,结下了一段神奇的“姻缘”。
艾连中,教授、博导,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全国食品工程科研领域,艾教授是顶级的著名专家,其团队对于酸角的研究,其实已经持续多年,与猫哆哩集团的产业诉求之间,恰好不谋而合。
艾连中教授(中)团队
2017年,在玉溪市招商引资政策支持下,更在沪滇合作的大背景之下,猫哆哩集团与上海理工大学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同时,挂牌成立艾连中专家工作站。
艾教授一开始见到的这片酸角林,已渐成气候,过去的荒凉景象只保存于历史的图像资料之中。
猫哆哩从给每一寸土壤施肥开始运作,期间还要面对焚风等自然灾害的挑战,待土质逐渐成熟后,才配套投入林下种、养殖业,打造多元化复合生态。最重要的是,整个基地不用任何化学肥料,没有任何化学添加。
在多处陡峭的山坡上,还建立了多个水土流失观测站和气象观测站。“这些设施,可以为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及大规模的酸角种植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和有力的技术支持。”猫哆哩集团董事长宋子波说:“我们自身的发展来源于大山馈赠,为了感恩大山赐予的这些宝贵资源,我们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因为对大自然充满敬畏和感恩。这,也是我们所强调的老派云南作风之一种。”
合作近六年以来,猫哆哩不仅掌握了分子重组与靶向复配,更丰富了企业对云南其他林果资源的基础研究认知,为未来开发其他新品奠定了基础。
在高科技加持下,酸角的价值飙升上千倍。在原产地,以前酸角仅仅卖0.2元/斤,还有许多成熟后就掉在土里,烂在了大山里,幸运能走出大山的,通常被制成果脯、糕点、糖果等土特产。但现在,经深加工为罗望子多糖等食品添加剂后,售价可达500-600元/斤。
正是得益于最前沿的高科技,猫哆哩的发展尤其插上了翅膀。
多年来,猫哆哩先后在元阳、元江、元谋、西双版纳、景谷等金沙江流域和红河流域,建立酸角和西番莲种植基地15000多亩,带动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户几千户,为自己补充原材料的同时,还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助力脱贫攻坚,达到了企业和农户双赢的状态。由此,猫哆哩也成为了企业参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典范。另外,猫哆哩还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号召,带动老挝、缅甸农户推广种植酸角,成为云南省唯一在境外通过国家级绿色食品基地认证的企业。
在6月17日举行的“云南天然气”新品发布会上,艾连中教授与其他几位嘉宾一道,共同为天然气(含气酸角果汁)及果荟、果萃,果泥四款新品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无疑,这堪称教授科研团队与猫哆哩品牌合作的一个里程碑,在整个沪滇合作的大政策背景中,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产业事件。
在上海云南两地相关部门和科研技术的引领下,由这一成功案例所开创的模式、积累的经验,或许,将为云南科技兴农、助力边疆经济发展及乡村振兴的未来开辟出一条新路。
“长江滚滚东流,而来自长江头的人才和科技力量却在沪滇合作中一路上溯,来到了我们猫哆哩,来到了云南的茫茫十万大山,来到了最需要人才和科技引领的祖国边疆。对此,我非常感恩。”宋子波说,人要懂得感恩,懂得敬畏,这,其实也是老派云南作风之一种。这是做人的道理,也是做良心企业和品牌的法则。